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浮躁:新课改的大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浮躁:新课改的大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是一个“浮躁”泛滥的年代,人们争先恐后地去追赶“浮躁”:歌星、影星为了出名,自我曝光,出售隐私;商界的“款爷”们不在商品的质量上动脑筋,而是变着样地做广告;文化艺术界的“文人”们也一改往日深沉的脸孔,动不动就签名售书,或者你吹我捧,相互炒作。就连向来以“公正”、“严谨”闻名的司法机关,把原告、被告姓名都搞错的判决书,也“一路畅通”地送达当事人的手中。至于“猪肉注水”,“大米用矿物油抛光”,“黄鳝添饲避孕药”催肥,学生用书冠以“题库”、“点金”等更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以雨后春笋之势在全国各地有序铺开。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大潮之中。但最令人担心的是改革实验中“浮躁”之气不期而至,使改革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气氛。其表现是:

一、思想浮躁

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对新课改意义之深、难度之大认识不清,对新课改理念理解肤浅。没有静下心认真学习、研究,总想一炮打响,一举成功。

有的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知识少。有的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时,领导读文章,教师记标题;有的学校在教师新课程培训上,注重形式,走过场,周六周日搞全乡教师集中学习、集中培训。这种方式不能说不行,但要因地制宜。农村中小学较分散,交通不便,这种大集中、一窝蜂式学习培训,劳民费时,难以奏效。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构建宽松的工作环境,在促进教师自觉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机会和精力进行继续教育,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急于求成是行不通的。

二、行为浮躁

在新课改的实验过程中,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新、奇、特,不重实效。

如有的学校在课改的过程中,确立科研兴校(教)的策略,这本来是明白之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带有功利性,学校掀起一股课题申报热,追求课题数量多,以至于“组织有”“人人上”。结果是课题研究申报热,过程冷,结题空,究其原因,是为了应付评估学校而准备的。有的学校,有的教师,课改实验中在时间上、经费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优势有目共睹,案例也不乏精彩,但效果不甚理想。

有的教师在技术的应用上(多媒体课件、投影)只是为了公开课或者比赛时展示,而不去研究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我认为,多媒体手段的独特优势,应根据学科内容选择使用,要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能割裂。

三、过程浮躁

一些教师在课改实验中,为了出名露脸,脱离实际,花拳绣腿,外强中干。在课改过程中,随着各种观摩、交流活动的增多,“作秀”、“表演”的课堂教学愈来愈多。一些所谓“研究性学习”,教师选题随意,学生各显神通。教师的选题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学生的研究由“放手”变成了“撒手”,学生的研究过程变成了东挪西凑,抄袭、剪贴,没有注重学习研究的过程和实践的体验,因而也不可能养成探究的习惯,形成深究的素养。

所谓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课型,更是走了样,学生在课堂上“乱哄哄”、“热闹闹”,教师没有应有控制,这样的“合作”、“探究”实际变成了没有教师组织引导的“信马由缰”,根本没有收到“合作”、“探究”的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履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是一场从观念到形式的根本性转变,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构建基础、磨炼内功、培养能力、积累修养,要有“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意识,绝不能滋生寻找捷径,草率马虎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

浮躁是一股浮浅、浮华之气,历来为仁人志士所不取。贾岛有诗曰:“浮华岂我事,日月徒蹉跎”,鲁迅先生对“浮躁病”更是深恶痛绝,1933年在致西谛的信中指出:“心粗气浮,颇难救药。”在这场关系中华民族发展与未来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克服浮躁之气。

怎样才能克服浮躁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改革机制,尤其是与新课程改革关系密切的行业机制。浮躁心理、浮躁作风与当前的社会风气、社会机制有关。往往有些弄虚作假、投机钻营之徒受到赏识,得到奖赏,而那些埋头苦干,默默奉献者得不到应有的认同和回报。我们现有的许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浮躁。所以改革机制势在必行。

其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著名教育家的历程,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那种“宗教式”的崇拜和热爱,他抛开了对名利、地位和金钱的追求,把教育工作当成一项事业、一门科学、一种艺术。而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再次,克服浮躁需要一种心境,这种心境就是平和。古人云:动以养身,静以养心,乐以养性。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穿线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颤抖得越厉害,线越不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目的颤抖”。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越是紧张越上不好,一旦放松,就可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在积极投身新课改的同时,要给自己创设一个宽松、平和的心态,以一种“带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的精神,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