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握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在自主构建体系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树立整体意识,具有学科内容的整体视野;要厘清4个模块的知识体系,根据社会生活热点或者思想主题灵活地汇聚、沟通知识。以教材基本观点为统领,以生活热点为切入点,在更广的背景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一、全面、深刻理解学科主干知识

二轮复习必须在一轮对考点知识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精准把握教材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理解和认识要更具有深刻性,思维上要具有纵深度。

1.精准把握教材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例1 (2013年北京卷)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及其作用。包容性的内容属于《文化生活》的核心概念,这告诉我们要抓核心概念,在“夯实”的基础上必须从微观上做到全面细致、准确把握。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组织答案时要把各自含义作答出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作用属于《文化生活》中的基本观点,对于提升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有必要,复习中应给予重视。

2.全面深刻地理解学科主干知识

近年来高考题所涉及的考点均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的理解。

例2 (2013年江苏卷)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

[参考答案]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④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该设问指向非常明确,从知识运用上,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从答题要求上,是“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关系。回答本问的关键是正确运用知识,从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依赖两个方面对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说明,并得出将二者统一于城镇化进程中的正确结论。不可用矛盾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等知识答题。

二轮复习中,我们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记忆一定要准确,同时必须注重对相似、相关、易混淆的概念、观点等的比较和辨析。特别要抓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中涉及的关键词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辨别。自主学习中,同学们要重视对教材资源的挖掘和使用,可挑选“专家点评”等栏目中具有一定深度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

二、树立学科内容的整体视野,构筑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1.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时,必须学会根据考点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串”,重组知识,构建模块内知识体系。

例3 (2013年天津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②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

该题以热点汇聚模块内知识点。背景材料中的“微博”、“网络媒体”、“唤醒”、“广泛认同”等关键词将“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文化生活》模块内的知识点汇聚在一道试题答案中,展现思维的综合性。只有准确提取材料的有效关键词,头脑中具备较为系统的模块内知识体系,才能做到答案要点的多角度、层次化。

2.要有学科内容的整体视野,构建模块间的学科知识体系。近年来各地高考注重综合考查学科知识,体现学科的融合性。二轮复习中,要学会对同一政治现象或问题,从不同模块角度去思考、体会,以加深对这一现象或问题的理解。

例4 (2013年重庆卷)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时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参考答案】 C

该题是一道以文化热点现象为背景,将《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两个模块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的题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A、B选项均错误。文学创作是一种能动性的活动,源于生活又创造性地描绘生活,是创作者的主观体验与社会客观物质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

必修4个模块有类似这样内在联系的知识点都可以整理起来,根据社会生活热点或者思想主题灵活地汇聚、沟通知识,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体系。

三、强化思维训练,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提高基本技能

同学们要加强解题技巧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弄清解题思路及答题要求。最好每天做一道主观题练习,课堂上要积极动脑、动口、动笔,课后总结解题方法,对一些典型试题答题范式进行模仿,从而逐渐掌握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准确审题是前提;凸显中心词是关键;观点结合材料是基本;规范解题是保障。规范答题,答题要做到“四化”――要点化、规范化、简洁化、层次化,答案既要全面,又要条理清晰,答出关键词。作答时一定要把主干知识表达清楚,而且要写在答案之首。

例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9题第(2)题,《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我们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就要从“为什么会产生争论”(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为什么会需要争论”(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为什么争论能促进认识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三个方面考虑。

从答案的组织和书写来看,同学们要做到层次性和多角度的有机统一。复习时,要学会从情境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情境材料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得的信息。在复习中要特别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训练,加大文字阅读量,注重训练对图表和漫画的信息解读。复习中。还要学会将大信息量的材料压缩成基本观点、中心语或关键词,围绕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延伸开去,展开说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多角度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