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的特色地方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炒麻豆腐
豆汁儿和麻豆腐都是北京的特色食品,没吃过或吃不惯的外地人,一般很难接受。
豆汁儿是绿豆水发后,放在石磨中磨成浆状,经过发酵、过淋,剩下的绿豆渣就是麻豆腐。过去,卖豆汁、麻豆腐的,推着小车,木桶里装着豆汁,沿街叫卖,货真价实,做熟了非常可口。现在,北京的不少超市里都有分装的豆汁和冷冻的麻豆腐出售,不时有朋友带来相赠,但做出来味道与当年的记忆相差甚远,苛刻一点说,基本上失去了传统豆汁和麻豆腐的味道。
炒麻豆腐技法并不复杂,但一定要用羊油炒,其中以羊尾巴油最好。具体方法是:羊油250克(半斤),切丁,炼好,油渣儿备用。取麻豆腐750克~1000克(一斤半到二斤),放入七成热的羊油中煸炒,加青豆咀儿,减火儿加盐适口,咕嘟至熟,加入油渣儿、韭菜段儿,出锅放在大碗里,趁热浇上炸好的花椒油,如果敢吃辣的,也可以浇上炸好的干秦椒(秦椒是北京话对辣椒的称呼,“秦”字可能是指原产地陕西。肉厚而不辣的鲜秦椒,北京话叫“柿子椒”)油。特别是天气稍凉的时候,用炒麻豆腐拌米饭,入口酸、咸、香、辣,别提多好吃了!才下饭哪。
炸咯吱、熘咯吱和炒咯吱
咯吱是北京和京东一带的特产,20公分左右见方,半厘米多厚,用绿豆和豌豆、杂豆面烤烙而成,上有一层菲薄的薄皮儿。
炸咯吱的做法是,把整张的咯吱切成3厘米宽窄、6厘米长短的长条块儿,放入八九成热的食用油中,炸至金黄色,用铁丝儿笊篱涝出控油,装盘。用蒜罐子捣蒜成泥,把蒜泥、酱油放入小碟,吃时蘸酱油、蒜泥。炸咯吱外焦里嫩,佐以酱油、蒜泥的咸、香,别有风味,是餐前的美食。
熘咯吱可以作为饭菜,把咯吱改刀儿成长方块儿或柳叶儿状,炸成金黄色备用;嫩葱白、蒜黄儿切成寸段,备用。芡粉用水、酱油调至适口。用底油、葱、姜米煸锅,放入炸好的咯吱,倒入芡汁,以及嫩葱白、蒜黄儿,快速翻炒,出锅装盘。近年来有用糖醋汁挂芡的,也未尝不可,可依个人的口味而定。
油,在当年是稀罕物,一般家庭舍不得多搁,所以炒咯吱在当年是一种最为大众化的做法。把咯吱切成3厘米大小的方块儿,用姜末煸锅,倒入切好的咯吱,勤翻勤炒,避免糊底;搁细盐(绝不能用酱油)至适口,待到八九成熟时,放入葱段,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小虾米儿”熬菠菜与醋溜菠菜
“小虾米儿”在北京不代表虾米皮,而是一种个头儿小、颜色深红的“金钩儿海米”,当年价格不贵,在油盐店里几分钱就可以卖一包儿,足够一家人做一顿菜吃。
“小虾米儿”熬菠菜,是把整捆的菠菜择干洗净,开水焯过,攥干水分,切段备用;葱、姜末,加小虾米煸锅,然后放入菠菜煸炒,加开水、盐,开锅儿即熟。
把窝头或贴饼子掰碎,放在碗里,浇上小虾米熬菠菜,也算是一般人家的“美食”了。这种吃法,多半是在菠菜大量上市的时候。
醋熘菠菜稍微上了点儿档次,把买来的大片儿“二两肥瘦儿”切成小片儿,芡粉用水、醋、盐调至适口,菠菜焯好、攥干备用。葱、姜煸锅,煸肉至熟,放入菠菜,加水适量,再倒入调好的芡粉即可出锅。当然,素的醋熘菠菜吃起来也不错,但最好在调好的芡汁中加些味精,以“遮”掉菠菜里的青气味儿。
无论“小虾米儿”熬菠菜,还是醋熘菠菜,注意忌用酱油。
炒黄瓜丁儿
到了夏天,黄瓜大量上市,炒黄瓜丁儿成为一般家庭的首选菜品。
黄瓜500克,洗净、切丁。腌水疙瘩200克,水发后洗净、切丁。毛豆500克,去皮。肥瘦儿猪肉150克,切丁,备用。
底油50克,烧热,用葱花儿煸炒猪肉丁儿,加水疙瘩丁儿,毛豆,煸炒,黄酱适量。待酱炒熟,最后下黄瓜丁,翻炒,出锅。
