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极高量词语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极高量词语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网络词语;极量;高量;量范畴

摘 要:对近年来网络中出现的大量含高量或极量语义的词语进行句法语义分析后发现:表达极高量语义的手段主要有状位、定位成分表达极高量,补位成分表达极高量,谓语中心自身表达极高量三种;所表达的量的类型主要为动作极高量、心理极高量、性质极高量;部分极高量词语具有视觉、听觉、动感等形象色彩意义。从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可知,新闻事实的罕见性、语言传播策略、网民去个性化心理是这类词语出现的主要动因。

中图分类号: H109.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1-0051-05

Discussion on Internet Expressions of Extreme Quantity or High Quantity

HAN Qi-zhen1,2

(1.Department of Chines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China;2.School of Literature,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Henan 461000,China)

Key words: internet expressions;extreme quantity;high quantity;quantity categor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ppear on the internet lots of expressions with the meanings of extreme quantity or high quantity.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the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means to represent the meanings of extreme or high quantity, which can be represented by elements in the adverbials and attributives, by the ones in the complement, and by heads of predicate themselves. The types of extreme or high quantity expressed are those of action, mentality and attribute. Most of the expressions have image connotative meaning in aspects like vision, hearing and movement. With theories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and socio-psychology, it is concluded that infrequence of news events, strategy for the spread of language, and deindividuation of netize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ppearance of the expressions.

对网络词语进行大范围调查后,我们发现近年来网络上大量出现了像“激赞”、“极品”这样含有高量或极量程度语义的词语,暂称之为“网络极高量词语”。请看两则网络新闻标题:

(1)张柏芝获拉姑激赞好妈妈(腾讯网,2010-05-09)

(2)宁波理工学院曝极品校规不许情侣校园内拉手(中国青年报官网,2011-03-08)

例(1)中的“激赞”意思是大大地称赞;把称赞按从小到大的程度量级排序,则“激赞”处于量级的高端。如果校规也有好坏量级的差别,则例(2)“极品校规”也处于量级“坏”的那一端的极点。这些词语多出现在标题中,有的是词,有的是短语,有的介于二者之间,本文一律用“词语”来称呼。这类词语有的是汉语中早已存在的词,有的则是网友们新造的词语或用法,二者在网络上使用频率都很高。本文试图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考察,以揭示其使用规律,探求其使用动因。

一、网络极高量词语的极高量表达手段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事物的多样性,就是事物之间的质的差别的表现。量是事物存在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是一种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长短、轻重、快慢等。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对各种事物的量有所感知,形成“量范畴”。这种认知范畴投射到语言中,形成了语言世界的量范畴。在质的范围内,量有大小、多少之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是一个连续统。量级的连续统就可以表示为:极量100%高量80%中量(50%)20%微量0〔1~2〕。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大致分为极量、高量、中量、微量。网络极高量词语在意义上的显著特点是包含〔+极量或高量〕语义特征。比如“极品”、“史上最X”含有极量义,“激赞”、“爆笑”则含有高量义。

网络语言中表达极高量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状位、定位成分表达极高量;补位成分表达极高量;谓语中心自身表达极高量。

(一)状位、定位成分表达极高量

1.程度副词。程度副词是汉语中量级表达的一项重要手段。表示极量、高量的程度副词可以居于状位和动词、形容词一起构成网络极高量词语。网络上有很多新兴的程度副词或准程度副词,如:“超”、“狂”、“巨”、“暴”、“奇”、“激”等。“超”、“狂”、“巨”、“暴”、“奇”作为副词,周娟已有所论及〔3〕。“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急剧;强烈”的义项,是偏正式复合词中处于状位的语素,如“激战”、“激流”、“激变”。在网络语言中,“激”由语素演变为一个带有程度义的副词,一般修饰动词。例如: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

第1期韩启振

网络极高量词语探析

(3)陶晶莹与李李仁当众激吻 直呼当妈妈很幸福(新华网,2010-05-09)

这些程度副词和动词、形容词构成的极高量词语有:

A.“超”组:超雷人、超雷睡姿、超瞎、超、超级、超超雷人

B.“狂”组:狂晒、狂甩、狂赚、狂笑

C.“巨”组:巨雷、巨惠、巨无奈、巨可爱

D.“暴”组:暴炒、暴涨、暴跌、暴富、暴增、暴强

E.“奇”组:奇大、奇丑、奇高、奇瘦

F.“激”组:激吻、激赞、激增、激瘦

此外,还有一些含程度副词的固定格式,如“很X很Y”、“史上最X”等。

2.具有极高量义的动词、形容词。有些动词、形容词本身具有一定的程度义,于是也被用来置于状位、定位表达极高量,与中心词一起构成网络极高量词语,如“爆”、“飙”、“惊”、“猛”等。“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猛然破裂或迸出”的义项,引申为速度快、力量强等。“飙”是暴风的意思,引申为速度极快。“惊”指由于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猛”本指猛烈、气势大、力量大、急剧,网络语言中有非同一般的意思。它们和动词、形容词构成的极高量词语如下:

