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此刻,你参与了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此刻,你参与了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为人,评判一堂课好坏的根本应该是学生,课堂是否有效在于学生当堂掌握了多少东西。如何让课堂更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时刻牢记自己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参与课堂的程度才决定了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生 参与 有效教学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37-02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的引言中写道:“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是的,教育的本质是为人,评判一堂课好坏的根本应该是学生,课堂是否有效在于学生当堂掌握了多少东西。如何让课堂更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时刻牢记自己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参与课堂的程度才决定了课堂的有效性。

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笔者有以下尝试:

一、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

一堂课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为兴趣的不同,基础的不同,领悟能力的不同,甚至精神状态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的程度不同,最后导致学习效果的不同。所以,作为引导者的老师,我们在课堂上并不一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在采取教学措施时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然后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者的设疑,课堂的背景音乐,一个小故事、小幽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都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还只是浅层次的,并不持久。有效持久的兴趣是深层次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学习动机。这应该是学生探索知识领域的本能,课前的预习和自习是激发这种本能的最好方法。针对第二天的教学,教师布置好相应的预习作业和课上需要探究的专题,让他们通过自主研究,查阅资料,思考探索,从而发现问题,这时的课堂教学才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

(二)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节课应有一个总问题,它能够带动整个课堂,让所有学生心如明镜;围绕这个总问题,零碎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由浅入深,带动更多的学生思考。如《醉翁亭记》围绕课文重点,可以设置的总问题为:“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统领下的小问题依次为:“文章哪一个字贯穿全文始终”“文章写了哪几种乐”“这几种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几种乐之间是什么关系”“总结文章要表现的是哪一种乐,这是一种什么情感”。问题深入的过程就是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细化的问题难度逐步提高,能吸引更多学生思考,提高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参与课堂学习的人数更多,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也更高。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代劳,学生不会的教师要指导去做。在授课中,像字词教学,让学生去找资料,让学生讲给学生听,讲错了,也让学生自己纠正;像课文范读,让学生自己范读,即使教师范读,也要让学生跟读体会;像课文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还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像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如果总结得不好,教师再跟学生一起补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的课堂才更有效。

总之,在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尽量让课堂生动有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气氛。

二、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

一堂课的时间很短,但学生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这堂课上所教的知识,而是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某些知识的精妙之处,燃起探索相关知识的热情和信心,学到探索知识奥秘的方法,到课外可以触类旁通,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不应该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强迫学生去接受知识,而应将知识面扩大,同时挖掘语文知识的深度,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的内涵,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同时也需要注意学生参与的深度。

(一)精简课堂目标与任务

要让学生的参与有一定的深度,一课堂的学习目标就不能太多、太杂,至多两点,最好一点。只确定一个学习任务,学生的目标感会更强,学习也更易于深入。一个单元,可根据课文的特点偏重一两个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纳。像小说,学习《故乡》要着重研究文章的对比手法的作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则着重研究文章的情节特点和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要研究文章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学习《多收了三五斗》应研究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这样一节课就能学习单元知识链中的一个精华。教师还可以根据预习作业的情况,确定研究的方向和深度。一堂课既有的放矢,又高屋建瓴,学生的参与也会更多、更深,这样的学习自然更有效。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教师的引导补充必不可少。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都需要教者的推波助澜。理解《醉翁亭记》的“太守之乐”,用一段于丹的关于快乐的分类的材料,学生就更能理解这“乐”的内涵;学习《鼎湖山听泉》,可回顾《紫藤萝瀑布》中的“生死之谜”;《在烈日和暴雨下》,可让学生思考祥子的命运究竟如何,推荐阅读《骆驼祥子》……这时,学生的思维会从课外走向课内又走向课外,从书外走向书内又走向书外。教师指导学生走进去又跳出来,课堂成了开放的课堂,学生成了有深度的学生。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深度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他认为教者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知识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江苏宜兴市教育界提出结构层次教学法,语文课堂着手“知识树”的构建,实际上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一堂课的教学,我们也许不能构建整棵“知识树”,但勾画“一根枝条”或者“一片绿叶”还是可行的,也会更有效;最后复习再梳理成一棵“知识树”。像散文可以确立“入情―析情―移情”的学习方法;议论文可以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展开;文言文可以对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进行一课或重点课文的总结归纳,以寻找其中的规律……举一而能反三,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

美国的加里・D・鲍里奇说:“要做一个有效教师,他必须像所罗门王那样高明,像西蒙・佛洛依德那样深刻,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样渊博,还要像佛罗伦斯・南丁格尔那样富有奉献精神!”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成效的结果,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索之路上,我们还要学习更多,思考更多,实践更多。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也在不断发展,老师在课堂上只唱独角戏的局面已经不见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创意,而创意的手段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想来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讲解课本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今天,我们的课堂很精彩,此刻,你参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