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有90后“双面娇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有90后“双面娇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年,因为工作调动,我们全家从湖南的一个小城迁到广州定居。来到一个新地方,无论生活上还是别的方面,总需要一段时间来调适。

我女儿是1995年出生的,属于传说中难缠的“90后”。她遗传了我的急躁性格,比较调皮好动。正读初二的她,具有一般独生子女的特点: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14周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迈入青春期,也就是传说中的风暴期、动荡期。来广州的前一年,她的“青春期症状”就已经让我和她爸爸头痛不已。她和班上几个调皮学生一起,时不时闹点事出来,经常被人投诉,害得我这个当家长的常常得向人赔礼道歉,以致我一看到来电显示是她班主任的电话,心里就发憷,生怕小丫头又惹出什么事来。如今来到新的环境,我更是提心吊胆,不知这个不安分的小女生又会给我们整出什么叫人头痛的事来。

女儿除了时不时整点事出来给我们添麻烦外,学习方面倒是很少让我们操心,现在她读的这所名校也是她自己考上的。我们所担心的是,她的性格这样任性又急躁,会不会在新环境中与人冲突、结怨。

事实似乎与我们的忧虑相吻合,几乎每次放学回到家,女儿总是黑着一张脸,有时还会听到从她口中蹦出的粗话,比如傻B、脑残、、丑八怪、自恋狂、神经病等等。我问她在骂谁,是不是在学校又和谁吵架了,她总是不耐烦地对我翻个白眼,然后用一句“说了你也不会明白”的话来搪塞我。有时我批评她几句,立马就换来她机关枪一般的反驳,并毫不留情地批判我“老土”“落后分子”“母爱泛滥”等等,恨不得搜罗更多的贬义词来打击父母,总之,极尽反叛对抗之能事。真不知道怎么摊上了这么个没良心的孩子。我们对她几乎可以用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来形容,她不仅不领情,还故意歪曲事实,否定我们对她的付出。在试过多种办法却收效甚微后,我只有无可奈何地妥协,在忧心忡忡的隐忍和煎熬中,盼着她的动荡期快快过去,早日变得晓理懂事。

没想到,在学期末的家长会上,我却非常惊讶地获知女儿不为我们所知的另一面。

那天,我和女儿同桌的妈妈坐在一起,同桌的妈妈客气地寒暄之后,说了一句令我很吃惊的话。她说“你女儿性格真好,你是怎么教育的呀,怎么养了个这么懂事的孩子?”我意外得半天转不过弯来,在确定她不是讽刺后,我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地答着话。她不停地夸赞我的女儿学习好,性格开朗、热情大方、肯帮助人等。我心里那个晕啊,一时之间竟高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听。因为女儿同桌的妈妈所说的与我们感受到的,简直有天壤之别。实际上,我们甚至为女儿总是如此郁闷和烦躁而担心,害怕她已经落下了抑郁的毛病,因为我们极少看到她有好心情的时候。不仅如此,只要稍不合她的意,她就大喊大叫。大到催她做作业,小到煲好的汤太烫了,都能让她大发雷霆。因而,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她同桌的妈妈所说的事是真实的。我第一次拨通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向她询问女儿在校的表现。没想到班主任在电话里也是多有褒扬,说我的女儿在班上能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在班级的一些活动中,能很好地与同学配合、友好合作,等等。

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和表扬,真令我和老公万分意外,我们心里又惊又喜的同时,更充满不解和困惑。不知道为什么女儿会有这样奇怪的表现:在外能如此收敛自己的个性去迎合他人,一回到家却又处处与父母对着干,甚至生怕父母不够生气似的,不仅经常用蛮横的态度来回应我们对她的关心和呵护,还故意忽略我们对她的爱心。

不明白这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什么导致她出现这种双重性格?毕竟,她只是个14岁的小女生,怎么能够如此“城府高深”?长期这样下去,是否不利于她的身心健康?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她?

专家点评:

可以理解这位母亲的心理困惑。其实,具有双重性格的人是不鲜见的,特别是青少年。只不过,在本文的“女儿”身上,双重性格表现得比较突出。

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双重性格呢?

首先,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上均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脾气急躁,孩子容易养成暴躁的性格;父母忧思多虑。孩子容易怯懦胆小。另外,婴幼儿期被剥夺母爱的孩子,很难产生自信和信任感;经常挨父母打骂的孩子,易产生撒谎、低自尊和逆反攻击的行为。

这些性格因素被称为“根本性格”或“原始性格”。青春期前后,孩子在性格方面可能有一个重塑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社会化初步完成,大部分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与自己的家庭角色不一样。为了被周围环境认可和接纳――被老师欣赏可以获得自尊、自信,被同学喜欢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交往机会――他们会努力约束自己,遵守游戏规则,尝试改变自己“根本性格”中不好的元素。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在性格上截然不同的两面性就会日益显现。如果此时,他们新的行为表现和风格能够得到鼓励和认同,这部分性格就有可能稳定下来,形成性格的另一重要部分,笔者认为,可称之为“社会性格”。

进入青春期,双重性格有两种发展可能:如果在社会化过程中,新的行为方式既能得到外部的肯定和强化,家庭内部也能够适时改变对其角色的期待和亲子沟通模式,那么,符合社会要求并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发展机会的“社会性格”就会逐步稳定、强大,成为个人性格的主旋律要素;反之,性格的双重性甚至多重性就会稳固下来。

所以,本文“女儿”出现双重性格表现,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或许是因为环境的改变和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她能更多地顺应周围环境的要求,形成逐渐被大家接纳的性格。建议这位母亲在家里也适当改变亲子之间的互动模式,以使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会性格。

在这里提醒广大父母,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因此,要想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父母必须从孩子的幼年期起,就重视良好个性的塑造。父母应从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抓起,为孩子养成健康、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