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基本流程、研究性学习过程性方法、研究性学习常用实践方法、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分析,提出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和策略。
近些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愈来愈感觉到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重要性。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初中现行的课外活动及活动课难以发挥其课程价值,难以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体现教育的育人价值。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尚存在薄弱环节。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规定从2000年9月起开始在初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已经成为教学大纲的必修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切实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5年多的探究,笔者初步摸索出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基本流程
1.确定课题,制订方案
分成小组、开展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范围和主题。
2.获取信息,选择方法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信息,主要是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是科学的选择。在研究活动的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行为的、静态的成果、动态的实践、外在的形象、内在的体验、物质形态的、精神状态的等。指导学生系统地收集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而且是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的需要,更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综合研究,解决问题
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不断验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综述资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4.成果展示,总结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性方法
1.选题
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正确地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活动的起点,选题不仅决定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完成课题研究应该采取的方法与途径。选题恰当,将会使研究活动事半功倍;选题不当,可能使研究活动步步被动,甚至一事无成。
(1)选题的基本原则
①实际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2)确定研究问题
①要善于观察和思考;②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③建立一个自己的问题库。
(3)确定研究方向
将要研究的问题确定以后,会发现可供研究的内容非常宽泛,所以需要把问题变为课题,进而确定研究方向。
2.开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开题是指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订一个可行的工作计划,为即将开始的研究提供一个工作框架。开题报告是指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1)开题报告的设计
①内容设计
在开题报告中要扼要地阐述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有时可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这部分内容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开题报告中要介绍本次研究活动的具体工作程序,包括任务分工的情况、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计划访问的专家及研究所须的条件(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交通工具等)等。另外,还要把时间安排好。
在研究方法的说明中,要写明是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还是调查研究等。若是调查研究,那么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叙述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的内容,是为了阐明“怎么做”的问题。
成果形式设想是指预计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什么,回答“做成什么”的问题。成果形式主要包括: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物模型、网页等。
②形式设计
开题报告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可以写成文章,还可以设计成表格,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研究者都必须回答开题报告中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即: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
(2)开题评审
开题报告是否可行,课题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这些问题在正式开题研究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论证。
3.结题与成果交流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概括,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思想碰撞,提升认识和情感;学会选用适合自己研究课题的形式来展示表达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掌握撰写结题报告的方法,从而增强归纳、总结、推理和论述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常用实践方法
1.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文献资料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幻灯片及微缩胶片等。研究文献资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无论是社会科学类课题还是自然科学类课题的研究,都要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都离不开对文献资料的研究。
2.观察和实验方法
(1)科学观察法
(2)科学实验法
3.社会调查
(1)制订调查方案
(2)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
①问卷调查
②访问调查
③实地调查
4.信息处理
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绝大多数都是无序的、原始的,深度不一,层次混乱。要想使这些资料能在研究中派上用场,必须要进行一番处理,使之变成有用的素材。这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研究的结论。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基本要点
(1)谋求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
一方面要使评价贯穿于选题、计划、总结、交流等各个阶段;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要集中于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
(2)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第一,改变以往评价主体的贵族化、领导化和少数化倾向,听取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型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或途径收集信息。第三,评价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实用性、可行性、正当性与准确性等四个标准,避免过于形式化、繁琐或随意的做法,如过多的“填表学习”等。
(3)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和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承担责任的行为。反思是个体获得自我感知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是学生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没有反思的过程,只能说有经历而无体验。
2.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的构成
(1)过程性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中,主要评价学生参与课时量、参与态度、在活动中情感体验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和活动的收获与成果等方面内容。
(2)终结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就是对研究成果的评价。通常研究成果通过结题报告来展示,所以,终结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结题报告质量的评价。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的具体方法上,研究性学习主要采用自评、小组(互评)评和教师评的方法。
五、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有交互式、同步式、间断式三种参与方式。
学校对课程的管理,主要表现在课程的规划、制度的建立等。
研究性学习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向传统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教师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生成能力,是成为新型教师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