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蕲蛇及其饮片的性状鉴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蕲蛇及其饮片的性状鉴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62-01

【关键词】蕲蛇 饮片 性状鉴别

蕲蛇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称白花蛇。《开宝本草》云:“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 。《本草图经》云:“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命名为蕲蛇。《本草纲目》云:“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又曰:“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以上古代本草记载与现今使用的品种蕲蛇相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均有收载。现主要产浙江及广东、广西等省。

蕲蛇别名大白花蛇、棋盘蛇、五步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性味归经为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作用。由于蕲蛇现仍然以野生为主,成长极慢,是濒危动物。资源有限,价格昂贵,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作假掺伪现象。而在医院临床采购验收中,蕲蛇一般都已去头、鳞,切成寸段。这给鉴别真伪带来难度。笔者总结了一些蕲蛇及其饮片性状鉴别特点以供同行参考指正。

1 蕲蛇整体性状鉴别

本品卷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

1.1 头: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与颈部可明显区分,口较宽大,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习称“龙头虎口”,吻端有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习称“翘鼻头”。头背面暗褐色,头腹土黄色,二色在头侧截然划分,两者之间有一条黑色的斑纹,从眼后一直延伸到颈侧。鼻孔与眼之间有一椭圆形颊窝,为温觉感受器官。

1.2 身:背部脊椎骨显露突起,隆起成嵴。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古代本草及有关书籍记载多为24个斑纹,实际为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或“天师印”,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斑块边缘颜色较深。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或淡黄色,两侧边缘稍向内卷曲,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灰白色或土黄色。

1.3 尾:尾部自位置骤细,尾尖一枚鳞片侧扁而尖长,角质化程度较高,形成一角质刺,俗称“佛指甲”。

1.4 鳞:头部吻端有鼻间鳞与吻鳞尖出而上翘,形成吻端翘起。前额鳞大于额鳞,额鳞大于眼上鳞,后鼻鳞向内凹入呈弧形,眼下鳞1片,呈半月形。体鳞多为21行,少数23行,除靠近腹鳞的1-3行鳞细弱外,其余均起强棱并具有鳞孔和小疣,棱的后半隆起成嵴,所以体表很粗糙。腹鳞132-172片,肛鳞单一,尾下鳞44-65对,前1-10片常不成对[1]。尾尖端为一枚三角形角质化程度较高的鳞片(佛指甲)。

1.5 骨:全体脊椎骨显露突起,用手摸之起棱。两侧具有多数肋骨。腹内壁可见全体脊椎骨均具显露突起的椎体下突,习称“反凸骨”。

1.6 气味:气腥臭,味微咸。

蛇身大小、肥瘦匀称、自然,皮肉紧贴,蛇肉呈黄白色。

蕲蛇干品整体(背面观)

蕲蛇干品整体(腹面观)

2 蕲蛇饮片性状鉴别

2.1 形状颜色 本品常被切成寸段,段长约1.5cm,。背部隆起成嵴。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不完整“V”形斑纹,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斑块边缘颜色较深。方胜纹多残缺、但仍依稀可辨。腹部灰白色或淡黄色,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灰白色或土黄色。腹内壁可见全体脊椎骨均具显露突起的椎体下突(反凸骨)。

蕲蛇饮片

2.2 鳞片:鳞片残留,略有光泽。除靠近腹鳞的1-3行鳞细弱外,其余均是强棱并具有鳞孔,棱的后半隆起成嵴。腹部鳞片较大。

2.3 骨:全体脊椎骨显露突起,用手摸之起棱,两侧具有多数肋骨。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有的微后倾,前缘略平直,后缘略凹。椎体后隆面半球形,较大而明显,直径约为脊椎骨高度的1/4。椎体后隆面前下方向后斜生一弯刀状椎体下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习称“反凸骨”。全部躯椎均具“反凸骨”,长度约与脊椎骨的棘突高相等。脊椎骨的棘突、关节突、“反凸骨”形成“十”字形,习称“十字骨”。

连续躯椎(侧面观)

连续躯椎(背面观)

3 小结

综合上述,鉴别蕲蛇可作如下总结:

1 原条整体:须具“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或“天师印”,尾尖有 “佛指甲”,腹内壁可见 “反凸骨”。

2 饮片性状特点:蕲蛇饮片由于已切成寸段状,鳞片不全,头部已斩去,尾部短细,有时也较难找到,可以从皮纹及脊椎骨进行鉴别。具体特征是:背部皮表面有不完整的“V”形斑纹,有些虽左右不相接,但仍可见。腹部皮表面 “连珠斑”明显。腹内壁明显可见反凸骨。椎体后隆面半球形,较大而明显,直径约为脊椎骨高度的1/4。全部躯椎均具“反凸骨”, “反凸骨”长度约与脊椎骨的棘突高相等。脊椎骨的棘突、关节突、“反凸骨”形成“十”字形,习称“十字骨”。

参考文献

[1] 《中药商品知识》编写组.《中药商品知识》中册,广东科技出版科1989.30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Ⅰ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49

[3] 黄 强 蕲蛇躯椎的鉴别基层中药杂志 2000 年 第14 卷 第2 期.25

作者单位: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