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奎因论翻译不确定性命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奎因论翻译不确定性命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些学者常对奎因翻译不确定性这一命题批评,偶尔也有些误解,本文主要论述奎因对这些批评和误解的澄清。首先奎因认为语言问题的出路是行为主义方法,其次根据这种方法所要达到的彻底翻译是不可能的,最后奎因批判了传统语义实体的观点。

【关键词】奎因论;翻译;不确定性;命题

“评论家说翻译不确定性命题是我的行为主义的结果,有些说如果我不是行为主义者也就不会产生翻译不确定性,我不同意后种说法,我赞同前面的”。 [1]P5

一、行为主义方法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奎因认为行为主义方法是必须的。在心理学你可以选择是或不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但在语言学领域我们没有其它选择。只要我们掌握的语言适合外在关卡的检验,在关卡那里,我们自己的言语和对别人话语的反应都将得到检验,从而检验也就很好的进行了。检验时,我们内心世界并不关心我们掌握的语言到什么级别。

要理解词的含义只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即通过收集整理可观察环境中人的外在言语行为信息获得。为了说明这一点,奎因提出了彻底翻译的思想式验供大家考虑。如“源语言”,jargong部落[2]28中有,叫做jungle语,“目标语言”是英语。对于Jungle 语言在我们沿路休息的小站那里的所有语言都无法解释,所以能够解释的唯一来源信息是当地人的谈话以及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当然这些信息来源很少,但当地谈话者只能给予这些资料。

我们语言学家对这些资料作猜测性的推断后编制成翻译手册,可看出这样能证实的结论是比较零散的。这是因为在当时说的话与所处的外在环境没什么多大关系。因为这需要继续研究而且过去各自不同的经验在左右。因此,实际上语言只起交流的作用,推断别人话的意思并不蕴含新的信息。

当然,有些句子完全取决于当时说话人所处的外在环境:如“在下雨”或者“那是只兔子”,这些句子我称之为“观察句”[2]P40。Jungle语言中像这种类型的句子是我们研究者的开门砖。研究者谨慎地把当地人的话与他所处的外在环境联系起来,希望他们说的句子就是与那些环境有关的观察句。他采用如下方法来检验是否是那样:当同样的环境再次发生时,研究者主动说出那些观察句,以便当地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奎因充分发挥了形式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从主体与对象的刺激-反映机制对意义作了经验主义发生学研究。在这种方法下他得出了彻底翻译[2]P26不可行性

二、彻底翻译不可行性

我们的研究者继续谨慎地确认和翻译观察句。有些观察句可能是由其他已经辨认出的观察句组成,其中可能隐含了逻辑词“和”“或”“但是”“否”。指示当地人,把他对分句赞成的情行和对复合句赞成的情形结合起来,同样的方法指导否定的回答,这样研究者通过罗列这些情况就可以找到一系列比较准确的逻辑联结词。

与观察句不同,大多数句子有背于研究者当时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环境。还是那个方案,研究者会在不同的环境下主动把句子提出来问当地的人,让他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但是没有与当时的刺激环境现成的关系,接着怎么办?

研究者能记录下这些没有证实的句子并仔细研究它们,句子中一些部分可能在先前已经确证的观察句中出现过。研究者把它们当做词语,然后试着将它们当做观察句时的含义和英语配对。这就是奎因所说的分析性假设。这里存在猜测,而且很大程度上还要继续。那些还没确证的非观察句,其中己包含以前证实的单词,研究者就以这些零散的要素猜测性地解读这些非观察句。有了英文翻译和勉强的语法分析工具,他将会积累一定的不太确证的jungle词汇,不停做下去,可能翻译出无限多的句子。我们的研究者为达到效果一直在被提问者那里测试他的研究体系,然后修正体系和继续推测。一需要证实观察句研究者就把这种问答拿出来用,在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和猜测性程度上来说,这样做是没有价值的。

我们的翻译家把他有待完善的翻译手册持续地用于实践,然后通过与当地人成功和失败的交流来修订它。那么这些成功和失败存在于什么地方,或者说他们如何被确认?和当地人成功地探讨表明翻译手册改进很好,流畅的交流更能说明。当地人那方的反应若是迷茫和惊讶或者似乎答非所问,那么表明翻译手册出了错。

我们一直在明察的上述情况是翻译家不得不考虑的全部依据。这不是因为句子的意思难以找到或无法捉摸,而是因为除了有这笨拙翻译步骤所产生的那些东西,句子的意思什么也没有。也不可能把这些翻译步骤编成体系,自然引用这些体系对要翻译的作出定义也就不可能了。因为这体系中涉及有影响判断的截然不同的回答。我们能允许当地人回答中有多少怪诞,例如,有多少出现在他们语法和语义中的怪诞可以避免呢?这就是翻译不确定性命题。

奎因常举的例子Gavagai(兔子)[2]P29说明了翻译不确定性,但只是针对词语翻译,不是句子翻译。若把Gavagai看做观察句,Gavagai直接满足确定的刺激条件,这些条件可受经验检验和提供关卡来确证。同样,单位词(Japanese classifiers)[3]P35的例子也只是词语翻译,不是句子翻译。替代函式(Proxy functions)[4]P19提供的例子也只是与词语翻译有关。但翻译不确定性首要应用于句子,这只是构想,奎因不报希望证实这个。要达到彻底的翻译几乎是个奇迹,对同一个语言句不可以翻译两次。

要达到彻底的翻译几乎是个奇迹,对同一个语言句不可以翻译两次。肯定的是,当我展示这些可能用于彻底翻译的数据的局限时,其不确定性就毫无疑问了。

提出翻译不确定性这一命题之前他就批判了‘分析性’、‘同义性’等经验主义的“教条”[5]P19,这是他对语义批判确立的相对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所必须的,也为他走上实用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支持。

三、语义实体的批判

翻译不确定性命题里奎因公开提出了的对意义的批判,目的应该是为了清除错误的认识,不是要产生虚无主义的结论。翻译依然存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翻译的不确定性不是意味没有可接受的翻译,而是说可以有许多种。一个好的翻译手册可以适合对言语行为所有场合的检验,在任何一次检验中没有使用它也没什么不好。

在探究传统关于词语和句子的意义认识时,奎因并没有要否定语义学。关于词的用法和词使用的语境,有许多有用的工作要去做。词典编撰就很显然体现出这些,而且在改善语义理论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传统认为有一个独立且确定的意义在哪里,但奎因并不想找到一个可以修正传统观念的科学认识,那种观念最好可视为需要清除的认识障碍。实际上,在后来比起语言学者,对哲学家来说那种观念更是一种障碍。

总之,人们会认为一个句子有一个意思,另外一个句子就是它的翻译,只要那个句子表达同样的意思,这在奎因看来,不是这样。奎因认为不确定性只是应用意义翻译,语义学仍将继续有很大的疑问。他所挑战的是那传统拙劣的语义学,也及,意义同一性。

【参考文献】

[1]W.V.Quine. Indetermination of Translation Again[J].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84,No.1(Jan.,1987),5-10.

[2]Quine,W.V. Word and Object[M].Cambridge: MIT Press,1960.

[3]Quine,W.V. 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J].New York: Columbia,1969.

[4]Quine,W.V. Theories and Things[C].Cambridge: Harvard, 1981.

[5]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M].江天骥,陈起伟,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