G.“爆”组:爆红、爆笑、爆扣、爆射、爆降

H.“飙”组:飙红、飙升

I.“惊”组:惊闻、惊呼、惊现、惊爆、惊艳

J.“猛”组:猛女、、猛车、猛料、猛文、猛图、猛博

(二)补位成分表达极高量

还有一些极高量词语通过补语来表达极高量,这些做补语的词有“翻”、“喷”、“晕”、“倒”等,它们构成的主要是一些表示表情的词语。如:

K.笑翻、笑喷、笑晕、high翻天、雷倒、雷翻、惊倒

(三)谓语中心自身表达极高量

另有一些动词、形容词本身就有这种极高量的语义,自身就是极高量词语。“雷”表示极度的惊吓。“曝”比喻隐秘的事情快速显露,有时写作“爆”。“爆”指“猛然破裂或迸出”,含有速度快、强度大的意思。“飙”是暴风的意思,引申为速度极快。以这些动词为中心构成的词语有:

L.“曝”组:曝、曝光、惊曝(爆)、曝拍、自曝、大曝、首曝、曝(爆)料、大爆、再爆、爆冷

M.“雷”组:雷、雷人、雷死人、雷倒、被雷到了、雷翻、雷晕

N.“爆”组:引爆、热爆、火爆、劲爆

O.“飙”组:飙泪、发飙、狂飙、飙价、飙高音、飙戏、飙舞、

自身含极高量语义的形容词有“”、“汗”等。“”的本义为窗口通明,引申为明亮、光明之义。网络语言中,“”做形容词,表哭笑不得、无奈、郁闷、吃惊、尴尬、悲伤、困惑等极端心理。例如:

(4)啊!山寨“儿童版人民币”风行山西(华声在线,2009-02-23)

“”在此表示很吃惊的意思。

“汗”本指滴汗,在网络语言中引申为震惊、尴尬、无奈、惭愧、自叹不如等极端心理。例如:

(5)这还叫游戏工作室吗?我汗啊!!!(新浪视频播客,2010-10-27)

如果“”、“汗”还不足以表达心理之震撼,还可加极高量副词来修饰,如:

P.“”组:超、最、超级

Q.“汗”组:暴汗、大汗、狂汗、巨汗、瀑布汗、黄果树瀑布汗

此外,还有名词“极品”,它自身就表极高量,如“这人就是个极品!”这个词还可做定语表示极高量,如例(2)的“极品校规”。

二、网络极高量词语的语义分析

就量的类型而言,李宇明认为“量的次范畴主要有六种:物量、空间量、时间量、动作量、级次量、语势”〔4〕。但是,量范畴并不仅限于这些,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会涉及到量。例如人的某种心理也会有程度之别,可叫做“心理量”;事物的性质也有程度的差别,可叫做“性质量”。我们搜集到的网络极高量词语主要涉及动作量、心理量、性质量等方面的量。

(一)动作量

动作量主要是动作行为的强度、速度、结果、频次等方面的量。各种动作极高量及词语如下:

动作的强度大:爆笑、爆扣、爆射、爆降、暴炒、激吻

动作的速度快:飙泪、发飙、狂飙、飙价、飙高音、飙戏、飙舞、飙红、飙升、爆红、暴涨、暴跌、暴富、暴增、激增、激瘦、曝、曝光、惊曝(爆)、自曝、大曝、首曝、曝(爆)料、大爆、再爆、爆冷

动作的结果数量大:狂甩、狂赚

动作的频次多:狂晒

(二)心理量

生活中,人们多处于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可视之为心理常量,但在一定的心理刺激下偶尔也会大哭大笑大悲大喜大惊大惧,可称之为心理超常量或高量。例如,微笑在生活中常见,但是爆笑、笑翻、笑喷、笑晕的情况则不多见。心理量指各种心理及外在表情的程度。各种心理极高量及词语如下:

意外的程度大:雷、雷人、雷死人、雷倒、被雷到了、雷翻、雷晕、巨雷、惊闻、惊呼、惊现、惊艳、惊倒、曝、曝光、惊曝(爆)、曝拍、自曝、大曝、首曝、曝(爆)料、大爆、再爆、爆冷

