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进朱栖息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朱栖息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洋县,坐落在汉中盆地的秦岭南麓。

秦岭作为我国南方北方两类气候和黄河、长江两大水域的重要分界,有个明显的特点:北坡陡峭短促,如宝鸡市区距秦岭山顶仅40公里;南坡舒缓绵长,长达200多公里。高大多重的山岭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和风沙,南方的暖流却在这儿徘徊,使环绕汉中盆地的秦岭南麓成为一片得天独厚的乐土。这儿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近百种珍稀动物悠然生息。悬泉瀑布飞挂,轻纱白絮般的云雾在山间缭绕,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山区之一。

朱就生活在秦岭南麓的洋县,它那洁白的羽毛点缀着红色的长颈,当它飞越绿野时,仿佛给大自然带来一种神奇的灵光。这种几乎被认为消失了的飞禽,1981年在秦岭南麓被重新发现,目前已由发现时的7只繁殖到了400多只。

在当今世界的鸟类中,朱是最为珍稀濒危的种类之一。据记载,早在18世纪,大群的朱在日本随处可见。20世纪初,俄罗斯乌苏里江流域及西伯利亚地区仍可经常见到朱,20世纪中叶,我国的陕西、甘肃省的一些地方的稻田、河坝附近也可见到朱营巢。不幸的是,大面积湿地环境遭到破坏,森林砍伐,人为猎捕,天敌的侵害等,20世纪70年代,朱相继从俄罗斯、朝鲜、日本消失。虽然在我国17个省份有朱分布的历史记录,但自从1967年采集到最后一个标本后,在将近20后的时间里没有发现朱的踪迹。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一个存活了2500万年的物种从兴盛直接走向了衰亡。

为了寻找朱,在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先生行程5万公里,于1981年4月在陕西洋县偏僻山村找到7只野生朱,一时间竟成了世人瞩目的新闻。陕西电视台及时拍摄了电视记录片《最后栖息地的朱》。1993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野生动物电影、电视节上荣获3项国际大奖,让世人认识了洋县,了解了朱。

今日的朱情况又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洋县山区。朱生活在洋县的浅山区,这些浅山区有山、有树、有水田、有小河沟,朱白天在水田里、小河沟里找泥鳅、小鱼吃,晚上飞回山里的松树上睡觉。洋县的老百姓把朱当吉祥鸟,说朱会看风水,朱停留的地方一定是风水宝地。3月的一天,我打听到溢水镇旁边的山上有一个巢,爬上山一看,在离住户20米的山坡上有一棵较大的松树,一只朱正在巢里孵卵,我等了近两个小时,另一只朱飞回来换巢,为了看清楚换巢的过程,我足足在巢边呆了半天:朱换巢的时间大约2小时一次,速度非常快,一只刚一飞回巢边,巢中的另一只马上起来飞走去觅食,整个过程不到30秒。孵卵期一个多月,小朱就出世了。为了照顾、看护好爱情的结晶,父母轮流在巢边看守,其精心程度不亚于人类。它们不让小鸟在巢边站立,怕它掉下来被蛇或其它天敌吃掉。两只大鸟也总是一只外出觅食,一只守护在巢中,大约两小时回来喂食一次。小朱吃饱睡下了,大鸟还一动不动地守护在巢边,累了也只是两只脚换一换,一旦有响动,大鸟就抬起头来,两只眼睛上下左右看,警惕性非常高。小朱长到3斤左右,父母不再留在巢边看护,都到外面觅食,此时的小朱食量也大了,一天要喂五六次。在一个巢里,我发现两只小鸟长的不一样大,后来知道,每次父母回来喂食时,大的抢得多,小的吃得少,大的不但从爸爸妈妈嘴里夺食,还时不时地欺负一下小的。我看着有点气愤,“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且老爸老妈也当的不公平。保护站的同志却说:“动物就是这样,强欺弱。一般一个巢可下4枚卵,成活的大多2只左右,小的争不到吃,只有饿死。”

我多次进山拍朱,甘苦都有。首先是背着沉重的拍摄包爬山,不说衣服湿透,就是眼睛都被汗水蜇的睁不开,再美的山景也顾不上看。相机要架在树林里,先要在周围打草惊蛇,被蛇咬一下可不好玩。蛇可以被吓走,虫子可赶不走,而且特别多,趴在手上、脸上,叮的人痒痛难忍。但是山里非常安静,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这里只有鸟的叫声,声音最大的要数一种老百姓叫它咕叽咕叽的鸟和米贵杨鸟了。我静静地呆在离巢远远的地方,生怕惊扰了朱平静的生活。足足等了2个多小时,才盼来了朱喂食的镜头:饿极了的小鸟看见父母回来了都兴奋不已,争着在老鸟嘴边夺食,老鸟则张开大嘴,满足它的儿女。我屏住呼吸,一口气拍了十几张相片,此时的我忘记了一切,全身心地融入了朱的生活,感受到大自然中朱的生存和繁衍,体会着飞翔中的朱优雅的体态给人类带来的祥和之灵气。

20年来,陕西洋县人民为了挽救朱,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朱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各个巢区,都有主动参与护鸟的当地农民。一位72岁的白润生老人,1949年参军,入朝作过战,退伍后回到农村当过支书,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了,只能做些放牛之类的轻活。可当知道要在朱孵卵期间看护一个多月的鸟巢和幼鸟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在看护过程中也看见鸟类之间的不少趣事。一天,他发现朱建巢的山上也有一个老鹰巢,为了朱的安全,他建议保护站拆掉了老鹰的巢,老鹰找不到自己的巢,一怒之下便与朱争斗,结果它斗不过长嘴的朱,只好悻悻地盘旋在高高的天上。

朱保护站的副站长翟天庆介绍情况说:“我们20年来一靠政府,二靠科技,三靠群众,四靠保护站全体同志的艰辛努力,这才使朱慢慢地增长。今年野外33个巢区,产卵81枚,成活小鸟75只。人工饲养在优化组合配对的基础上,提高了朱的繁殖率,洋县26对配对,成活29只,周至楼观台保护站13对配对,成活16只,目前共有朱446只,其中陕西洋县327只,周至楼观台76只,北京动物园28只,日本动物园15只。我们的目的是让朱回到大自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