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命教育理念下地方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命教育理念下地方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3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生命教育理念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生命教育理念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关联性;以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的建设为研究对象,概述了近十年来的改革历程,并从生命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地方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认为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地方院校在体育课程建设中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时数的设置还是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及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实施等方面存在主客观因素的缺憾,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地方院校 大学体育课程 思考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变革,当今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当自我的期望值与现实社会形成落差时,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表现为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2009年全国直属高校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有关数据表明,自杀已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上海高校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2起,在事故死亡的24名大学生中,自杀身亡的大学生13人占年度死亡人数的54.17%[1]。近十年来,湖北科技学院等地方院校的大学生自贱生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学校及广大的师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警示。因此,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显得尤为地重要和迫切。而生命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把生命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当中、专题教育等多种形式。目前,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将其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2]。所以,将生命教育视为一种理念渗透到大学体育课程中去,进行体验式教学,使学生身体在动态中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将是我们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自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地方院校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成绩,但是今天,我们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审视这些改革与创新,发现其中有着许多的缺憾,本文试图以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正视这些缺憾,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体育课堂中去,重新构建大学体育课程,绽放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新亮点。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将“生命教育”视为一种理念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渗透与相融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不同的历史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所蕴涵的理念各有特色,自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后,大学体育所倡导的是“终身体育、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理念。它有五个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其核心是人的健康,即“健康第一”,是以人的生命运动为载体来实现人的身体、身心、社会适应性等多维健康理念。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依据生命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理解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注重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其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充满生活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过程[3]。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生命,即“生命第一”,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舍弃二者中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不完整的[4]。一个人生命的不完整说明了身体与灵魂的不协调即不健康。两者所追求的都是身心整体和谐发展。而大学体育课程的本源就是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和大学体育是相通、相融的。特别是现阶段针对青少年因各种心理疾病而诱发的残贱生命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将生命教育视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到大学体育课程中去显得尤其地重要与紧迫。

(二)地方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概述

从2002年至今十年来,由于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地方院校大都经历了一个多校合并的历史转折时期,特别是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各高校纷纷根据课程指导纲要的新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各地方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大都经历了由一个无序不规范到整体和谐的发展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2-年到2005年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创建阶段。主要是规范与学计划与大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多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课程模式以大一上学期为基础课程,内容以女生健美操、男生武术和十二分钟跑为基本素质,后三个学期为体育选修课。第二个阶段从2006年到2008年是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尝试阶段。提出了终身体育理念,突出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渗透。课程模式以体育必修课和主副项目选修课为主,也就是将大一上学期改为体育必修课,内容设置为24式太极拳和耐力素质(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第二、三学期为主项选修课,第四学期为副项选修课,以学生掌握1-2项可以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为课堂目标。第三阶段从2009年至今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创新阶段。在贯彻终身体育理念的同时,提出了“健康体育、阳光体育、绿色体育”等多种体育理念,将体育生活化----以体育引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在对前期改革进行调研,发现学生身体素质这几年来呈下降趋势,体育项目选择面窄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等问题。将课程模式进行了又一次改革与创新,即:大一上学期为体适能课,内容以各种基本素质为主,将课程内容与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相结合,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介绍大学体育课的特色,提高体育课的兴趣。大一下学期设为兴趣选项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项进行体验式学习,确定自己今后的主要运动项目,大二一个学年进行专项选项课的学习,使学生精通一门技术,掌握运动处方,为今后走出社会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程模式上还探讨了课余训练课和俱乐部课的运行,满足了多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拓展了野外生存、网球、瑜伽和跆拳道等许多新兴体育项目,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校园体育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