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湖圩区水稻机插后不能早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湖圩区水稻机插后不能早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分析了水稻机插秧不能早发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水稻机插的旱发。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早发;预防措施;白湖圩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059-01

水稻机插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本、高效的轻型栽培技术,它解决了多年来水稻人工栽插这一原始的劳作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必然选择。目前白湖水稻机插面积达到总面积的75%以上,随着机插秧技术的不断完善,近2年来,单产水平有所提升,已稳定在7 500 kg/hm2左右,但与江浙先进地区相比,产量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之一是白湖圩区水稻机插后,不能做到壮苗早发、足发,即在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前,总茎蘖数达不到预期穗数苗。为此,对影响机插后秧苗早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1 机插后秧苗不能早发的原因分析

1.1 机播塑盘育秧落籽量大

由于是小苗移栽,塑盘中种子密度大,秧苗低位分蘖芽发育受抑制,正常情况下,三至四叶期移栽,往往到六至七叶期才开始分蘖,如移栽过迟,不仅不分蘖,而且易僵苗、死苗,这是机插秧不能早生快发的根本原因。

1.2 栽插偏深

机插秧栽插深度以2~3 cm为宜,这样既有利于立苗,又有利于低位分蘖早发,而实际生产中,由于整田质量或沉实时间不够或插秧机调整不到位,造成机插秧苗偏深,经常出现栽插深度为5~7 cm的田块,使秧苗分蘖节位生长到地表需要一段时间,一般分蘖要推迟1~2个叶龄,这是机械插秧不能实现早发的重要原因。

1.3 机械损伤

机插秧秧苗小,机插时,根系拉开、断裂而受伤造成根系弱,如果秧块不标准,还会打断秧的茎叶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机插小苗与人工大秧相比,缓苗期长4 d以上,这是机械插秧不能实现早发的又一重要原因[1]。

1.4 整田和栽插质量难保证

机插过程中要求水层深度1~3 cm,这样既有利于清洗秧爪,不漂、不倒、不空插,又具有防高温、煮苗的效果,但由于大面积生产田块较大,平整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标准,田面常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从而影响栽插质量,这是机械插秧不能实现早发的直接原因。

1.5 田管措施不到位

一是栽插后到返青期旱涝同时存在,出现高处的秧苗被晒,低处的被淹,秧苗成苗率下降,有的田块栽后长时间淹水,根系活力差;二是栽后10 d左右没有及时施提苗肥,影响长叶分蘖;三是植保药害,如前茬小麦及当季水稻化除药剂抑制、病虫防治不及时造成的危害、施药不均匀产生的药害,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秧苗早发。

1.6 育秧不规范

机插秧苗一般要求播种量适宜,出苗均匀一致,秧龄15~20 d,苗高12~18 cm,盘根好,基茎大于2 mm。但在生产中,往往不能做到高温催芽,谷芽大小不一[2];秧盘盖土不匀,出秧苗先后不一;壮秧剂不足不匀,秧苗肥瘦高矮不一;秧盘落籽不匀,出苗稀疏不一;底土厚度不够,秧块走形,加之秧田管理措施不到位,不能适时栽插,秧苗素质下降等,最终育成的秧块不能完全符合机插要求,从而严重影响栽后早发。

1.7 其他因素影响

一是品种因素。品种的分蘖特性不同,有的分蘖力较弱,同时种子质量与壮苗早发关系密切。种子纯度不高、籽粒不饱满,难以形成壮苗,影响早发。二是白湖土壤质地较差,以灰泥湖土为主,养分状况不均衡,土壤比重大,属中下等土质,土壤pH值为6.16,偏酸。秧苗栽插后早发的条件不是很好。栽后如管理措施跟不上,很难实现早发。三是早春阶段砂性土壤早晚温差大,不利于早栽发苗。遇阴雨或高温天气,会形成冷害僵苗或失水死苗,更不利于早发。四是育秧计划不周,播种过迟,秧苗栽后不能早发、足发等。

