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盲肠变香肠才叫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盲肠变香肠才叫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你只想娱乐的话,千万别拿电影当回事儿,因为电影就是个玩儿。如果你想认认真真搞艺术的话,也千万别拿电影当回事儿,因为评价电影的标准没个准谱。创作者就是要借助这一媒介向人们传递某种刺激,这种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是种快乐。冯小刚说过,电影就是盲肠,可有可无,但把这盲肠变成香肠,把可有可无的东西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这才叫牛。而电影只是一种手段,其本身并不是个东西。

电影是什么谁也说不清,安德烈・巴赞虽然写了一本《电影是什么》,但在抒发了一己之见后,对电影的理想仍然偏执和狭隘。有的人拍电影只是为了给自己看;有的人拍电影是为了让艺术商品发扬光大,有的人拍电影会让电影承载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不仅仅是用来娱乐。电影就是一块泥巴,想把它捏成什么样,它就是什么。

陈凯歌曾说过,电影的力量不在顺从而在挑战,不在取悦而在怀疑;电影不是富人盛宴上笑脸相迎的侍者,而是风雪夜归时一盏小小的灯光。不要让观众在睁大眼睛观看的同时却关闭着心灵,不要在奉献盛宴的时候忘记还有贫弱的人群。

电影没规矩

电影继承了文学的血脉,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对应的派别。例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等。因为事物的状态不只是一种,电影的拍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喜欢纪实风格的,有喜欢表现主义风格的、还有丹麦学派所提倡的反好好莱坞的道格玛95宣言等等。因此,电影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人把它指定为一种形态或一种价值取向就是对电影的亵渎。很多人喜欢在创作电影的过程中,先将剧本画成上千张草图的分镜,根据这些草图来进行拍摄,并以此做为炫耀工作细致的资本。周传基说过“电影就是运动”,电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的拍摄办法并不是万能的。香港电影导演王家卫就不拘泥于固定的剧本形式,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风格。他的这种电影风格并不是通过草图画出来的,前期的按分镜草图进行拍摄的模式表现不了他的电影风格,电影该怎么拍已经在他心中有章可循。别人都说他拍戏没有剧本,他只是把每天要拍摄的内容写到一张纸上交给摄影电影节的评委并不一定完全是电影的业内人士,作家、戏剧导演等等都会做为电影节的评委,在争吵的过程中也无法说服对方,有时会因为看到一种新的电影表现手法,就会把电影大奖颁给某位导演,而并不是以影片的整体水平为评价标准。和演员,凭着对电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拍摄。但事实上并不是他没有剧本,而是没有完整的剧本,他的剧本比谁都厚,只是在边拍摄的时候边修改剧本。很多人在模仿他的拍摄风格和美学特征,但都失败了,这充分说明了天才与普通人是不以做事标准来划分的。每个电影都有自己的生命力,不是你去创造它,而是它引导你。有时候你完全不了解,为什么会在某天的某个时候拍了那个镜头,跟你故事是不搭界的。可当剪辑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个镜头是很重要的。这种神来之镜也经常是王家卫意外的收获。

电影不能够被指定应该怎么拍,而是导演要通过镜头如何去表现自己的意图。曾经在电影史上有过长镜头和蒙太奇之争,一个是要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一个是以库里肖夫效应为依据,来表现镜头语义排列与组合的多义性。但无论想表现纪实风格也好,还是表现抽象的概念也好,将二者对立起来的确是一个不明智的想法。其实在长镜头中通过场面调度的安排与协调可以被称为内部蒙太奇,这种拍摄方法可以通过长镜头来实现蒙太奇的效果。用一个镜头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这是对静态构图和分切镜头的一种革新。不管是长镜头还是蒙太奇,只要有人用摄影机进行拍摄,就不可能脱离人为因素的干扰,片面地强调不让人介入电影,并进行纯“客观”纪实是不可能的,就象人的眼睛,只要去观看外界事物,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看,其对画面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人为的介入。极端化的长镜头影片甚至从头至尾只用一个镜头,如希区柯克的《绳索》和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俄罗斯方舟》,这种电影语言的实验性探索使电影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同时由于长镜头美学的绝对化也遭到了众多人士的批评。

有人说电影就是讲故事,没有故事就不叫电影。而超现实主义电影就是不一定非得讲故事,它强调无理的真实性和梦境的重要意义,这种实验性的探索不能说它不是电影。布努艾尔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中甚至找不到一条狗,在种种令人奇怪的无理和潜在的性冲动成了反叙事的典型例证。因此任何将电影绝对化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电影节就那么回事儿

目前,世界上的电影节多如牛毛,基本每天都会有一个电影节开幕。而电影节因为国家、地域、文化、政治、风俗习惯的不同,对电影的欣赏和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搞平衡、走后门、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干扰层出不穷,因此某部影片在某个电影节上得了个什么奖并不重要,也不能代表某部影片没有获奖就说它不好。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审美情趣、电影追求甚至是交际能力都可能会影响到具体的评奖结果。

在电影节上,似乎每个人的意见都起作用,似乎每个人的意见都不起作用,电影节上评委们对获奖影片争议十分大,好片子出局的情况也很多。电影节的评委并不一定完全是电影的业内人士,作家,戏剧导演等等都会做为电影节的评委,在争吵的过程中也无法说服对方,有时会因为看到一种新的电影表现手法,就会把电影大奖颁给某位导演,而并不是以影片的整体水平为评价标准。据业内人士透露,前几年在外国一个大型电影节上,某位大导演向电影节送上一部参赛作品,电影还没放给评委看,奖项的名单早已列好。

因此,观众们还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喜好去评判电影比较好,不要以某个电影得不得奖和票房的多少去评判一部电影的优劣,在评奖中可运作的事情太多,干扰的因素也太多,不可能使每个人都对某一部电影满意,由此更证明了一句话: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人的喜好也是不断变化的。但不管怎么样,在电影节上得了奖,会给投资人,制片方、导演、演员等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没有个坐标做为参照的话还真不是回事儿,所以在没有其他相对权威的参照之前,还得用电影节做为片子评判的一个参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