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中医角度看待我们的饮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饮食对于一个人何等的重要,每天大家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和睡,其中吃什么不吃什么,怎么吃,学问很多。如果一个人连吃都不懂,不仅少了很多乐趣,对身体恐怕也不会太好。
吃在精,不在多
很多人就喜欢多吃,一是满足口腹之欲,二来也认为吃得多,营养就多,身体就好。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人的摄入、排泄、消耗三者要平衡,体力劳动者能量消耗大,所以要吃得多,如果是坐班的,没有大的体力消耗,所以吃得也相应少。如果这时还要拼命吃,消化吸收不了,即使吸收了,身体也用不了。再排不出去。久久堆积,都在体内变成了毒素。所以吃不在多,而在于合理和精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要分清。
吃在当,而不在杂
很多人认为吃要杂,越杂身体获得的营养越全面,殊不知,吃的杂,容易引起食物之间的相克,或导致身体对这种杂食的不适应。其实人需要的就那么几十种食物。常吃就可以了,其他可略而食之。
吃在常,而不在异
平常的白菜豆腐,土豆萝卜,经过长时间的栽培和人的食用,自然和人有一种协调,所以这种常吃的食物最养人了。但恰恰是一些野生的、或非本地产的食物让人感兴趣。本地人从来没有怎么吃过,你知道他带什么特异的东西,你就敢吃啊,不怕吃了跟身体里的正气打架吗?
一般春夏秋三季长什么吃什么,冬季吃贮藏的。这是中原传统的摄食方式,现在人们凭借自己的一点科技和商业化运作,搞得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任何季节产的食物,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反季节食物对人身体有害无益,第一,反季节生长的食物,生长环境是人为的小环境,不是自然大气候,生长本身就先天不足,桃不是桃味,黄瓜不是黄瓜味,形虽是,味已非,道理就在这里。其次,人到什么季节,自然该让人吃什么,自然生产什么,如夏天人爱中暑,于是性凉的西瓜就成熟了,秋天要润燥,于是又有了可口的秋梨,如果一定要把性凉的西瓜搬到冬天吃,不是容易让人得寒性的疾病吗。我们现在讲与自然和谐,不也体现在这里吗?
吃在调,不在补
现在人们感觉身子弱,爱进补,其实补是可以的。但调身体的气血阴阳更重要。一般现在的人身子弱,多不是因为真正的虚。身体缺少某种营养,非得补不可,恰恰是废物太多了,或体内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把身体给搞不调了,这就像一条好端端的河,由于人们乱占河道,不断建坝,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生态体系,结果导致河水十年九枯,剩下的一年还会涝一次,这就是中医讲的阴阳气血失调。它的“虚弱”不是靠不断加强上游来水可以解决的,解决的根本之道就在于要重新使它“调顺”回来,恢复自然的生态体系。我们人身也是这样,现在人们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们,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原有自然的生活轨迹被打乱,该活动时不活动,整天待在公司的小座椅上不运动,该休息时不休息,日夜忙于挣钱或挣了钱花天酒地,每天又提心吊胆,生怕没了工作或丢失了赚钱的机会,睡觉也睡不好,翻来覆去想的是明天我又要如何奋斗。这样久而久之,人的精神一直处在很紧张的状态,轻松惬意生活已不属于他,而这种紧张的状态势必直接影响到他的五脏六脏、四肢百骸,身体也就因之而不调,不调严重后身体甚至会垮掉。这时在吃的方面就要注意了,应该抓紧吃能够帮助调节这种不调的食物,如肝郁要吃解郁的食物如香菜、芹菜、萝卜等,脾湿要吃利湿的食物,如芡实、薏米等,而不是一味地认为自己的虚是由于缺什么营养元素而大补起来,人参、鹿茸、海参、燕窝之类的补品殊非所宜。大家看看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生活起居、饮食心态不知注意的人,有几个天天靠进补能够补的神采奕奕的?不是补的肥头大耳得了糖尿病之类的富贵病,就是越补越瘦,天天萎靡不振。
吃在早,而不在晚
很多人不吃早饭,而晚饭则呼朋引类,胡吃海塞。这是何等的不注意自然的身体。早上身体要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时你不给他补足营养,是何道理。而晚上人要休息了,肠胃工作一天也想休息,你却大吃特吃,让他夜里也得工作,又是何等居心。很多人一半肠胃病都是这样造成的。
吃在闲,不在忙
现在能安安闲闲吃一顿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在大城市。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早餐由于要赶着上班,顾不上享受,午餐在单位吃工作餐,也是草草而食,吃时可能还要想工作的事。晚饭有的要陪客人,或领导,餐桌上就是战场,眼色还看不过来,哪还有心情品尝食物的美味啊。能安心于家中,与家人一起做饭,并轻松惬意地享受吃带来的乐趣的越来越少了。
吃在乐,生气时莫吃
有人一生气,就吃不下饭,为什么呢?中医讲,人生气,肝气就发动,肝一发动就克制脾胃,脾胃主饮食,一被克他们就不能工作了。于是告诉了嘴,嘴就不想再吃什么东西了。这时不要强食,消了气再吃不迟,最忌吃生气饭,喝生气酒。生气饭一吃就容易胀肚,生气酒一喝就容易睡。原因都在于生气直接带来消化系统的不调,我们要把这个道理告诉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人生气时不要劝他吃很多东西,即使吃了,可能也会由于不消化而落病。
吃在热,而不在乎凉
年轻人喜欢吃凉,身体好嘛,一上点岁数,可能就不成了。吃凉的胃疼,爱拉稀,尤其是女子更有些不敢沾凉。中医认为胃就是个锅,胃下有个肾火,火一点,胃这口锅就能消化东西。胃喜热忌寒,肾火好的,当然不怕了。不过肾火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衰的时候,肾火一衰,胃的毛病就会出来了,所以还是劝人们少吃凉,多吃热,利于胃锅的消化吸收。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个锅我们到什么时候都要保护它,所谓“有一分胃气,则有一分生机”,胃气要是败了,人能坚持几天呢?
吃在炖,不在炒
熟食多半是水火炼出来的,中医认为食物之间最好混合搭配,让各种食物之间充分融合,然后由人体吸收。这样一来,煮,煲,炖等长时间用水火锻炼出来的食物,符合这一特性。反而是爆炒的菜,只是菜之间表面配合,深层次还是独立的,而且也没有怎么经过水火的锻炼就出锅了。并且烈火催出,油火之气太大,这种简单快速出来的莱对身体很不利。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快,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煮、煲、炖,而更倾向于快捷的爆、炒等做菜方式,虽然时间节省下来了,但却不再能经常享有适合人体消化吸收的饮食。
吃在素,不在荤
看看老牛天天吃草,就知道力气大不在于吃荤。现在肉食都是养殖的,毒素太多,希望大家少食。虽然植物也有化肥催出来的,但总比肉食影响少。中医认为“谷者气清,肉者气浊”,故“食谷者慧。食肉者愚”的推断也许是有道理的。从保护生态的角度我们也可以想见,如果中国人以肉食为主,那么饲养牲畜需要多少粮食啊。
吃在中餐,不在西餐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几千年承习的饮食文化,浩浩洋洋,养吾国人,我们的血脉里已与之分不开了。身体结构,饮食性情已经和之融为一体。不是说西方的不好,各有所适吧。东方人还是要吃东方的,西方人吃西方的。这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能完全颠倒过来了。用句时髦的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要丢了自己的根本,不过西餐偶尔为之还是可以的。
吃在性情,不在嗜欲
多一些闲在的性情,则多品一些自然的味道;少一些人为的嗜欲,则少吃一些腥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