2 预防措施

2.1 选用优质良种

首先要选用优质高产良种,其次要加强选种,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第三要防止品种混杂,纯度要高。

2.2 育出标准秧块

要按照机塑盘育秧的要求,从浸种催芽、营养土的备制、壮秧剂的搅拌、秧盘的用种量到秧田的管理均要规范操作管理,力争培育出“齐、匀、壮”的标准化壮秧,保证机插秧后田间群体的均衡性、一致性。并做到适时移栽,不栽过龄秧,减少机械损伤,缩短缓苗期。

2.3 选择先进高效的农机具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机现代化,要逐步形成先进高效农机具的自主拥有、其他小型农机具雇用为辅的局面,同时增加机械力量,以保证农田作业的进度和质量。做到田面高差不超过3 cm,并根据田块的走势,打足打牢仔埂,寸水基本全田到。及早整田,机插前有2~3 d以上沉实的时间。同时,机插时通过调整机械适宜栽插深度,提高大田整体栽插质量,缩短栽插周期,保证秧苗栽后能均衡生长,早生快发。

2.4 栽后科学管理

由于水稻机插秧龄短,秧苗小,基本苗较手插多,田间水层要求浅,若不注意加强栽后田管,则难以早发高产。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栽足基本苗;二是管好栽后20 d田水,即浅水栽秧为立苗;栽后第2天开始保持瓜皮水到化除止为促根,若遇高温低温可短时间灌深水,降温或保温;化除5~7 d后立即放水排毒;栽后20 d左右覆浅水施肥,以促蘖早发[3]。当田间苗数达预定穗数苗时,及时放干田水,搁田控蘖,当四周开小裂时再覆水;三是栽后10 d左右,施尿素120~150 kg/hm2以促早生快发;四是尽量不栽不足龄或超龄或素质太差的秧苗;五是因为秧苗小,缓苗期长,行间封闭延迟,水层较浅有利于杂草滋生,所以一般栽后10~15 d进行化除,可结合施第1遍分蘖肥进行。

2.5 合理茬口适时播栽

一是根据水稻品种的光温特性,合理安排播期,一般籼型品种可适当早播,粳糯品种适当迟播,要避免因抢早播种,而遇早春气候变化造成早栽不能早发,也要避免过迟,光热不足导致发苗不够;二是质地黏性强的土壤,如马肝土,早晚温差变化小,可适当安排早插。移栽时秧龄以3~4叶龄为宜,尽量不超过4叶龄,以保证有足够的分蘖叶龄。

2.6 应用微肥激素

微肥激素不仅具有促叶、长根、生蘖的作用,而且还有提高作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和抗药害能力的显著效果,因此应大力推广[4]。如“新美洲星”既是营养液又是调节剂,还有杀菌作用,是一种有机无机矿化技术产品,用来浸种、拌种、喷施等,可大大提高秧苗的素质,有利于栽后早发。

2.7 实施补救措施

对苗情素质偏差或受害的秧苗,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轻或降低受害的程度,促苗情转化升级。一是喷施植物激素或微肥;二是追施速效肥料,依照水稻生长规律,适当增施肥料;三是对药害等因素引起的僵苗,反复进行2~3次洗田,能有效减轻药害。

2.8 改良土壤

秧苗栽后能否早发,土壤肥力高低是基础。因为水稻80%以上的养分来自于土壤,因此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关键。一是要充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大田,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二是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三是作物秸秆要切碎还田,提高肥力;四是其他适当措施,如施用微肥、合理布局及轮作换茬等。

3 参考文献

[1] 吴万明.水稻的“早发中控后健”肥水管理方法[J].云南农业,1995(4):7-8.

[2] 柳永俊,许真玉.谈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1(7):150.

[3] 李长林,李龙昌.水稻“早发中控后健”肥水管理[J].农村科学实验,2000(7):9.

[4] 于国锋.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作用机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