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为基本要素,依次经过教师问题意识强化、教学问题逻辑建构、问题教学模式形成等三个阶段,完成从问题意识到问题逻辑再到问题教学的两次跃迁。实现重塑教学内容、转换教学话语、转变教学方式的目标任务,这是以“问题”为纽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新思路。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转化

【作者简介】陈德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湖南吉首416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192-06

当前。推进党的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实现党的十精神从教材到学生头脑的有效进入,需要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纽带,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各种“问题”。辅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教学。这一推进和转化的基本思路,包含三大要素、三个阶段、两次跃迁、三方内容,有着严密紧凑的生成逻辑,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或环节,都会影响转化的质量和效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路的新探。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而且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大要素: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纽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要素。其中。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出发点。问题逻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点,问题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落脚点。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目标任务。

(一)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出发点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教师应该首先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即深入挖掘教材理论问题,紧密联系社会现实问题,善于捕捉学生思想问题,努力通过问题解析为学生释疑解惑的一种教学理念和职业自觉。简言之,就是教师对问题自觉认识的程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不断解答当代大学生各种思想理论之“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倘若习惯于灌输现成结论,对学生疑惑问题缺乏现实关照和理论透析,就会因为忽视教学主体性和缺乏教学针对性而失去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始终保持鲜明的问题意识,走进学生,发现学生思想理论之“惑”,深入实践,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经整合后带人课堂。因此,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出发点。

(二)问题逻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点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教学内容必须形成鲜明的“问题逻辑”,即构建由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组成的教学内容体系。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往往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停留在“是什么”的知识层面进行简单的事实描述和空洞的政治说教,必须转向“为什么”的理论层面进行透彻的理论分析和科学的价值引导。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抓住学生疑惑的思想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抓住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不过,因生活实践与兴趣爱好不同。当代大学生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问题域和关注度,其疑惑之“问题”并不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因此。收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各种“问题”。弄清“问题”之间的关联,形成问题逻辑,使之成为教学问题,并结合教学目标,建构问题体系,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点。

(三)问题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落脚点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教学方式需要采取具有鲜明问题意识和注重问题分析的“问题教学”,即以“问题”为纽带,以解决各种“问题”为目标。将“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问题教学”以解决“问题”为教学基本理念。由前苏联教育学家马赫穆托夫提出,其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如今,问题教学早已成为国际流行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运用尤为广泛。因此,借鉴问题教学的先进理念,建构符合大学生认知水平和思想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模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学科专业较多。如“概论”课教学就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外交、宗教、党建等学科领域,每一方面内容都包括许多专业知识和具体理论。一般而言。教师很难拥有如此宽广的知识结构和精深的专业水平,因而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教育上,而是应该着力分析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因此,问题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落脚点。

二、三个阶段:问题意识强化、问题逻辑构建、问题教学形成

从认识论角度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实际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学生思想、社会现实不断认识和研究的过程。表现为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发展。就其循环周期而言,每一次转化的完成都会经过教学问题意识强化、教学问题逻辑构建、问题教学模式形成等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起始阶段

哲学家波普尔指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品质培育和人格塑造。然而。长期以来,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用充分认识“问题”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教学的效果。因此,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需要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来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教材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改变偏重教材的单线性灌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思想理论需求实际,努力实现从教材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其次,坚持素质养成的观念,实现理论中心向问题中心转变。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思维,青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抽象的理论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出发,实现理论中心向问题中心转变。在释疑解惑中使他们掌握理论和养成素质。再次。坚持价值引导的观念,实现知识教育向思想教育转变。从本质上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德育课。旨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思想教育为重点,实现知识教育向思想教育的转变,通过知识教育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最后,突出教学实效,实现贪大求全向有的放矢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众多、思想精深、内容丰富,如果贪大求全,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求面面俱到、全部讲完,但求有的放矢,精而管用。

