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珠峰那些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珠峰那些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遨游天地间,相忘于江湖”,初遇老李(编者注:台湾登山者李小石)是在Lobuche客栈,惊叹他的书法画展及登山摄影展,但正如他的书法描绘的,最终他“相忘于江湖”,在洛子峰冲顶下撤的路上遇难。

当登山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候,你便由不得自己……

4月9日,跟以往登山一样,天刚亮就前往机场。这次带着超载20公斤的行李,因为目的地是珠峰(南坡),没有轻量化,只想着如何打发大本营的时间以及吃上“提神醒脑”的食品。

由于要在加德满都等待登山许可,不得不错过徒步进山抵达大本营的机会。不过,幸运的是偶遇81岁的尼泊尔登山老人谢尔占,他计划今年再次冲顶珠峰,重夺世界登顶珠峰最年长者的称号。

4月17日,我直飞佩若切(海拔4200米),与队伍会合。和其他队员相比,我少了5天的徒步适应,为了积极地适应高海拔,第二天徒步的时候刻意增加了负重。

这是著名的EBC徒步环线,群峰环抱。翻越垭口,海拔上升到5000米以上就进入珠峰区域,突如其来的是耸立的碑群。眼泪在涌动,这是上百名登山遇难者的墓碑群;内心在哀鸣,他们都是灵魂的引导者,再次证明了那些比生命更重要的追求,每年仍有无以计数的登山者从这里穿过,向上攀登。

19日,到达大本营。在长长的冰川上驻扎的队伍组成了集市一样的珠峰大本营。此时的我,适应还不够,心率偏高,高反剧烈。

2009年参加“黄埔6期”(中登协高山技能培训6期)培训,我第一次系统地接触登山知识,接受理论和技能培训。现在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培养一种意识——安全意识。在珠峰南坡海拔5400米的大本营,所有一切不正常的反应都成为正常,我开始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煎熬。

拉练需要在2号营地(海拔6400米)住3个晚上。出发是在早上,孔布冰川还未苏醒的时候。孔布冰川,我们也称呼“恐怖冰川”,典型而破碎的冰舌,每天都会发生数起冰崩,30%的遇难者是在这里葬身的。冰裂缝架上了几十个梯子才能通过,我一开始非常不习惯穿着冰爪在铝合金的梯子上行走,但反复数十次后也如履平地了。

行进6小时后到达1号营地(海拔5900米),次日前往2号营地。

在2号营地休息两天后,继续往上行走适应,到达海拔6800米,下撤至2号营地,次日撤回大本营。队员们含着泪水道:“这要是登顶下撤该多爽,可惜,还得来一次”。

接下来是漫长而枯燥的等待。与其他国外队伍不一样的是,这种根据国人的综合素质来设计的拉练方案非常有成效,既避免高山病的出现,也保留了体能。在一些国外的队伍中,因为国人的体质不适应老外的拉练而出现状况的事时有发生,颇显尴尬。

在充分适应了大本营的海拔后,各类行为均得到释放,例如斗地主、比血氧(一阵折腾后我以血氧99胜出)、练瑜伽、冰川摄影等,时不时其他队伍中零星的中国队员也过来串门,晚上投影仪放着惊艳的MV,每天都会有Party……在海拔5400米的珠峰大本营住着一群快乐的登山者。

南坡的珠峰,是一个国际化的大社区,也许早上出门就会碰见某国的明星跟你抢厕所,就算运气不好,也能看见光着上半身作秀的道长。2号营地的群殴事件也让我们知道了有个NB的王牌飞行员叫西蒙尼。

珠峰也是一个大的测试场,身体部件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格外注意,否则原本细小的缺陷都会在这里被放大。一直以来鼻炎都是困扰我登山的问题,寒冷的空气会刺激诱发鼻炎,并且扩散到支气管。我只能一边用药一边调整,避免受刺激,小心翼翼地煎熬着,等待冲顶窗口的到来。

TIPS

登珠峰的心理准备

2009年在玉珠峰高山技能培训的时候,曾无意地问教练,如果要去珠峰需要什么条件?教练回答道,心理的准备。本次登山的准备是前所未有的充分,包括体能训练以及心理调整,才如此顺利。

在我看来,心理准备有以下几点:

1 明白为什么登珠峰。不少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登山的目的,把登珠峰看成一件赶时髦的事情。

2 衡量是否对登珠峰有把握,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要尽可能的降低风险,而不是全部依赖夏尔巴,侥幸地认为成熟的商业公司可以保证安全登顶和下撤,而忽视了自己是否具备技能、体能以及其他。

3 对自我的评估。对于不知道自己体能极限的人来说,登山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放弃。

4 勇于承担风险的准备。大部分人都会在大本营说“我准备好了”,但面对风险所表现出来的却截然相反,缺乏冷静的心态,甚至失去基本判断力等。

1999

5月,由西蒙森带领的珠峰登山队专门为搜寻马洛里和欧文的遗体挺进珠峰,他们发现了传奇人物马洛里的遗体。

1999

5月27日,中国登山队10人登顶。桂桑成为第一位两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和吉吉是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从8300米出发最快突击登顶4小时47分纪录由边巴扎西创造。

