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设展中ROCOCO与中国情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设展中ROCOCO与中国情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洛可可与中国文化的“暧昧关系”,洛可可艺术是欧洲人出于对中国文化艺术的钦慕,一种存在的中国情结,在中国物品上寻求启迪和灵感,与传统欧洲艺术风格中融合东方艺术风格创造产生的艺术流派。在此次陈设展的方案中,选取了洛可可在装饰材料取自自然这一特点,以及它的对立――极简主义。

关键词:植物;rococo;瓷器;纯粹;去视觉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182-01

American-rococo-1750-1775 elegance inornament这本书开启了我对rococo的探索之路。因此在大量资料中探索“秘密”,在查尔斯・匹诺特・杜克洛的《法国女性与洛可可―通过当时的生活与作品来看》。这本1933年出版的著作从“女性”这个特殊角度出发,描述了当时妇女,特别是宫廷的产生与这些贵妇们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在洛可可风格的作品中有着千娇百媚的女性特征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在图集中,发现洛可可的瓷器的造型还是花纹都与之前欧洲传统的器皿制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无形中感到洛可可时期的瓷器于中国的瓷器有其某种关系。中国当时的装饰艺术明显受到该时期绘画风格的影响,工笔花鸟和写意画风格在青花瓷的装饰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装饰中借鉴写意绘画的效果,笔墨淋漓,韵味十足,在以单纯的形式审美之余,还能感受到画外之意境。有的只寥寥几笔,却画意毕现,令人赏心悦目。

一种艺术的产生与其当时的社会现状、文化,历史动荡必有着关联。

欧洲人眼中的中国风景大多是来自中国外销瓷的山水楼阁纹饰:高低起伏的山峦,耸立的宝塔,美丽的亭台楼阁、疏密相间的树丛等,天上有鸟飞翔,一派宁静狭义的田园风光,这异域的风情以及优雅的意境深深地打动了欧洲人心灵。

其一,十五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河美洲的航路,发现了美洲大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因此造成欧洲的西欧贸易逆差,从而探索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其二,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是典型的专制主义政治家。在这时的创作者的作品需要得到贵族的赏识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才能得到金前行的支持。他的爱好广泛,例如舞蹈、戏剧、绘画等,建立了很多皇家学院。因此成为了一个引领欧洲思潮的文化大国,伟大革命思想的诞生和传播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其三,路易十五与洛可可艺术。自幼就养成了享乐、放纵、奢靡的习惯。他们以中国为理想的乌托邦,在文艺中充斥了空想的极乐幻境,在“优雅的餐宴”中对桃园式自然的神往,在装饰化的表现中,参杂着几分装扮的粗放与朴野之趣,这在当时严重矫饰虚夸的社交礼仪气氛中显得十分和谐,也开始有个性的某些觉醒。

二、陈设展设计方案

围绕着“植物”这一主题,我从禅意―现代―极简主义―古希腊―极简主义的中庸。在方案中不断地选择定位,找寻我真正想做的内容。因此我确定了1个主题,主题一:除视觉以外的感官体验

最终选择对主题一进行深化,分析了人的生理感受:人有五大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在现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人越来越关注“视觉上的盛宴―视觉感受,看事情越来越表面化,不能平静心和的发现内在的或者其他方面的感受,例如车展上的模特、外表美丽的明星等、精美不经用的商品等。这种视觉上追求的美,已经开始慢慢变质。因此我最后定位:“除视觉以外的的其他感官体验”寻找事物内在的逻辑性,把物体简单化、几何化,除去色彩。当人再次看到它时,有不同于往常的感观体验。

具体分析:1.通过嗅觉、味觉、触觉、听觉去认知事物的本质。

2.实验性的场景安排,烘托主题。

3.不同的材质,相同的视觉,选择“感官体验”空间。(空间布景和物体颜色上统一为白色、圆形展品、方形展台)。圆形寓意为归零,最简单的、最初的、最纯粹的感受,白色也是为了营造这一主题,让人去除颜色的干扰,注重在空间内的探索发现,感受找寻其中的内在联系。

4.具有前瞻性的感受型项目。

5.加入人的主观能动性,突破传统。

6.空间内很多的不确定性。

其中的展品有水果-西瓜、荔枝和榕树果、自行车等。

在展开放中很多人不明白我这么做的目的,想要表达的东西。这可能跟文字的在展厅中的展示有关系,很多人忽视了文字。文字的呈现形式选择了隐、弱,对展区的气氛进行补充,把展区营造的纯粹气氛拉高了些。

在整个展示中,我的设计并没有老实的遵守传统的陈设方式,例如做一个精致的、返璞的、自然地、特定的某个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

而是在其中蕴含着哲学,佛家的无界思想。在这里我的感受更多,探索的更多,引起了我的思考,这就达到了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