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课堂上运用“等待•点拨”教学策略的五个切入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课堂上运用“等待•点拨”教学策略的五个切入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堂上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案中设计的任务,不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下就急着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甚至在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的时候,没有经过耐心等待,就干脆自己把标准答案和盘托出。这些现象与数学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相违背。为此,我们提出了数学课堂上的“等待・点拨教学策略。所谓“等待”,是指根据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恰当的地方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活动时空,耐心地等待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点拨”,是指在“等待”时为了使学生的主体活动富有成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的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点拨使学生既能自主完成任务,又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教师的“点拨”既可以在“等待”之前,也可以在“等待”之中或之后,视具体情况而定。该教学策略的最大特点是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两者实现辩证统一。

下面从以下几个切入点谈谈数学课堂上的“等待”时机与相应的“点拨”策略。

一、在“了解起点”时等待――先听后教,先试后导

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数学教师在课前或上课伊始,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做一了解,弄清学生对所学新知了解的程度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只有弄清了学生头脑中的“原始资源”,才能找到新知教学的生长点。现代教学论提出了“找准起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的理念。为了找到学生真实的起点,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对要学习的“课题”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或者让学生对例题试着做一做,教师则耐心地等待,在学生充分暴露头脑中的“原始资源”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点拨引导措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拉开新知教学的帷幕。

例如,教学“分数乘分数”一课,教师开门见山地出示例题:一台碾米机每小时能碾米1/2吨,3/4小时能碾米多少吨?让学生先在本子上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则巡视全班了解情况。经过一阵耐心地“等待”,教师发现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列出1/2×3/4或3/4×1/2的式子,而且多数学生已经得出“3/8吨”的答案。教师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再次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大多数学生已能说出“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算法,但对“为什么要这样算”多数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的耐心等待,了解到了学生学习该知识的真实起点:由于前面刚学习了“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并拓展到“分数乘分数”中来,即算法对学生来说已经基本上会了,如果教学中还在算法上化大力气,学生既不感兴趣又浪费时间。于是该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将重心放在算理的点拨上,让学生去深究为什么1/2×3/4=3/8。

二、在“合作交流”时等待――畅所欲言,相机引领

合作交流也是数学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合作交流,一方面集思广益,通过相互启发使学习成果多样化;另一方面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弥补全班交流时只有少数人发言的不足,使每个人的数学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因此,数学教师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每节课选择1或2个有讨论价值的素材,让学生展开4个小组或同桌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能为了摆形式,学生还未充分展开就匆忙地收场进入下一个环节,而应让学生畅所欲言,给他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机会和时间,而教师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到小组中参加讨论并相机点拨。

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教师选择了一道有讨论价值的题目,用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摆法,哪一种表面积最小?让学生先独立地用学具、画图、计算等方法探索,然后展开四人小组的讨论与交流,教师参与了小组的讨论。其中有一组,生1说:我摆出4种不同的长方体,如果再摆只是方向不同,实际上是同样的长方体;生2说:我是用画图的方法,最多也只能画出4种不同的长方体;生3说:我是用计算的方法的,我想无论怎样摆体积都是相等的,因此只要把12写成3个整数相乘就可以了,12=2×6×1,12=2×3×2,12=3×4×1,12=1×12×1,也是4种。此时教师点拨道:怎样写算式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生4说:按长宽高从小到大排,12=1×1×12,12=1×2×6,12=1×3×4,12=2×2×3。教师又追问:从4种摆法的表面积大小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计算和讨论,发现长宽高越接近时,表面积越小。教师的耐心等待和及时引领,等来了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多元成果。

三、在“出现错误”时等待――延迟评价,因势利导

在数学课上,当有些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不少教师总是很快地将他的回答打断,做出对错评价,并叫其他同学或教师自己给予及时的纠正。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为了减少错误痕迹在学生头脑中停留的时间。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没有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很可能产生误解,使学生以后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暴露思维过程,不利于弄清出错的原因,使纠正错误浮于表面,教训不够深刻。因此,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等一等,延迟评价,耐心地等待学生讲讲他的想法,等待学生把思考问题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对已有的结论进行批判性的再思考,以获得新的认识。同时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深刻地反思错误。

例如,学习“百分数问题”时,有一道题: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抽取50个进行检验,合格率为47%,照这样情况,如果抽取100个,合格率可能是( )。A.94%;B.47%。不少学生选择了A,老师没有马上纠正,而是耐心地让学生说说想法,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抽取的总数翻了两倍,合格率当然也跟着扩大了两倍。”教师还是没有立即给出评价,而是出了一道学生身边的题目:“淘气做了50道题目,正确率为50%,照这样算,如果他做100道题,你认为正确率可能是多少?如果做150道呢?”学生经过反思,发现自己的错误很可笑。教师耐心地等待,弄清了学生的真实想法,而将错就错的因势点拨,使学生对错误有了深刻的反省。

四、在“质疑问难”时等待――暴露思维,适时点拨

数学新课改非常注重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认为质疑问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因为疑问是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有疑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大胆质疑。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表达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师要耐心地等待,一旦学生有问题提出了,则要仔细地倾听,如果发现该问题有展开的价值,要将该问题作为后续教学的内容,运用追问等手段,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并进行适时点拨,将他们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例如,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时,有一道题目:3.6÷0.4+6.4÷0.4,大部分学生用常规的方法做出了答案,其中有少部分学生用“(3.6+6.4)÷0.4”来计算,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疑问:除法里有没有分配律?教师觉得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化认识除法运算的好素材,于是放慢教学节奏,腾出时间让学生专门去探讨这个问题。先出示“4.8÷0.6+4.8÷0.4”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学生很快发现了“4.8÷(0.6+0.4)”的做法是错误的,教师继续追问:在除法里,只有什么条件下才可以进行“分配”?学生又展开了讨论,通过正反辨析,深刻地认识了除法计算中的规律。教师的等待,使学生获得了非预设的生成。

五、在“反思总结”时等待――回顾梳理,提炼升华

当一节新知学习任务将要结束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梳理,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展开总结与反思。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只有学会反思,学生才能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自觉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不断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对所学新知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每节课每段知识学习结束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反思总结时间,耐心地等待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反思升华,进而完善认知结构。

例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在将要下课时,教师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活动展开回顾与梳理。为了提高反思效率,教师进行思路点拨:从“我们是怎样来探索分数中这一奇妙的性质的”、“在探索过程中哪些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分数基本性质中有哪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等方面进行提炼。经过等待,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学习感受,生1说:我们是先猜想分子和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然后再去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我觉得“猜想―验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生2说:我开始猜想分子和分母都加上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可能会不变,后来经过验证发现我的猜想是错误的,我要吸取这个教训;生3说:我觉得性质中的“同时”、“相同”这些关键词很重要,我们要好好理解;生4说:我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道理上是一样的,我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能推出另一个。短短的几分钟反思,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

每一名学生就像小花小草,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等待”每一棵花、每一棵草充分汲取养分,“等待”他们尽情舒枝展叶,“等待”他们绚烂绽放花朵的那天。数学教师要学会“等待”,这不仅是教学技艺,更是理念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斌.推敲新课程课堂[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郑毓信.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吕志明.小学生数学策略学习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胡松林.数学教师札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雷玲.名师教学机智例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浙江省武义县东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