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上本没有“差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曾是一名“差生”,学生时代备受煎熬。如今,他站上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他会怎么对待如他当年一样调皮的孩子呢?
我是一名从教17年的教师,也是一名曾经的“差生”。毫无疑问,“差生”是个贬义词。学生时代,我曾经为此备受煎熬。因为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被人当面或私下称为“差生”,那种感觉不亚于一只蚂蚁被踩在脚底下,既绝望又无助。回想起当年做“差生”的感觉,我还隐隐感到一种战栗。
小时候我很贪玩,课堂上我的眼睛盯着黑板,双手却藏在课桌下面摆弄自己的小玩意儿,玩得兴起就走神了,常常猛然间被老师叫起来,不是发蒙就是答非所问,引来大家一阵哄笑。因为贪玩,我经常写不完作业。因为写不完作业,我每次考试成绩都很糟糕。因为成绩糟糕,我经常被老师在课堂上训斥。因为经常被老师训斥,大家都学着老师的口气叫我“差生”。时间久了,我自己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差生”,既然自己很差,那一切都无所谓了。于是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我,我成了反面教材。
浪子也有回头的时候。初三那年,母亲得了严重的肝病。为了照顾母亲,自小聪慧爱学的妹妹只好辍学料理家务。这是父亲的决定,因为他始终坚信我总有开窍、懂事的那一天。父亲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树大自直”。在别人的眼里,我可能就是一棵不成材的歪脖树,但是在一位父亲的心中,儿子最终一定会长成参天栋梁。父亲的支持,妹妹的付出,让我彻底悔悟了!为了家人,为了自己,我不能再做浪子,我要回头,我要奋起,我不要做“差生”。
然而,一个学生一旦被老师戴上一顶世俗的“差生”帽子,就好比一件产品被打上了“废品”的标签,老师这个“质检员”如果不改变他的观点,对一个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课堂上,我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视而不见;考场上,我考出了好成绩,老师怀疑我在作弊。我苦恼,我彷徨,想要再次放弃。感谢我的父亲,他来到学校,向老师信誓旦旦地保证他的儿子改好了,老师才真正相信我的转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那以后,我发誓,等我做了老师,绝不会给我的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但是,当我真正踏上讲台的时候,却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到学校报到后不久,校长派我担任初二(2)班的班主任。有长者关切地告诫我:“孙老师,这是一个‘差生’成堆的班级,您已经是第三任班主任了。这群孩子简直不可救药,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已经无所谓,只要不出乱子就是胜利。你刚接手不了解情况,我在班级名册上标注出几个‘刺儿头’,你要重点注意一下。”
带着前辈的叮嘱,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已经不知暗自操练了多少遍的台词,我走马上任了。我满以为孩子们即便不给我热烈的掌声,至少也不会让我太难堪。但是我发现自己错了。这些孩子已经被整治前两任班主任的“英雄气概”冲昏了头脑,他们要给我一个下马威,故意把教室搞成了垃圾场:地上废纸遍地,凳子仰面朝天,讲桌上一堆粉笔头儿,更为可气的是黑板上竟然画着一头驴子。几十个学生旁若无人地吵嚷着,书本满屋飞,有几个甚至一条腿跨坐在凳子上,带着挑衅的神情看着我。那架势让我以为进了梁山泊的聚义厅!
我努力让自己稳住阵脚,这些孩子要激怒我,硬碰硬只能火上浇油,我要运用策略。我先收拾好自己的讲桌,把几个仰面朝天的凳子扶正。然后拿起一只粉笔,给驴子画了一条缰绳和一个手握缰绳的赶驴人。看着学生们诧异的表情,我开始了自己的开场白:“同学们,我知道有人把我看成了这头驴子,想看到我‘黔驴技穷’的窘迫相;或者有人认为自己就是一头难以驯服的犟驴,没有人可以降伏。可是大家有所不知,老师来自农村,家里曾经养过一头耕田拉磨的驴子,老师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割草喂驴。对于老师而言,驴子就是我的儿时伙伴和知心朋友,老师知道怎样与它交流,它需要的不是调教,而是呵护!”