高兴的程度大:笑翻、笑喷、笑晕、high翻天、狂笑

尴尬的程度大:相、超、最、超级、人事

无奈的程度大:巨无奈

惭愧的程度大:暴汗、大汗、狂汗、巨汗、瀑布汗、黄果树瀑布汗

赞美的程度高:激赞、狂赞、盛赞

当然,“雷”、“”、“汗”这些词的意义存在很大交集,都可以表示出人意料、惊讶、无奈、尴尬等心理感受,在很多语境下可以替换。

(三)性质量

性质是事物的属性,包括主观评定的性质和客观存在的性质,程度性是性质的重要语义特征。各种性质极高量及词语如下:

主观性质的程度高:巨可爱、奇丑

客观性质的程度高:奇大、奇高、奇瘦

事物不同寻常的程度高:猛女、、猛车、猛料、猛文、猛图、猛博

三、网络极高量词语的形象色彩

大凡生动的语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形象色彩是词义中能引起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形象进行联想的那部分内容。由于主体的感官联想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形象色彩自然也就不只局限于视觉形象了,而是由多种形象感构成。网络极高量词语大多具有某种或某几种形象色彩意义,表意鲜明、生动。

(一)视觉形象

大部分网络极高量词语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感,这种视觉上的形象使人对某一客观事物具有直观、感性、具象的头脑反映。

“笑翻”、“雷翻”中的“翻”使我们似乎看到身子歪倒的画面,如:“北影女学生因‘看星星’夜不归宿,雷翻网友”。这里用“雷翻”很容易让我们想象网友看到此消息时笑得身子歪倒的场景,网民被“雷”到后的心情被表达得很到位。

看到“雷倒”、“惊倒”、“我倒”中的“倒”,我们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某人遭受严重惊吓而仰翻在地,或许还口吐白沫。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呈现出连续而生动的视觉影像。

“瀑布汗”呈现出流出来的汗像瀑布的水流一样多而急的画面。而“引爆”、“热爆”、“火爆”、“劲爆”使人仿佛看到像发生爆炸时喷射一样沸腾的场面。同样,一看到“飙泪”、“泪奔”,头脑里马上就有泪水哗哗流的情景。“笑喷”、“笑晕”、“”等词语,也有同样的语言效果。

(二)听觉形象

有些极高量词语具有听觉形象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爆”、“雷”等词语。

爆炸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声响,“爆”字的发音本身也有很强的拟声效果。因此,“引爆”、“热爆”、“火爆”、“劲爆”、“爆冷”中的“爆”让人仿佛听到巨大急剧的声音。例如:

(6)大学生电影节昨晚落幕 双“黄”亮相引爆全场(新京报,2010-05-10)

“引爆全场”让我们仿佛听到现场歌迷影迷面对黄渤、黄晓明时所发出的排山倒海的欢呼声,夸张地表现了大学生的兴奋情绪,远胜于“全场激动”的表达效果。

“雷”的本义是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被雷到”则形容受惊吓,被震住时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击过一样。

(三)动感形象

还有一些网络极高量词语表现出动态的形象特征。这些词语动态造型的功能很强,常常一个词就是一幅画或一个具体可感的动作行为,具有立体感,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抓狂”意为发火、受不了、快要疯了。“抓狂”中的语素“抓”、“狂”描绘出一个人因烦恼而拼命抓自己头发的动感画面,鲜活生动地表达出了“烦恼发狂”的意思。

“奔”本指人急速地跑,而“泪奔”则采用拟物的手法夸张地形容眼泪像人奔跑一样急剧地流出。根据“奔”的语素义人们很容易想象出眼泪不断流出时的立体影像情景。

前述的“笑翻”、“雷翻”、“雷倒”、“惊倒”、“我倒”、“飙泪”、“泪奔”、“笑喷”、“笑晕”等不仅具有视觉形象色彩,也具有动感形象色彩。

比较而言,具有视觉形象色彩的词语最多,因为视觉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感觉来源。但是,具有动态形象色彩的极高量词语也有不少,动态画面比静态画面更能展示细节。总之,极高量词语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调动了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网络极高量词语的使用动因

(一)新闻学动因

网络极高量词语的出现背后有着新闻学方面的动因。论坛博客虽不是新闻网站,但是发帖子写博客一样可以传播新闻。网络极高量词语描绘的事件都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具有‘未知性’,事实一旦被多数人了解,就不再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同一般事实相比,是稀少的,罕见的。”〔5〕很多极高量词语就是为描写这些稀少罕见的新闻事实而产生的,如“猛料”、“惊闻”、惊呼、“惊现”、“惊爆”等。这种稀少罕见的特征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心理上各种异常的反应,如吃惊、快乐、尴尬等。“笑喷”、“笑晕”、“雷倒”、“雷翻”、“惊倒”许多表示心理的极高量词语均由此产生。另一方面,新闻娱乐化也促使某些极高量词语诞生。在新闻娱乐化时代,媒体推崇“细节、画面感、质感,甚至能嗅到味的文字”〔5〕。因此,在一些娱乐新闻中出现了各种形象色彩鲜活的词语,如“抓狂”、“炮轰”等。