(二)构建教学的问题逻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阶段

“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原料。不过,并非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进入课堂。只有与教学内容目标相吻合,经过教师精雕与打磨的“问题”才能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因此,构建起符合教学实际的问题逻辑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阶段。首先,要广泛地调查和收集问题。“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理论问题,又要广泛收集社会热点问题,还要认真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形成汇聚各种问题的“问题库”。其次,要科学地甄别和挑选问题。“‘问题’是主体意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无知的结果”,“是主体的知与不知的矛盾统一体”,可以分为“研究的问题”和“学习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尽量挑选“学习的问题”,一般应剔除社会尚无相应答案的“研究的问题”。不过,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最后,要仔细地分析和归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有其特殊规定,指的是与教学目标和内容吻合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挑选出带有普遍性的真问题,而且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使之成为具有严密逻辑的问题体系。

(三)形成教法的问题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完成阶段

一般而言,问题教学是指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提供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素质。它强调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协作解答,注重知识的建构性、学习的自主性、教学的情境性和开放性。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问题教学是转化完成的收尾之作。不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性决定它不能简单照搬一般问题教学的套路和模式,而是需要在借鉴其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予以变通。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实际对各种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引导。只是选择部分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集中进行自主学习。并非所有问题都让学生通过信息收集、资料查询、相互讨论和自我反思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注重问题解答的导向性。“问题”是社会现实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往往交织着复杂的利益关系。问题教学重点不在于给学生提供确定的答案。而在于提供学生分析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解答的价值性,并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教学既不是简单的问答式教学,也不是创新的研究式教学,而是指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分成专题,按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进行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问题教学更多是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全面收集问题,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来带动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原理的领会、方法的掌握,从而实现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

三、两次跃迁:问题意识到问题逻辑、问题逻辑到问题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三阶段的依次更替或演进。需要实现从教师的问题意识到教学内容的问题逻辑再到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的两次跃迁。其中,第一次跃迁主要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问题,使教学内容问题化,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次跃迁主要是将教学问题进一步转化为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问题化,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一)问题意识向问题逻辑的跃迁

问题意识属于人的思想范畴,蕴含在人的大脑之中,只有将其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逻辑,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现实影响。因此,问题意识向问题逻辑的跃迁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进程和效果,在整个转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跃迁的实质是以“问题”为载体,将教师对教材、学生以及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是“问题”从思想意识层面走向现实教学层面,从零碎分散状态变成集中有序状态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建构问题逻辑体系的过程。问题意识向问题逻辑跃迁的关键在于教师做到“四备”。一是备好课程。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及教学要求。如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是“概论”课教师教学问题意识向教学问题逻辑转化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二是备好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之中的理论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丰富,理论众多,就“概论”课而言,主要是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四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抓住这些重大问题及其蕴含的具体问题,深入研究,这是问题意识向问题逻辑转化的关键环节。三是备好学生,善于发现学生感到疑惑的思想问题。当代大学生身处校园,往往是以一种远距离的特殊方式感受着时代的变革。因而会有大量的思想理论之惑。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四是备好社会,紧密联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会不时地跑入课堂,或印证或消解课堂讲述的基本理论。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关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抓住那些与基本理论联系紧密的实践问题,将其作为教学切入点,融入教学的问题逻辑之中。

(二)问题逻辑向问题教学的跃迁

问题逻辑向问题教学跃迁的实质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对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的选择和构建。具体而言,就是建构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而言,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模式,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问题逻辑向问题教学的跃迁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条件。首先,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能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问题教学之“问题”多种多样,涉及多学科,遍布各领域。没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养。无法作出信服的知识解答和透彻的理论分析。其次,教师要有较强教材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处理好教材系统性和教学针对性的关系。问题教学之“问题”选择是否典型和精当。“问题”与教材理论、学生实际是否契合。从根本上影响着问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具有较强的教材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问题串理论,正确处理教材系统性和教学针对性的现实矛盾。再次,教师要熟悉大学生认知特点,懂得大学生认知规律,能够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易于流变,求知欲强,却急功近利。教师务必抓准学生思想理论之“惑”并采取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理论的接受程度。最后。教师要熟悉问题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发问和解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贵有疑。疑解于问。问题教学之如何发问和解问是门艺术。需要教师掌握“问什么”、“怎么问”以及“怎么答”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善于提问,精于回答,从而提高问答之效能。

四、三方内容:内容重塑、话语转换、方式转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怎么转”的问题,还涉及到“转什么”以及“转向什么”的问题。前者主要是指转化的思路和方法,后者主要是指转化的内容和目标。笔者以为,重塑教学内容、转换教学话语、转变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