北京炒黄瓜丁儿的最大特点,是用酱炒而不用酱油,炒熟的黄酱分别“抱”在肉丁儿、腌水疙瘩丁儿、黄瓜丁儿和毛豆上,用来就米饭或绿豆粥,可说是“粒粒皆香”。
烧茄子、拌茄泥和“黩”(du,阳平)咸茄儿
北京的烧茄子一般是“素烧”,做起来比较费油和费事儿,但做出来颜色深红,锃光瓦亮,油大而不腻,非常好吃。
首先是选料。茄子,一定要用个儿大、外面乌黑发亮、里边没有老籽儿的“门茄”。片皮(片下的茄皮晾干,冬天水发后放在炖肉中炖熟,味极美)、去把儿,切成1厘米多厚的大片儿,茄片儿两面划成十字刀,注意不能划透,放在箭杆儿锅盖上晾至“皮干儿”,然后过油,煎炸至浅黄色,沥油,备用。葱白儿斜切成段,大蒜瓣儿切片,一起放入用水、酱油、白糖调制的芡汁中。底油少许,烧热后倒入过油的茄子片,以及调好的芡汁,快速翻炒,待挂汁儿均匀,即可出锅。
装盘儿后烧茄子,葱香、蒜香、茄香、油香融为一体,入口酥、绵、软、烂。就白米饭吃,或用来拌面,都非常适宜。
拌茄泥,是炎炎夏日的一道可口凉菜,如果人口不多,其他的菜肴都可以退居二线,甚至不用出场。做好拌茄泥的诀窍有两个,一是茄子的个头儿越大越好,但不能老;二是千万不要上笼屉蒸(蒸熟的茄子出水,以致味道大减),而是一定要烤。
偌大的茄子要烤透了,确实是点儿功夫。当年要用煤球儿炉子的“乏火”,上面架好铁炙子,把茄子置于火眼儿两侧,再在炉盘儿上扣一口铁锅,约摸半个小时,茄子香味四溢;打开铁锅,茄子“吱吱流油”,皮肉分离,这与北京的“烤白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待烤熟的茄子稍凉,剥去外皮,放在小盆儿里用羹匙研碎如泥,待用。用凉开水化盐水,泻芝麻酱,一边搅,一边慢慢地往里兑,直到上面出现了浮油,才算合格。
黄瓜洗净切丝,然后把泻好的芝麻酱倒在茄泥之上,再洒上黄瓜丝、捣烂的蒜泥和切好的香菜末,用筷子拌匀,一盆儿香喷喷的拌茄泥就算做成了。
黩咸茄儿的“黩”字究竟怎么写,到现在我也不清楚,姑且用这个“黩”字,有随便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比较随意做出的一道茄子菜。
把茄子洗净、去皮,切成寸丁儿。将装有花椒、大料的纱布袋,放入砂锅煮水,滚开后放入茄丁儿,煮到八九成熟,端锅,晾凉,入味儿。然后取出纱布袋,滗去水分,装入大碗,洒上青酱、煮好的青豆咀儿和香菜末,这就是所谓的“黩”咸茄儿。
这道菜味道不一定鲜美,但高营养低脂肪,是地地道道的健康食品。
加工茄丁儿时,注意一定不能用铁锅,不然,煮出的茄子发黑,会大大影响感观和食欲。
炒肉末儿及肉末炒雪里蕻
炒肉末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以春、秋、夏三季为主。
选去皮的“五花三层”五花猪肉500克(一斤),肉质一定要嫩,切成小碎丁,在肉墩子上稍加剁碎(若用绞肉,做出来的炒肉末感观和味道都会减色)。切葱米、姜米备用。
炒锅加油60克,烧至八成热,先下姜米,煸出香味儿,再下剁好的肉末,煸炒至熟前加葱米,以及料酒、白糖、盐、酱油适量,以不出汤为度,翻身儿,出锅。
把买回来的芝麻酱烧饼烤热,用刀剖开至2/3处,放进炒好的肉末,拿在手里,一种喷鼻儿的香味儿袅袅而出,您想,能不好吃吗?可是要换上“马蹄儿烧饼”,味道就要逊色了。另外,用炒肉末儿拌饭,也是一种不错的吃法。
肉末200克,炒好,备用。腌雪里蕻500克,洗净泡去盐分,切碎。炒锅中放底油少许,将雪里蕻煸熟,加入煮好的黄豆咀100克,翻炒,再加入炒好的肉末。这就是北京人冬季常吃的肉末炒雪里蕻,如果出锅前浇上一点儿秦椒油,就更好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