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和谐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和谐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勤奋学习与减负是可以并肩而行,走向和谐的。该文阐述了勤奋学习的一种“新的定义”,即效率、收获、快乐。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在生活中实施快乐学习法、分解知识点和化身行为法,在减负和勤奋学习间铺设一条和谐之路。

关键词:快乐学习 分解知识点 化身行为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4-0048-03

作者简介:江松维(1984―),女,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浙江宁波市大榭第二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减负和勤奋学习,从表面上看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小学生减负措施条例》第6条是这样表述的:要求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质量,坚决杜绝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提倡布置综合性和创新作业,引导自主学习。而许许多多所谓的勤奋学习的方式就是上面所说的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就此而言,减负和勤奋学习是相悖的。然而,笔者认为,为了给学生减负,应给勤奋学习以“新的定义”,有了“新的定义”的勤奋学习就能与减负和谐共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两种做法,一种是在生活中实施快乐学习法;一种是分解知识点和化身行为法。

一、在生活中实施快乐学习法

“减负”之后,孩子的生活过于“自由”,容易滋生安全隐患等问题。如果是这种“减负”,那还不如不减。“减负”不是没有负担,而是减掉超出孩子年龄负荷度的负担。我们还是要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减负的基础上,乐于勤奋学习。

该如何做呢?这是笔者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年级语文老师,在不能布置书面作业的规定下,怎样才能让孩子在语文方面有所习得,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呢?为此,课后作业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不断思索、实践下,笔者在现阶段总结出了以家庭为主线的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尽量做到:让孩子在五彩纷呈的课后作业中,自己吸收“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养分”。

1.培训家长,引导孩子

现在的家庭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每一个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愿意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可是,他们又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的学习。最后,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老师的作业。可是,现在“减负”了,一、二年级的老师不布置书面作业,高段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变得少了许多,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补习班。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在痛苦中度过本该快乐的童年。这样下去,孩子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变成为家长而学习,何谈勤奋?所以,在“减负”中,首先要培训家长。

笔者在家长会上给家长讲解了什么叫“减负”,并告诉家长在“减负”下该让孩子怎么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引导学生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课外阅读,这是减轻负担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几倍。”因而,笔者建议让孩子们每天坚持读课外书,而这个建议的实施就要靠家长们了。当孩子们读课外书时,家长们应停止电视的播放、聊天等容易分散孩子们注意力的行为,最好能和孩子们一起安安静静地看书。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不习惯,想要放弃,此时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或家长自己读一个故事,然后再让孩子读给家长听,或是让孩子直接读故事给家人听。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让孩子们明白了:做事情要坚持到底,读书要刻苦,并让他们在收获、积累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坚持下去,他们也会把读课外书当作一种享受。

2.口述“足迹”,记录成文

现在很多学生一写起作文来就像挤牙膏,一点都不流畅。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会渐渐减弱。而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不提高怎么能行?

因此,笔者让学生每天回家都向家长讲述一件在学校里发生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或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并让家长们记录下来(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增长可以让孩子自己记录)。一段时间后,请孩子和家长一起把孩子讲述的事情按照板块(如:开心的事、伤心的事、遇到的困难、学过的知识等)编辑成《成长足迹》并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这样做不但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为他们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也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童年的方法。

这样,既能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锻炼口才,还能让孩子们的总结能力有所提升,孩子们也乐在其中。

3.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现在的学生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在学校、补习班和家之间奔波。一有空,孩子们就对着电视,连运动都不愿意去。这让学生的生活非常贫乏、枯燥,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缺少素材,在不同环境中不会讲得体的话,不会与人交流……失去生活,何谈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孕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因此,每到周末,笔者鼓励学生跟随家长去体验与身边不一样的人、事、物,可以跟随父母一起去上班,体验父母上班的乐趣与苦恼;可以跟随父母去菜市场,体验油盐酱醋茶的情趣;可以跟随父母出去游玩,体验不同的美景和文化差异、生活习俗的差异……这样体验了生活之后,学生有了经历,也有了自己的收获,积累了自己的生活素材:在大人间的交流中体验谦虚与诚信;在写作中有了真情实感,不再写假话;在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中体验生活习俗的不同……有了多方面的体验学习,孩子们会不勤奋吗?

4.分工合作,展现自我

在有了前面三种作业后,还应该有个总结和交流。所以,我们会定期举办交流会。每次交流会的准备工作由事先分配的小组和他们的家长共同完成,交流会召开时,老师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每一个小组的组员都要展示自己近期的收获和体验。展示内容如下:

a.各种形式的表演。可以表演语文书上的文本资料;可以表演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事;可以表演学生所应持的良好的学习态度或自己找到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b.美文欣赏。用各种形式来欣赏美文:可以读自己读到过的好文章、好故事等;可以配乐读诗文;可以把美成手抄报……

c.推荐。可以推荐自己和家人所编写的《成长足迹》;可以推荐自己看到过的有趣的书……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表达的能力和胆量,取长补短,使自己更上一层楼,还可以让孩子们对这样的学习乐此不疲。

就这样,孩子们在这五彩纷呈的课后作业中享受作业的快乐,在语文的天地中“活”得精彩,并因此而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了。

二、分解知识点和化身行为法

现在,老师和家长都很注重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而,学生每天都要背一到两首儿歌或古诗,还要读课外书、背课文。光这几样作业就要花掉很多时间,让学生们苦不堪言。那么孩子的阅读量真的增加了吗?这些机械式的背诵,能培养孩子的什么阅读习惯呢?最后,孩子们不仅没有增加阅读量,反而开始讨厌阅读,更别提阅读习惯的培养了。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观点。他说:“不应当把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变成使人迟钝的、毫无用处的、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害的死记硬背。”笔者也认为既然要阅读,就要有所得,不能读过了、背过了,就没有了。这其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内容的所得,还有阅读方法的所得。只有如此,阅读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学生才会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乐于阅读、勤于阅读。

以笔者班级课外阅读《弟子规》的教学为例。笔者把《弟子规》的教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读的阶段:因为《弟子规》都是三个字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笔者每天利用早自修的2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读,如自由读、拍手读、同桌互读、男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角色扮演读等。在趣味朗读中,孩子们能够在不知不觉间背诵出来。不仅如此,孩子们能够借助趣味诵读,让自己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孩子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加深孩子对文本的记忆与初步理解,也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第二阶段是分块深入理解阶段:光会背是远远不够的,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只有理解了,才有可能进行有效记忆。所以,笔者在孩子们能背的基础上进行分块教学。《弟子规》的作者已经把内容分为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几个部分,结构非常清楚。因此,笔者采用每个部分逐个破解的方法来教学。在每一个部分中,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比如看短片、自编表演、交流会等。这样,学生就对句子有了更深的理解。正如建构主义者所强调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第三阶段是实践阶段。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过程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学生实践了之后,会进一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学习才更有效率。

就这样,学生在学习《弟子规》时,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不再感到枯燥,反而学习得很快乐,也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变得勤于阅读了。久而久之,孩子们也会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减负与勤奋学习也就和谐统一了。

因而,笔者要给出的勤奋学习的“新的定义”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效率、收获、快乐。这样,勤奋学习与减负就能并肩而行,走向和谐。

参考文献:

[1]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王莉莉.语文老师如何做到“减负增效”[J].新课程,2011,(12).

[4]占盛丽.“学生作业设计改进”的培训与实施――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减负增效教改实践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1,(1).

[5]刘飞.减负增效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8).

[6]董建奋.呼吁“减负”何时休?――对中小学减负工作的一点思考[J].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