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纽约的九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纽约的九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句描述都市的名言出自18世纪英国文学家、道德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 (Dr. Samuel Johnson):“一个厌倦伦敦的人必定也厌倦了人生。” 我非常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在原则上同意住在大都市的各种益处,但有时我也会对纽约产生反感,特别2月街上还堆着大量积雪或是8月的“桑那天”都是对人耐心极限的挑战。然而无论我在8月底有多烦躁,劳动节――也就是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暗示着炎炎夏日的结束和新季节的开始,一切都戏剧般地改变了。

在此我介绍一系列9月中旬发生的活动,以示为何纽约成为大家乐此不疲的目的地。首先就是9 月8日-15日的时装周,在此期间几乎无法在任何一个时尚餐厅定到餐桌。接下来就是9月17日开始的亚洲艺术周。联合国大会于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举行,今年落在了9月14日。因为联合国中心附近的大街小巷都由于安全问题被封锁了,这对纽约的居民来说就意味着全城交通堵塞。无论在纽约曼哈顿东部或是西部,想要搭乘公共汽车或出租车都是异想天开的徒劳。

在这一系列“活动周”和纽约作为联合国的东道主而引起的不可避免的干扰期间,重要文化机构也借用这个激奋人心的时刻来庆贺秋季的来临。比如,一个大型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的回顾展于9月18日在纽约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另外,葛塔诺・唐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的不为人熟知的歌剧《安娜 ・ 波列娜》(Anna Bolena)也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为其2011-12季的演出拉开了序幕。

我应该从哪一个活动开始讲呢?实际上,直到看了纽约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后,我才发现就在家门口的格林威治村的东11街附近,我几乎每天都会路过德・库宁曾经用过的画室和他每天最喜欢去酗酒的地方。1940年后期他的画室在纽约最短的一条大道即第四大道85号,从那里可以看到1846年落成的Grace教堂的背部,这恰恰也是我能从家中看到的教堂尖塔。德・库宁又于1952年把画室搬到了东10街88号,之后他便成为了位于大学路(University Place)上的雪松酒馆(Cedar Tavern)的常客,那里便是一群嗜酒如命的抽象表现派艺术家们的常聚之地。 而今天纽约大学占据了这一带的大部分建筑。

德・库宁直到43岁时,也就是他从老家荷兰躲在货船上偷渡到美国的23年之后,才于1949年在贝蒂・帕森斯(Betty Parsons)画廊举行了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如果在今天,他很可能已被遣送回国,而在1926年他很快就混入了人群中。从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的画中可以察觉到他吸取了包括毕加索和米洛等很多艺术家的影响,同时也试图创造他的个人风格,1949年的黑白抽象画就是他那段时期的典型代表。当时以克莱门特 ・ 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为代表的最权威的艺评家们坚信美国的前卫艺术一定是采取抽象形式的,所以当他们看到珍尼斯(Janis) 画廊于1953年举办的“女性主题画展”时,德・库宁画中的人体形象的出现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在开幕式,连杰克森 ・ 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也告诉他,“你背叛了(抽象艺术)。你在画人物,你还在做同样的鬼事情。你知道吗,你就根本没有从画人物中跳出来过。”

当德・库宁1950年代仍住在纽约市时,创作了一批他最精细复杂的油画作品,每幅画布都揭示了复杂的创作过程。这些过程包括不断从画布上把油彩刮去、重新在原来的地方线描、再次寻找之前刮掉的构图元素,以及拼贴等技巧。它们故意表现得非常凌乱,反映了当时艺术家感受到的城市环境。在1950年代末期他搬到了长岛东边的尽头,就是现在熟为人知的纽约富人夏天避暑之地“Hamptons”。之后他用的色彩变得更轻松了,风景画也开始在他的创作中变得日益重要了。

他生命中最后10年的作品为此次展览划上了句号,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到他新的简洁的风格。在明亮的白色背景上,红、黄、蓝色曲线穿越空间,而他早期作品的稠密和含糊的画风却似乎消失了。尽管过去这风格的改变常常被人误解为由于德・库宁身体状况欠佳和最后患老年痴呆症而引起的,然而策划此次具有盖棺定论意义的大型展览的约翰 ・埃尔德菲尔德(John Elderfield)却为这系列晚期作品作出了新的诠释:它们是早期画风的结晶,让人有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在他晚年,虽然他越来越需要助手们帮助他来完成作品,但实际上他的技巧和画风却从来没有消退。

正如德・库宁画中被覆盖的痕迹一样,只要你知道如何去寻找,他当时所了解的纽约和长岛至今仍然存在。当20世纪50、60年代纽约的上西区为修建文化中心而被翻整时,除了住在那里的贫民外,无人敢进入那片危险地带。而如今,那个地区已在过去50年中焕然一新,由林肯艺术中心和时代华纳大厦为地标,成为了纽约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由于在建筑师Diller, Scofidio + Renfro的引领下不断的更新和改建,那里吸引了更多的人潮。

在《安娜・波列娜》(Anna Bolena)的开幕之夜,很容易可以看出为什么纽约居民一边抱怨纽约,同时又一边尽情享受着这个城市。每一季歌剧上演的总是一场非凡的盛会,但绝大部分歌剧爱好者自然只能望其项背。大都会歌剧院在总监Peter Gelb的引领下想要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这场精彩的演出。这在此时尤为重要,因为被视为“大众歌剧”的纽约市歌剧院因为经济原因被迫撤出了林肯艺术中心。于是通过现场直播,3,000名观众有幸在在时代广场和林肯中心广场的免费座位上观看了这场《安娜・波列娜》演出盛会。

虽然当今全球经济动荡,文化机构也受到很大影响,但这些似乎还未波及纽约的文化生活。总体而言,纽约的9月还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