1999

5月29日,南非女性凯西·奥多德从北侧登顶,她成为从南北两侧都攀登过的第一位女性(1996年5月25日南侧登顶)。

2000

5月21日,夏尔巴人巴布从南侧(大本营海拔5300米)出发16小时56分钟登顶,创造南侧大本营出发最快登顶纪录。

2000

5月22日,50岁的波兰女性安娜·切尔温斯卡登顶,成为年龄最大的女性登顶者。

2000

5月24日,夏尔巴人阿帕第11次登顶刷新了登顶次数纪录。

2000

10月7日,斯洛文尼亚登山家卡尔尼察用5个小时的时间,从珠峰之巅滑到山脚的营地,成为珠峰滑雪的第一人。

5月4日,分配给我的夏尔巴叫索拉,他将负责协助我攀登。34岁的他已经有了两个孩子,6年的夏尔巴经历让他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性格。严格来说,夏尔巴只是登山协作,增加安全保障系数,没有负责背负装备的义务。接下来的日子里,索拉成为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伙伴。

5月8日,又一名夏尔巴在3号营地上滑坠遇难。还没开始正式的出发,已经有3名夏尔巴先后遇难,我们这些队员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这的确很难想象。大部分队员就只有跟随商业队的三四次攀登经历,有的连高山靴、冰爪、安全带都需要向导帮助穿戴。高海拔,俨然已经成为第一杀手,可以让人失去判断力和正常的思维,而这些眼下都被名利给淹没了。

我开始习惯午饭后小睡片刻,然后看书、冥想,独处,显然能让这次登山更有意义。

登山和禅修有着一定的共性,是自我对话的机会,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在这样的环境下,性格中的细微之处会被放大,可以观察到自私、欲望、浮躁等心态。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是命运安排的一段奇妙体验和认知。

我对队友张伟说,大本营就像一个白雪覆盖的星球,我们就是流放的犯人,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直升机,吹起漫天雪。等待冲顶的时候就像获得刑满释放,期待回到地球,洗澡、high吃、享受湿润的空气。

登山,就是一种煎熬。

2007年底开始第一次登山,2009年系统地接受攀冰、高山技能培训,到这次珠峰是第12次攀登,第11座雪山,最深的感触是“选择登山是不理智的,但选择了一定要理智”。

冲顶时间定在19日。一群嗷嗷叫的小老虎们早已按捺不住了。

15日凌晨5时,在煨桑的玛尼堆前供上三根烟,从未有过的虔诚。老友说“起心动念,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所有的神,保佑我们这群爱山的人吧!

从大本营出发,直接前往2号营地,按自己的节奏用7小时就完成了。队友老白的放弃让我不由得敬佩,理性选择放弃的人永远比不能自我评估心里只想着登顶的人智慧。在2号营地休整一天。

17日,前往3号营地(海拔7300米),这算是整个攀登中最轻松的一段,虽然有氧气瓶从身边呼啸而过,但这只能成为一段经典的视频。饭饱、尿少、开始吸氧,犹如毒瘾发作的人找到一箱大麻,0.5升的流量对于只有5瓶氧气的我来说资源宝贵,不能玩大发了,伴着缺氧带来的梦幻入睡。

18日,早上6点去厕所。原本没有厕所,因为上的人多了自然有了厕所。不幸掉入裂缝中,不禁笑了,最近三次登山都有掉入裂缝的必修课,只是这次看不到底,掉得格外得深,双腿全部陷入,滚出来后借夏尔巴的镐迅速脱身,差点人就真没了……

沿途的氧气流量在1.5升,开到2的队友一骑绝尘。中午到达了4号营地,海拔7900米,抓紧时间补充水分、能量,赶紧休息。一名队员因为到达4号营地消耗了10个小时(关门时间是9小时)被强制劝退。在攀登顶峰前放弃,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来承受这残酷的事实?

从对讲机里听见老李在洛子峰登顶后下撤发生危险的消息,他的夏尔巴跑掉了,张伟带着自己的夏尔巴连拖带拽地把他弄到4号营地的帐篷里,老李还有一丝生命迹象,接下来是惊心动魄的营救,大家心里暂时松了口气。然而,两天后老李还是在4号营地遇难。

此刻,狂风肆虐,身子压着快被吹跑的帐篷,老杨用对讲机吼道:“6点风速开始下降,8点出发冲顶!”

