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布拉格之恋》看波希米亚的艺术魅力与流浪气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布拉格之恋》看波希米亚的艺术魅力与流浪气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波希米亚是一个悲伤的国度,终日上演着民族的失根与流浪。漫长流浪岁月里,波希米亚人不断实现着自我突破与追溯。影片《布拉格之恋》在“轻重”之外揭示了其厚重历史下,属于那个民族的自由寻根与独特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波希米亚艺术魅力流浪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01-01

选择用伤感暧昧的《布拉格之恋》来代替以哲理著称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好莱坞引导我们从浪漫的生命态度出发,到悲剧爱情结局为止,将视线聚焦于波希米亚这块异度土地上。

一、环绕波希米亚的流浪气质

(一)无意识的流浪

波西米亚人有这样一支古老悲歌:“当我大限已至,请将我直立入土,因为终我一生,总是长跪乞人怜!”声声泣血,让人深痛没有祖国的流浪民族的哀伤。

影片丽莎被想象为是一个“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最深切的同情。而那顶黑色男式礼帽,则无声地传达它在萨宾娜追求自由和充满背叛的生命中不寻常的隐喻。一度听见远方吹响叛逆的金号角,自己无力抗拒那号声的召唤。这些人物情景都淡淡地笼罩在无意识的气氛里。

(二)潜意识的寻根

正如一开始托马斯同特丽莎的偶然相遇,命运之鸟便一齐落在了布拉格广场上。特丽莎在信中说:“生活对于我是沉重的,对你却是那么的轻。我无法接受这么轻的事实。我不够坚持,在布拉格我只需要你的爱,可在瑞士,我需要你的一切。”正是这种游离于母体之外的不安定感,使得特丽莎不顾一切地离开瑞士,回到她正处于灾难中的祖国。在布拉格,只有在某种心理需要时,她才依靠托马斯。而在瑞士,她事事都得依靠托马斯,那她就不得不一辈子重复深夜里的噩梦。

(三)失根后的自由气质

从精神实质来看,波希米亚精神在于反叛革命和自由自在。波希米亚人的行为从无过多的功利性。灵魂在肉体上方默默注视,肉体却也服从本体的需要,所以才有托马斯永远的不忠和特丽莎永远的苦痛。萨宾娜虽然也需要情感的归宿,却仍然选择了自由和继续背叛。“波希米亚”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异托邦,脱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个空间”。这些场所或相似或相反,自身呈现为一种完美或者颠倒的社会形态。相对于我们所处空间的无序、构想拙劣和粗略,这个空间显得更生态、更完备、也更自由。

二、散发波希米亚的艺术魅力

(一)独立的文化圈

“波希米亚”文化被动地被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也以反对主流文化为己任。正是由于缺乏与土地家庭的联系,远离了家,而不能再拥有它,就成为流浪,而独立自然沦为流浪的必然结果。

影片中描述俄国士兵来到布拉格,惊异于那些美艳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女人,她们以美丽的长腿为武器表示蔑视。特丽莎从起初对汤玛斯的依赖,到不顾一切对着苏军的枪口拍照,而这正是波希米亚人独立意识的觉醒。

(二)唯美的艺术追求

唯美主义是出现在波希米亚作为浪漫主义运动发生时的精神气质,对于很多波希米亚人而言,生活本身是首要也是最伟大的艺术,其他一切艺术不过是它的准备。

在波希米亚,甚至墓地都像花园。片中弗兰茨所独有的审美情感使眼前的阿姆斯特丹教堂,也像是自身解放的象征。甚至那个古板的捷克代表也是秘密信使,是保持着他与她的女神之间的沟通。而映像中的特丽莎,在阳光草地上读书,在游泳池里鱼般滑行,都是属于尘世的有血有肉的纯美少女。

三、艺术魅力与流浪气质的浪漫交融

波希米亚不单是某个意义的阐释,更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负荷,连同波希米亚人的悲哀与自身气质,散发出一种无法掩饰的艺术魅力。

特丽莎看到伏尔塔瓦河中飘走的公园长椅,感到无尽的悲哀。在她看来,那是生活正带着所有的色彩逝去。作为波希米亚的母亲河水,漂泊无依的流浪旋律也在真正意义上触动了每个波西米亚人。

影片这个关于爱情的简单故事,却将政治寓意与情爱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带着遥远的东欧韵味,故事被赋予了一种明显的原始主义的色彩。就像坐着飞机在云雾里穿行,寻找离牧歌最近的地方,又或者像寻找到继续飞翔的希望。托马斯与特丽莎,特丽莎与萨宾娜,托马斯与萨宾娜,萨宾娜与弗兰茨……双双对对或者孤孤单单,都挣扎在爱和里。不同的态度,同样深沉。源于波希米亚的烙印,开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寻根。

参考文献:

[1][捷]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 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