一番话让喧嚣的教室静下来,也许他们早已经习惯了班主任的暴跳如雷、大声训斥,他们也希望看到我气急败坏的样子,但是我没有。从孩子们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我已经初步取得了他们的好感。接下来,我讲起了我的童年,讲起了我的学生时代。孩子们万万没有想到,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会有与他们同样的经历,身子不约而同地坐正了。听到我决心浪子回头的时候,那几个“刺儿头”的眼里分明带有泪光。我想我的这步棋走对了,我的共情和同理心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逐渐与我建立了互信,班风慢慢好转。但是以张建为首的几个“骨干”效果还是不很明显,尽管我一再向他们表明我的心意,他们依然“立场坚定”,加上好事者的旁敲侧击,我对他们逐渐失去了信心,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就在这个时候,最“差”的学生张建惹出的乱子,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好与学生交心、扭转局面的机会。
数学课上,张建不但把老师气哭了,自己还愤然离校回家,扬言再也不上学了!安抚好数学老师和学生们,我立即进行家访。刚到家的张建对我的到来非常诧异,也非常抵触。正在劳作的张建爸爸表面上对儿子作势欲打欲骂,但看得出他也对儿子所受的委屈想不通。我拿起工具,拉上张建一起给他爸爸打下手,娴熟的动作让张建爸爸很惊讶。我赶紧解释自己本来就是个农村孩子,自小干惯了农活。劳作不仅让我们之间顿时亲切起来,还让一直愤愤不平的张建转移了注意力,情绪逐渐平复。
张建爸爸道出了事情的原委:我对张建的信任和尊重让他这段时间变化很大,回家一再表示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但今天数学课上,张建再三举手想回答问题,但老师一直没有理会,他干脆站起来抢答。老师怀疑张建用别人的答案突出自己,这种不信任引发了师生之间的唇枪舌剑。当老师一再说出“差生”这个词汇时,孩子受不了了。说实话,这个词也刺到了我最为敏感的神经,让我心中发紧。“没出息的‘差生’”一直是我最忌讳听到的话,那种感觉犹如有人把你已经好了的伤疤又撕得鲜血淋漓。我搂过张建,喃喃地说:“孩子,你受委屈了。”张建在我的怀里放声大哭,我也忍不住泪水横流。后来张建返校了,稳重了很多。在他的带动下,我们的班级彻底变了一个样子。很多人问我个中原委,我说没别的,就是要对孩子信任、尊重。
从学生角度看,张建仅仅是一个个案,但却有着很普遍的社会意义,我们甚至可以看出一个“差生”的发展轨迹。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就学龄阶段的孩子而言,童年期的孩子要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他们要经历“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儿童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如果儿童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对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能力丧失信心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即“我是差生”!青春期的孩子要经历“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面临着一场内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革命。他们最关心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并与他们自己的感觉相比较。老师此刻一个“差生”评价会使得他们产生一种心理危机,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产生无归属感,造成对老师冷漠、缺乏关爱的意识等问题。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是老师的错误评价造就了本不该存在的“差生”!
从教师角度来看,所谓的“差生”就是上课前还门厅、走廊里欢呼跳跃,一进入课堂要么像黑夜一样静默无声,要么像水银一般调皮捣蛋的学生。这些“差生”产生的原因在哪里?帕克·帕默尔的《教学勇气》或许能让我们找到答案:“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制成复杂的关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制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
读完这段话,或许我们真正懂得了是谁造就了“差生”:一个缺乏教育勇气的教师,缺乏对自我的认知,缺乏对学科和对学生的认知,将自己的心灵游离于教育之外,他无法倾听学生内心发出的声音,无法宽容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更无法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至于把自己的学生看成一个犹如“来自于地狱般的差生”!
世上本没有“差生”,说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差生”。一个孩子,从婴儿到少年,清澈得犹如一汪水。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之一——老师对他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会让这汪清水要么清澈,要么浑浊。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优秀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正能量!如果教师世俗地把学生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如果一个学生被冠以“边缘生”、“后进生”,甚至“差生”的帽子,受到老师的斥责和同学的耻笑,对学生一生发展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如果我们的老师都以父母的心态对待孩子,对孩子进行鼓励而不是贬低,那么我们向社会输送的就是一批批自我效能感很强的人才。“是小草就让他装扮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材。”门肯的这句话中肯、平实。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州市职工子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