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其实新课程也是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创新,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不可捉摸的,而且新课程改革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从教材的角度上思考

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导语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可谓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精彩纷呈。小学语文教材页页彩图相伴,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示语生动精彩,读了以后的确让人产生一种急切地想要阅读课文的作用,不仅吊起了读者的胃口,也真正起到了“引发学生学习”的作用。粗读一遍新教材,便被其崭新的魅力所吸引,真正让人爱不释手。

对比新旧教材的内容要求,可以看出新教材在克服深难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在拼音教学的设计上真是独具匠心。小学语文教师非常清楚,学拼音是一个难点,尤其在四声认读,拼读上令老师棘手。教材在处理的声调采用火车爬坡法,形象地把四个声调的书写、认读结合在丰富的画面之中。这种设计大大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新教材在内容总量上有所删减,难度大大降低,减轻了不必要的一些烦琐记忆负担。新教材的改革克服“知识中心”的片面倾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

二、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思考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造成了学生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新课程提出了评价一个学生应充分了解学生。顺着这一基本要求,去认识学生,就要求教师先肯定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再在学习方面给予适当的评价。新课程评价要求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评价的模式由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导向的作用。

三、从教学行为角度思考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有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是跟着教材走的,误以为没有拿到新教材,就没有必要改变现在的教学行为。

其实教学行为是建立在教学观念基础上的。在新的课程教育观的带动下,我们的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要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蕴涵着的思想、情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每个学生的感觉不一样,体会不一样,对语文的理解也不一样。新课程要求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省,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能只有一个答案,应使教学成为一个个性的解读过程。

四、从教学地位的角度思考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教师的权威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交往对教师来说,意味着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创设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必须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的个性得到解放和高扬。

新课程教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给他们的是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显然,教师不必多“讲”,不必过多地分析、说明。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创设其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学和对话的教学关系,这才是新课程体系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意味着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需要我们千千万万的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实践,付出智慧的创造。当然我们在学习、研究、运用新课程的同时,也要在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使新课程在我们的教学中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