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货币需求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货币需求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本文通过对西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根据现阶段我国微观经济主体持币动机的变化,分析我国货币需求变动。由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使得相应的货币供给不能达到政策预定的目标,从而找出货币政策弱化的原因。

关键词:货币需求;货币政策;实际利率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政策传导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代表性人物凯恩斯,首先批判了传统货币数量论,关于产量T或实际收入Y,以及货币流通速度V和货币持有比例K都为不变常数的假设。凯恩斯认为收入和产量并不是常数,V或K也是变动不定的。为了具体解决V或K的不稳定性,凯恩斯对剑桥方程式加以修改,提出了自己的需求理论,以解释人们为什么总是保持一部分不生息的货币在手中。凯恩斯认为,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忽略了投机性的货币需求。而其货币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有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有了投机动机,进而有了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产生的关键在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当利率高时,人们预期利率在将来会下降。反之,当利率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今后会上升。因此,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由于在短期内,收入是相当稳定的,因此确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利息率的变动。由于利息率经常变动,货币需求减少,即人们抛出货币,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反之,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就持有更多的货币,结果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因此,货币流通速度V或其倒数K都极不稳定。这样,凯恩斯就直接将利息率列入货币需求的因素中。

货币总需求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投机性货币需求之和。凯恩斯认为,在正常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需求的变动主要受收入水平和利率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则发生不规则的变动。例如,当利率水平降低到无法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有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藏起来。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也对利率、收入发生作用,进而影响经济体系中其他变量。假定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减少将会使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会使利率上升。利率的波动会影响投资,从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2、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可以调控的外生变量,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来影响利率的升降,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即MrIEY,其中M为货币供给;r为利率;I为投资;E为总支出;Y为总收入。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利率起核心作用。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然后才能使投资和总收入增加。

二、我国货币需求状况分析

1、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变动。社会公众交易行为的货币投入量由收入决定。社会公众的资本或收入,从金融机构资金来源表上的企业存款和城乡储蓄存款可以说是这种资本或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97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企业存款在总量上是增加的,且从增长率来看先下降后上升。企业存款的增长率从1997年的18.4%下降到1998年的13.4%,然后增长到2001年的16.9%;这说明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经济效益总体上来说是上升了,但得到改善的程度不大。而我国金融机构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增长率却呈下降趋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从1997年的约19%下降到2000年的约8%,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2001年有所回升达到14.7%,说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由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与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使得我国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增长缓慢,这就决定了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对货币需求变动的影响不大,近期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不是货币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

2、投资动机的货币需求变动。投资动机的货币需求受投资收益率的决定,而实际利率又决定投资收益率,因而分析我国实际利率的现状,就可以考察现阶段我国投资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动向。由实际利率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可知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是影响实际利率的两个因素。

从1996年到2002年上半年,我国已连续8次下调利率,名义利率已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通货紧缩的存在,使我国的实际利率已经接近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社会公众的投资意愿不足,这一点可用金融机构存差的扩大来说明。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比率的上升和存差的扩大,说明社会公众投资意愿趋弱,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发展趋势就体现了社会公众投资下降的趋势。

3、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变动。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公众的收入变动、经济的预期、社会心理以及体制改革等多方面,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近期我国社会公众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就可分析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变动趋势和形成机理。首先,从1997年到2001年来看,我国社会公众的收入增长缓慢,而且增长率相当低下;其次,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增加,也加强了社会公众的预防行为,再加上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改革既定制度,进行制度重建,打破了社会公众的成规预期,导致居民对未来不稳定性预期的增加;最后,由于近年来对农民来说存在着“增产不能增收”与“减收不能减支”的双重紧缩,导致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现实上处于社会平均预防水平之上。可以说,预防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公众重要的经济行为,近期我国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成为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三、货币需求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我国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矛盾逐步暴露出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也由坚持适度从紧以治理通货膨胀转变为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防范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工具的频繁使用,并没有实现扩张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效果,在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效果并不佳。从货币需求变动的方面,能更好地认识货币政策的效果。

1、实际利率较高,投资动机的货币需求结构变化使扩张性货币政策弱化。近期我国实际利率的居高不下,导致金融性资产的收益率相对上升,实物性资产的收益率相对下降,企业资金主要用于金融资产的投资,而不是进行实物性投资,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往往愿意进行金融资本运作,而不愿意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现象。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公众对金融资产投资的偏好,而对实物性投资的冷落。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公众对金融资产投资的偏好并没有减弱,人们对证券市场还是怀着极高的热情。虚拟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实物经济的低速增长虽然能体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这种增长伴随着金融风险的急速增大和可能导致实物经济发展的低迷。没有实物经济的支撑,经济的增长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最终抑制经济的增长。因此,货币当局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量和下调利率来促进投资增长的扩张性政策就难以发挥作用。

2、公众预期效果影响的增大,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强,削弱了扩张性货币政策效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的自主性增强,预期因素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增大。由于企业和公众预期的悲观,导致企业投资不旺和居民消费不旺,企业和公众预防性货币需求增强而投资性货币需求和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弱。企业和个人的预防行为吸收了大量的货币供给,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说货币政策像一根绳,易拉不易推的道理。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崇淮,黄宪.西方货币银行学.1992.12.1.

[2]米什金.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4.

[3]盛松成,施兵超,陈建安.现代货币经济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中国人民银行黄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当前我国市场货币吸纳能力研究[J].金融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