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偏远的乡村中学,工作以后,一直被安排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2004年开始进行新课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高素质。然而,几年来,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却遭遇了一系列的阻碍:

第一,交通受阻。由于在偏远的农村,教学设施比较简陋,满足不了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几年以来,学生除了在书摊买些作文书之外,其他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更别提古今中外的名著了。不少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大工,无暇管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不注重孩子的课外生活了。如果想买书,只能去集市上,可是农村集市连一家正规的新华书店都没有,就是想买也没地方去。孩子的课外生活就很枯燥乏味,无兴趣可谈。

第二,教法受阻。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课内。教师仍然是以为书本中心、以为课堂中心,与应试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求学生读课文、背课文、做题,其余一概不予重视,甚至视广泛阅读为左道而予以制止,存在“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这样就使学生理解能力差,获得的知识面很窄,进而作文水平低下。

第三,教育理念受阻。农村的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大,工作倦怠,日益明显突出,教学技能明显落后于城里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本体知识还需要条件知识,需要实践知识,能用自己的经验和生命去读解教材,作个性化的读解。由于老教师站多数,他们的教学态度完全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不注意培养各方面兴趣。“穿新鞋,走老路”,语言乏味,缺乏激情,这样学生就会对语文课堂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课外阅读教师缺乏规划和指导,这也逐渐成为阻碍阅读教学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的工作状态一定要扬弃照本宣科,要以崭新的面貌走进课堂。要逐步完善素质教育。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在这几年多的时间内,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采用了一系列的做法,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班内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每人每学期带一本图书到教室,建立图书角,每学期学生就可以有四五十本书可读了,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限的图书,看后必须写出读后感,每星期都要检查,学期结束总结评比,评出读书优胜者,并给以奖励,加大学生读书的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而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其次,以课堂为渠道,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从当前来讲,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教者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教给学生方法。在这方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讲练结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的讲应是精讲,是为教给学生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而讲;学生的练产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而练,是用以培养阅读能力的。

第三,加强背诵记忆。现在,语文教学中有重理解轻背诵的倾向,以为这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其实,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对前人的经验的一种模仿;且基本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模范”。中国古代素来学习文章以强调“背诵”为主,民间有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一些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以加强诵读的。据说,白居易在求学读书的时候,诵读的口舌生疮;坡更把每天花两个时辰诵读《汉书》作为自己每天的必修课;曹雪芹词汇量达8000多;英国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词汇量竟达12000多;巴金能背诵《古文观止》里的200余篇古文;茅盾能背诵《红楼梦》。从中国古代学有所成者总结的读书经验上来说,尤其强调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著名的学者朱熹说:“凡读书……要读得字字响量,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别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的多了,熟了,“那文句、那意境、萦绕心头,话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

第四,笔者还不断研究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除了上述以读促写的方法外,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又采用了“情景式阅读法”,如根据不同季节时令特点,随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景”,再来感受阅读教材,以引起情感共鸣。如在春光明媚的早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赏春之际阅读朱自清的《春》;在雪花飞扬的日子里,引导学生边赏雪边吟诵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沁园春•雪》等由此可见,重视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融入语文课程体系,加强阅读指导和检查,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而且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重课堂教学,用好课本。课堂是获取阅读知识、方法的主阵地。学生要从教师的上课中学习分析文章的方法,并通过课文的阅读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2)明确阅读目标,学会选择。虽说是“开卷有益”,但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适当指导,由都为学生确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选择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从而逐步形成学生有目的、有选择阅读的习惯。(3)学会思考,勤于积累。“学贵质疑”,读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发展思维,阅读中必须学会思考,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从而使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大提高。阅读中还要勤于积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能力的提高,最有效的就是积累,因而阅读时,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语然,做知识卡片等。将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积累,使运用时能信手拈来。

加强阅读教学,引领学生畅游书海,寻求未知领域的神奇,无疑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亲历阅读过程,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终于能带着兴趣阅读,乘上知识的翅膀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