(二)传播学动因

网络极高量词语大量高频出现也与信息传播者为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有关。网上新闻、写博客、在论坛发帖子实质上都是一种网络传播行为。传播是一种依靠符号中介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具体到网络传播来说,新闻、博客文章、论坛帖子的作者就是传播者,读者就是受传者,传播媒介就是文字符号。任何一项传播活动,传播者总是意图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产生最大的社会影响。传播者、受传者、信息特点、媒介和传播技巧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传播效果的获取和形成,而新闻事实的稀少罕见性本身就有助于扩大传播。描写这些新闻事实的极高量词语基本是写实的,但有的网络极高量词语不是写实,而是一种夸大。这似乎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但实际上是传播者采用的一种语言传播技巧。网络上信息容量无限,理论上任何一条信息受关注的概率都很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信息为更多的受众关注,就需要“对传播信息作精细加工”,“当精细加工的可能性高时,说服的效果好”〔6〕。因此,传播者必须满足网民们喜新、求异、求奇、求乐的心理,增加信息的新鲜性、刺激性、隐秘性。然而,网络传播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信息载体的非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在客观事实不变的情况下,对信息精细加工不能借助于声音、影像等方面的手段,只有借助于语言方面的策略,即在用语言描述事实时适当夸大。例如,例(1)在标题中用“激赞”,而正文显示的客观事实并非是“激赞”,因而标题中用“激赞”这个词夸大了客观事实,其主要意图是提高事件的新鲜性,以吸引更多的网民来关注这个新闻。再如:

(7)翁虹、刘伦浩探望贫困家庭为贫困环境现场飙泪(中国娱乐网,2010-04-28)

例(7)描述翁虹“现场飙泪”,而新闻正文却是:“面对困难户较差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时,翁虹、刘伦浩夫妇十分担忧。翁虹的眼角也不时泛红,流露出悲伤的心情。”从正文可知,翁虹不一定流泪了,但是标题用夸大了事实又有着强烈视觉形象色彩的“飙泪”一词,就很容易让人猜测:肯定发生了什么令人非常感动的事情。那么是什么事情呢?这种好奇心促使读者去点击新闻了解究竟是什么事情。这样一来,就吸引了大量读者来阅读这个新闻,达到了新闻传播者事先预期的传播效果。

(三)社会心理学动因

表示心理的网络极高量词语的出现与网民的心理也有关。社会心理学有一项研究内容叫去个性化,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出的事情。而发生去个性化现象的关键因素是匿名的作用。郑艳认为,与群体情境相似,网络情境中个体也处在匿名的状态,因而极易出现去个性化状态〔7〕。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由于受到社会规范、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呈现自我与超越自我。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规范和限制,人们可以尽情展现个性,甚至改变个性。例如,现实社会中的害羞者在网络中可能表现得大胆而勇敢,在现实中的寡言少语者在网络中就可能表现得非常活跃。面对同一件事,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反应总是因顾及各种因素而有所收敛,而网络上的心理反应因无所顾忌而大胆彻底甚至夸张地释放。比如,同样一件无奈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说“唉,真没办法!”但在网络上就可以说“唉,巨无奈!超无奈啊!”结果,网络上无奈的程度比现实中加大了许多,这显然是一种主观量的表现,许多表示心理的网络极高量词语也就由此而产生。另外,还有许多网民的情绪受到其他网民的暗示、感染,于是就主动效仿他人使用极高量词语。这种从众心理也是网络极高量词语形成和大量传播的重要因素。

本文的考察显示,网络极高量词语多出现在标题中,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它们主要表达动作、心理、性质等方面的高量、极量,表达手段也多种多样,大多具有视觉、听觉、动感等形象色彩。网络环境下的新闻活动、传播行为、大众心理都与现实社会有所不同,正是这些特殊性催生了网格极高量词语。

参考文献:〔1〕

陈 颖.简论程度副词的程度等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9-63.

〔2〕韩容洙.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汉语学习,2000,(2):12-15.

〔3〕周 娟.“暴”类新流行程度副词的多维考察〔J〕.修辞学习,2006,(6):45-48.

〔4〕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0.

〔5〕刘建明,等.新闻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61,65.

〔6〕冯智敏,朱 洁.公益广告的攻心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2):49-51.

〔7〕郑 艳.心理学理论视角的网络去个性化现象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9):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