2001

5月22日,法国夫妻伯特兰德和伯尼尔从珠峰顶以滑翔伞下山,8分钟到达ABC营地。

2001

5月22日,斯特丹·卡特第一个从顶峰单板滑雪下山。

2001

5月23日,西弗雷迪创造了首次全程从顶峰单板滑雪下撤到ABC的纪录。

2001

5月23日,16岁的薛里成功登顶,改写1973年另一位尼泊尔少年在16岁所创下的纪录。

2001

5月25日,美国人布尔以64岁高龄成为当时登珠峰最年长者。

2001

5月25日,美国人艾瑞·韦亨梅尔成为第一位登上珠峰的盲人。

2001

5月26日,俄罗斯人伯切科夫成为珠峰第1500个登顶者。

2002

5月16日,63名登山者从南坡登顶珠峰,创造了当时单日登顶珠峰的人数新纪录,加上中国一侧的成功登顶者,整个2002年春季珠峰南、北两侧共有155人登顶。

2003

5月,在纪念人类首次登顶珠峰50周年之际,中韩联合登山队和中国业余登山队的14名中国队员分别成功登顶珠峰。

19日7点开始准备出发,远处已经一路灯火。“期盼已久的时刻到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平安地撤到这里!”带着氧气面罩的我对着队友老龙吼道。

氧气流量调到2,索拉带着我一路超车,很快就走在队伍的前端。面罩漏出的热气进入风镜,雾在风镜中立刻结为薄冰,不得不取下来。黑夜里被风卷起的雪沙不设防地打在眼睛上,阵阵剧痛,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带上风镜,看不清的时候又摘下,如此折磨以至于登顶后红着双眼度过了三天。

此时,心态在登山中显得尤其重要:从未想过什么时候登顶,只是坚持这样的节奏走下去。我知道,南坡的冲顶会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

这段黑夜行进的过程,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

猛然间,索拉提醒我更换氧气,我知道,离最后的冲刺不远了。

事后我和队友老龙开玩笑道,冲顶过程中打嗝都是火腿的味道(连续几天都吃火腿扛饿)。

山脊的右边就是祖国,沿着山脊直上,第一束光线从祖国照射过来,面前是传说中的希拉里台阶,远处,就是终极目标——8844米。

5点20分,到达顶峰时,我已经老泪纵横……

TIPS

食物、装备心得

高山靴:Lasportiva8848高山靴磨脚得厉害,下撤过程中左脚已经废了,上次玛纳斯鲁废的右脚,很多人也有类似反馈;

雪镜:防紫外线系数一定要R4级别,8000米级雪山用一般雪镜防护不够,容易雪盲;

保暖贴:最佳使用方法是贴在胸部肺的位置,更容易手脚温暖;

能量胶:效果还不错,但多吃一些肉干类食品更扛饿,长时间的攀登中更容易持续产生能量。

登顶,有人形容只是登山的开始,大部分山难都是发生在下撤过程中。

此时的希拉里台阶已经开始堵车,老外丝毫不客气地把我往悬崖下挤。我的锁里挂着一把绳(今年的绳子为黑色,老绳子不少),时刻准备跟老外在上面干一架。

过完“阳台”后,线路显得安全些,中午12点下撤到4号营地,晚上8点撤回2号营地,次日5点下撤大本营。

登山,真正兴奋的时刻并不是登顶,而是登顶且全身而退、安全撤回大本营的时刻,在大本营与一起奋战的弟兄拥抱。而此前,冲顶的时刻大本营通宵守候,所有成员都处于紧张状态。

2013珠峰南坡,10名中国队员,9名登顶,华丽完美的收场。感谢老杨和所有队员给予的关怀,感谢曾经一起攀登过的弟兄们,有你们的岁月真好!(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杨春风、饶剑峰和夏尔巴向导索拉,愿天堂里不再有恐怖袭击,愿始终坚忍执著的你们一路走好!)

TIPS

攀登行程总结

D1-D7:博卡拉徒步7天至珠峰大本营(海拔5400米);

D8-D10:休整;

D11-D15:拉练,最高到海拔6800米;

D16-D37:等待时间窗口;

D38:2号营地(海拔6400米);

D39:2号营地休整;

D40:3号营地(海拔7300米);

D41:4号营地(海拔7900米);

D42:冲顶(海拔8844米)下撤到2号营地;

D43:2号营地下撤到大本营。

2005

5月22日,藏族女队员吉吉和拉吉顺利登顶珠峰,这也是吉吉和拉吉第二次登顶珠峰成功。拉吉的丈夫大齐米也在这天一同登顶,他们成为中国第一对两次登顶珠峰的夫妇。

2006

5月,云南兄弟金飞彪和金飞豹在珠峰峰顶激情相拥,成为中国首对同时登顶珠峰的同胞兄弟。

2008

5月8日,中国36人成功登顶珠峰并且把奥运火炬在珠峰点燃,也是世界举办奥运会以来第一次在珠峰点燃奥运火炬。

2009

5月18日,20名中国业余登山者成功登顶珠峰。

2012

6月19日,地大珠峰登山队登顶珠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珠峰的大学登山队,陈晨成为全国第一个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

2013

4月27日,三名欧洲登山者在位于7000米高山的大本营上,与上百个夏尔巴人爆发了群殴,被称为“史上最高冲突”。这一事件拉开了珠峰首登60周年新高潮的序幕。

2013

5月20日,失去双臂的加拿大人高塔姆成为第一个成功登顶的未带假肢的截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