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生为本,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生为本,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构建高效、简约、充满活力的新型的语文课堂。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高效课堂注重“三性二意”:“三性”即高效性、生成性、解放性;“二意”即知识的意义、生长的意义。高效语文课堂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语文课堂要质朴、扎实,时刻关注学生。简单地说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要以学生为本,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交往和探究。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课标,目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落实语文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有收获、有长进,但不求多,一课一得就好。

二、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以“学生探索明白”为主。

三、转化教师角色,关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与教师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观念,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教师要有让学意识,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为他们创造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 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语文能力得到最大空间的提升。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好的语文课堂,应该由原来的关注语文知识的获得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拓创新,用符合时代气息的解读方式理解文本,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推陈出新,引发思考,建构新的语文知识体系。

五、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予以及时的激励,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鼓励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实际是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课堂评价,应该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指明方向,评价语言要有鼓舞性、针对性、示范性、引领性。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关于教学目标、关于学习方法、关于学习习惯的引领性语言,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习得语言。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十全十美的课堂。在探索实践中,也有陷入盲区的时候,也有困惑。如何找到最直接、最优化的思维路径,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欲望等等,都需要我们细细地琢磨、探索、实践。总之,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真正成为情感体验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思想的主体、自我生命的主体,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卓越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