(一)重塑教学内容,实现体系逻辑向认知逻辑的转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重点教材,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不过,教材编写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建构和、理论表达的学理逻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这与多元流变的学生思想实际和千差万别的教学条件形成鲜明的反差。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内容。必须结合教学对象和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内容转换。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关键在于实现教材的体系逻辑向教学的认知逻辑转变,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构建起符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的教学问题逻辑体系。首先,要筛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理论自治和逻辑周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系统性和全面性是其基本特点,教学重点没有凸显。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其次,要深钻教材内容,形成问题逻辑。教材编写不仅侧重体系建构,还侧重学理逻辑,其理论色彩相当浓厚,抽象思辨性较强,这就需要将教材中的各种概念、判断、推理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问题切入和承载理论,使基本理论问题化,通过具体问题阐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透析理论的内涵和实质,使大学生明白理论的价值和意义,避免从概念切人,结论先行。最后,结合学生实际,构建问题逻辑体系。青年大学生处于成长过程中,形象思维活跃,理性思维尚未成熟,因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他们对抽象宏大的,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兴趣。这不仅需要将教材理论转换为问题逻辑,而且还要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构建问题的逻辑体系。

(二)转换表达方式,实现理论话语向大众话语的转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教材的思想理论力求反映中国实践的本质和规律。以规范的书面语言和抽象的理论话语为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不宜将其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需要转换表达方式,实现理论话语向大众话语的转变。首先,实现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语言基本都是书面语言,讲究表述准确和形式规范,不能多字少词或重复表达。同时,为了克服内容繁多与学时减少的矛盾,教材内容提纲挈领,语言十分精练。从认识规律而言,学生更容易接受通俗化的口头语言,口语更具体、更形象、更亲切、更活泼,便于学生认识新事物。因此,要以书面语言为基础,在保持教材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将教材抽象的理论话语转换为通俗化的日常语言。其次,实现官方语言向群众语言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不可避免地会摘抄党的文献如政治报告的话语,充斥着大量政策性话语,表现出浓郁的政治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误解,将其视为“假”、“大”、“空”的东西而拒之门外。这就需要在研究政策话语内容科学性并实现政策与理论无缝对接的基础上,立足学生认识状况,将其转化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群众语言。最后。实现主流话语向时尚话语转化。长期以来。程式窠臼和语言空泛问题使我国主流文化宣传不同程度遭遇冷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很感兴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表达方式转化。还需要将主流话语向时尚话语转化。在讲究规范性和精准性的基础上,克服主流文化宣传严肃性和呆板性造成的认知障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话语转化为青年大学生喜欢的时尚话语。

(三)探索教学互动,实现填鸭式向问题式教学的转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经转化确定后,教学方式方法就成为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多从概念人手进行抽象的理论演绎,并且在多数情况下,从头至尾独自讲完课程全部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成为无人欣赏的教师“独唱”。因此,探索教学互动,实现填鸭式教学向问题式教学转变,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改变大而全的教学模式,实现专题式教学。所谓专题式教学就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专题,由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并对专题内容有所研究的教师分担不同专题,共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广博性以及教材编写的普遍性要求,决定专题式教学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方面。其次。实现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灌输原则。但是。如果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而简单地进行单向灌输,势必会因为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而遭遇冷落和排斥。因篇幅所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不可能设计大量用于互动的案例或习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主动研究和自行设计,通过讨论、辩论、问答等方式来实现教学互动。最后,实现知识式教学向问题式教学的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现状都决定其教学方式必须采取问题式,侧重讲授和分析学生感到疑惑的思想理论问题,以“问题”为载体,通过问题切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问题解决中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塑造学生品德素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五、结语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经常变动与教材体系的不断修订,使其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成为一项常研常新的课题。思想政冶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要求是“照本”而不“宣科”、“神似”而非“形似”,深入浅出。这其实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完成这一任务要求具有创新意识。以“问题”为纽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思路,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要素与关键因素——教师及其问题意识、教材与问题逻辑、教法与问题式教学,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意识一问题逻辑一问题式教学”的转化思路,并具体阐述了这一转化的要素、阶段、跃迁、内容等基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内在逻辑和形成规律。这既体现了长期奋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教师的创新意识,也体现了他们的一种责任意识、使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