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捡漏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捡漏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在不久前,冒雨跟村言兄拜访海上藏墨名家。闲谈间王先生拿出他新获的两锭墨,说是刚刚在一个拍场上淘到的,仅费区区五百多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无疑他捡了个“漏”。

所谓“捡漏”,就是花三瓜俩枣的钱弄回来一个宝贝,好像是白捡一般。普天之下,捡漏的事情经常发生。前一阵的报端上,说有一位外国妇女花了两三美元在市场上买到一件雷诺阿的油画真迹,专家估价至少值7万美元。这个还算小的,前几年更有报道说,有人在纽约的垃圾桶里捡到一捆波洛克的油画,乖乖,那个“漏”真是大了去了。要知道这位滴洒派美国艺术大佬,最贵的作品已经破亿美元。

在拍卖场上来回奔忙的伙计们,何尝不个个怀揣着一颗捡漏的心呢,也许这就是他们人生动力的一部分吧。你看现在报章媒体“鉴宝”栏目铺天盖地,弄得全国人民都在翻箱倒柜掘地三尺般淘宝,都想一夜致富,圆那发财梦。大家都巴望着哪天能老天爷开眼——捡到“漏”,从此咸鱼翻身,大富大贵。北京做记者的朋友说,外地一小伙在公交车上捡到一枚铜钱,不惜千里迢迢到北京找专家鉴定,巴望着能咸鱼翻身,摆脱清贫。结果那玩意儿当然一文不值,希望破灭,小伙几乎要寻短见。

其实这捡漏,运气之外,更需要脑子。真假不分,暗乎乎的人,这“漏”是断断不会漏到你那里去的,凭什么!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不小心,脑子犯浑,反而你倒成了无良商人的一个“漏”,把你当肥猪一样的宰。这样的故事还少吗?

脑子灵、眼力健之外,捡漏有时还需要点巧取的智慧和手段。话说民国琉璃厂的一位古董商,有年大夏天在一个路边,眼瞅着一位老汉摆摊卖酸梅汁。他一看那装酸梅汁的青花大碗分明是件明代官窑,惊喜之心别别乱跳。于是他端着那碗一边喝酸梅汁一边琢磨着如何把这碗弄到手。磨蹭了半天。古董商对老汉说,大爷啊,您那酸梅汁实在太好喝了,我想买点给家里的孩子尝尝,就是手边没家伙,不如您把这碗一起卖我得了。边说边掏出一块银元给老汉。老汉见这钱购买几十个碗了,满口答应。商人捧着满满一碗酸梅汁,慢慢挪步。待拐过街角,马上倒掉碗里汤水,一溜烟走人。

民间还盛传有一个卖猫者的故事,说有人看中那位卖猫者的那只猫食盆,当然也是一件古董宝贝。于是上前搭讪想着如何把那盆买到手。表示愿出高价把猫和盆一起买走。这位捡漏者就没有前者那么幸运了。卖猫的不屑一顾地告诉他,那盆不能卖,因为他靠那盆卖了几十只猫了。哈哈,我总觉得这个故事有点演义,是对古董贩子们的讽喻。

古玩行这类故事很多,还有同行间相互斗智斗勇的,兴趣盎然。十多年前香港苏富比以2,917万港元卖了一件成化鸡缸杯,是著名瓷器收藏家仇炎之的旧藏。坊间传说,此碗原来是另一位古玩商在香港摩罗街古董店发现的,当时要价两千港元。那时这位古玩商还年轻,刚刚出道。他对这件东西有点吃不准,于是请仇老来“掌”一眼。仇老去店里一看,当场就说是假的。两人出门分手后,年轻人路上总觉得不甘心,待返回去时东西已经被仇买走了。类似的桥段,据说吴湖帆等人都会表演。

有时眼看“漏”到了,正暗暗窃喜着呢,偏偏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来,于是仙丹吃不成,反而演变为一场缠斗。就在老师花五百元捡漏的那场拍卖会上,笔者就目睹一场由“捡漏”而演变成“厮杀”的夺宝争斗,颇具戏剧色彩。话说那当拍到第9328号拍品,图录里只笼统地说是两件早期名家书画,有王蘧常草书和《乐圃林居图》水墨镜心各一件。大家都不当一回事儿,照样一百元起拍,书贩子们还当是平常的垃圾,货死样怪气地举几口。孰料价格一路飙升,几万以后剩下三四位混战,到十万以后则只有场上一位女子和电话委托席上开始拉锯,此时双方“凶相毕露”,价码嗖嗖上蹿。到两三百万的价位上有开始慢下来,相互你一口我一口地撕咬,仿佛真咬到对方的肉般。最后这件拍品以五百万元落槌,合佣金已近六百万元之数。

这个“漏”,捡得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