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是班级成员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他们通过交流观点,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小组讨论这一教学行为在促进学生发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等方面有其它教学行为难以实现的功能。我们希望小组成员积极讨论,特别是公开课时,它会使我们的课丰富热烈而富有激情。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并不乐于组织讨论。我们不组织讨论的理由是讨论不易控制,耗费时间,而且讨论结果无法预料。由此可见,要掌握引导讨论的策略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

一、明确小组讨论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这个环节,教师常常感觉易失去控制,课堂中学生大吵大闹,教师去制止怕打击了积极性,不去管则显得很吵。其次,还有的学生不愿参加讨论交流活动。再次,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也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小组讨论时,有时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甚至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

二、 制定小组讨论行为策略的依据

(1)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方法。

采用了新教材课改的一些理念后,我们的学生学的比以前更活了,但传统的教学和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难改变的,学生不喜欢动的现状需慢慢训练。首先是有序的合作(讨论),建立必要的讨论规范。辅导一些优秀的学生怎样帮助其他同学,绝对不能一讨论就让一些优生发言,而其他学生鹦鹉学舌。让学生个人的竞争变成小组竞争。其次在研究中发现:当学生全心投入活动之中时,往往忽视纪律,声音变得过大。这不是坏现象,只要教师在必要时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即可。再次,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不能围绕主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布置讨论的时候要求要明确,问题不宜太多,而是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通过训练,学生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争论不休,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抓出继续讨论的话题。

(2)营造宽松的讨论交流氛围。

有的学生不愿参加合作交流活动,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要采取强制性措施迫使学生加入小组活动之中。在班级中可组织学生进行若干讨论或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在小组中学习是学习方法中的一种,并教给学生合作技巧,让其从小组学习中获取益处,以帮助他克服对小组活动的拒绝;在讨论交流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一是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二是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满堂灌、问答式的教学,那么,就失去了讨论的物质基础。

(3)精心设计“讨论点”。

“讨论点”即通常指讨论的问题。研究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准确地确定讨论点是讨论式教学的难点,因为讨论点的确立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在上酯化反应这一内容时,一个班采用的是问答式教学,让学生弄清楚浓硫酸、导管、饱和碳酸钠的作用及如何提高酯产率这些重难点。整个过程平淡,略显空洞。另一个班我尝试了小组课堂讨论式教学。我首先给学生设置情境:家里做鱼时,为去腥提鲜,加了半罐啤酒,并认为煮一煮,酒精就出去了。然后设问:酒精都能煮出去吗?如果不考虑鱼还能不能吃,如何减少酒精的量?学生讨论热烈,得出:(1)酒精蒸出量很少,因为酒精和水形成共沸液。除非蒸干或加入足量生石灰,再蒸馏。(2)加点醋也可提鲜,并可和乙醇生成芳香的酯,一举两得,既减少酒精,又可生成更醇香的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将问题升华,引向深入:酸和醇反应加浓硫酸的目的及如何提高产率。整个过程生动活泼,并轻松解决重难点,相对于先前问答式的机械,此法略胜一筹。

(4)讨论的组织策略

首先,我们要专心倾听,让小组讨论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我们在问题提出后,主要充当听众,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从讨论中获益较多;但在保持沉默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要做讨论笔记,以便必要时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其次,教师要适时、适量介入讨论,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合理指导相结合。教师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并等待了一定时间后仍无人参与讨论,教师要询问沉默原因,并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此时,要避免要求害羞的学生回答,因为大多数人,甚至那些善于言谈、自信心强的人都有点怯于打破沉寂。出现争执时,教师要不偏向任何一方,对各方争执的焦点问题做适当提示,进而把讨论引向深入 。

(5)讨论的结束策略

讨论结束后,师生还要分析本次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及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析本次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用到了哪些科学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产生了哪些新的观点,以及面临哪些新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无统一的讨论结果(如:开放性的问题)或无结果(可能是问题本身不严密)。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判断,对疑难问题或争论的问题,教师要阐明自己的看法。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虽然小组讨论中的这些问题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教师永远是教学的创造者,只要教师能创造性的应用以上小组讨论策略,就一定能组织有效的讨论活动,实现小组讨论的功能。

(6)力戒讨论的“假”与“浮”。

我们自己在讲课时感觉到,有时也采用了讨论交流,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30秒、l分钟,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我们就一拍手“好!”“停!”,这种“假讨论”不可取。另一方面,我们有时不能很好地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

总之,小组合作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尤其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技术、教学艺术,如何使这门技术更精湛,艺术臻于完美,还须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