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Web2.0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及教育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Web2.0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及教育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web2.0时代,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学生的网络参与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复杂的网络环境值得深思。通过分析Web2.0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教育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Web2.0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6202

1Web2.0概述

Web 2.0指的是一个利用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网络内容因为每位用户的参与而产生,再借由人与人(P2P)的分享,形成了现在Web2.0的世界。Web2.0时代,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他们既是网站内容的者,又是浏览者和使用者,实现了可“读”可“写”的共建发展,用户获得比以往更多的参与其中。同时,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实现的点对面的发展,信息的影响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目前,Web2.0模式下的互联网应用包括:微博,轻博客、博客(BLOG)、百科全书(Wiki)、社交网络(SNS)、即时通讯(IM)、门户网站等,体现出强烈互动性和丰富性。

2Web2.0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78.5%;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上网比例几乎达到100%,他们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查询信息、了解资讯、表达观点、满足猎奇心、扩大交友范围等,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大学生的网络参与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

2.1上网方式的便捷性,导致网络依赖过度

目前,上网占据了在校大学生主要的业余生活,手机网络的普及更增加了学生在线的时长,学生不仅课余时间上网,上课时间利用手机上网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个别学生的状态已经到了离开网络就感觉无所适从的地步,这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单调,不少学生成为了“宅男”、“宅女”,甚至连交友也是通过网络。

网络交友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继MSN、QQ、飞信之后,米聊、微信等新的即时通讯(简称IM)开始出现,成为当前学生最喜欢的沟通方式之一。同时,如贴吧、人人网、校内网等社交网站(SNS)也是大学生喜欢的交际方式。然而,由于网络的主客体都以虚拟现象存在,过度依赖必然会使学生与社会疏离,影响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则更容易性格孤僻,感到孤独、焦虑、苦闷、压抑的生活消极的现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2信息获取的易得性,削弱独立思考创新

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加上Web2.0模式下的网站设计,加快了访问速度,用户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同时,搜索引擎多元化发展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搜索需求,使得人们搜索更方便,寻找信息的成本更低。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搜索引擎网民规模为4.70亿,网民使用率为79.6%。信息获取的易得性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但也容易导致信息滥用。目前,整个社会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群体也是如此,网上易得的资料,如不经过筛选、整合、消化、吸收,并加以思考和创新,就容易导致信息狭窄。现如今高校出现的抄袭、学术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快餐式的网络消费,使得学生不经过读书和思考、轻视老师教诲的过程而直接了解知识答案,甚至学生在做课后练习和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都会通过网络直接去搜索答案,形成了“有问题,找百度”的搜索引擎依赖现象,这种依赖性削弱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2.3信息的自由性,易使个性张扬无度

Web2.0网站的内容通常是用户的,用户同时成为信息的制造者、组织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它开放的平台让用户更多地参与进来,可以自由表达展示自我,这种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容易走向张扬无度的极端。当前,我国使用个人空间和博客的网民数量为4.01亿,博客之后,微博开始风靡,成为Web2.0时代的典型应用,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1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6%。由于方便,传播广泛,内容丰富,迎合了大学生表达诉求,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普遍,成为了他们追求个性、表达意愿的主要渠道。然而,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加上匿名的网络身份,使得语言暴力充斥网络,部分用户更是对匿名发表随心所欲、肆无忌惮。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支撑,心理防线脆弱,极其容易受到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他们也希望通过匿名发表,来宣泄负面情绪,对各种不满现象进行抨击谩骂,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缺乏对自我、对他人以及对知识的责任意识。

2.4网络文化多元复杂,价值标准屡受冲击

网络时代的信息纷繁复杂,随意与快速传播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需要有敏锐的辨识能力去筛选。网络信息为了博得超高的点击率,往往用劲爆的内容、浮夸的口吻来吸引受众,片面放大吸睛点,缺乏对事件全面客观的报道,大学生容易受此感染,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接受片面的信息来源。同时,网络在虚拟的世界里,往往缺乏主流意识形态,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标准,加上网络推手的推波助澜,网络恶搞、网络暴力屡见不鲜,甚至走向另类自娱自乐,出现了反常态的审美标准,出现了很多以丑陋、低俗博眼球的事件,道德底线、价值标准屡受冲击。大学时代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面对网络多元复杂的价值形态,面对“献丑”成为一种娱乐常态,大学生价值观难免会混乱。

2.5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娱乐性赶超工具性

网络资源提供了学习、休闲、娱乐、交友、购物等一系列丰富的应用服务,兼具娱乐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大学生的网络活动则主要集中在交友、查找资料、娱乐和求职等方面,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活动中娱乐消遣占76.4%,查找资料占12.2%,新闻浏览占8.1%,求职占3.3%。另有对大学生网络空间行为偏好的调查显示,有28%的学生把“看电影”排在首位,26%把“查资料”排在首位,还有20%、17%、14%,3%的学生则分别把“玩游戏”、“聊天”、“看新闻”、“网购”排在首位。可见,大学生在网络利用方面,娱乐功能远远赶超了对网络的工具性利用,学生把网络当作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和猎奇手段,对网络娱乐性的过度关注将减少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大学知识的习得和自我能力的提升。

3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及教育的对策思考

3.1优化学校网络服务,增加校内网络的影响力度

校园网相对外部网络环境而言,对在校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和引导更具优势,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干净的网络环境,能减少不良信息的侵扰,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园网使用效率低,校内网站门庭冷落,访问量不高,被边缘化现象明显,学校门户网站、校园论坛等关注度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网络建设落后,网站栏目陈旧、更新较慢、信息面窄、缺乏互动,内容吸引力不足、校园网链接速度慢等。于是,学生往往选择电信移动等宽带直接登录校外网,选择校外门户网站来满足需求。可见,要利用校园网来引导学生上网行为,首先得增加校内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优化学校网络服务。

高校校园网络平台的优化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校内网络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校内网站建设可以借鉴商业网站建设,在开放性、互动性、快捷性、服务性等方面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契合大学生的群体偏好和接受心理。网站设计可融入在线学习、即时通讯、讨论群、微博、个人空间、视频和搜索等功能,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网站要兼顾教育性和趣味性,才能增加吸引力和关注度,使其真正发挥教育引导功能。

3.2培养校园舆论先锋,形成校内网络文化正能量

校内网络文化属于大学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学校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舆论先锋来引领校园网络文化正能量。校园舆论先锋可以从德高望重的校领导中培养、可以从学术卓越的教授中培养、可以从优秀的一线辅导员中培养、还可以从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干部中培养,舆论先锋的网络行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传播力和示范作用。

以微博为例,校方舆论先锋典型的有学校官方微博、校长微博、学生主管领导微博、辅导员微博等,他们在微博中与学生互动为他们答疑解惑,传播客观正面的信息,将说教式的教育变通成为互动和沟通,来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他们关注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学生舆论先锋典型的有学生社团微博、学生微博公众平台等,学生微博公众平台指的是由学生发起建设,非学校官方微博,却有极高的关注度、在校内影响广泛,并最终成为学生默认的校内交流平台之一,比如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微博“培正风云”,粉丝数近3万,它倡导传播正能量,还原真实的声音,并带动了参与者和关注者也开始冷静客观地讨论回复,虚假激愤的声音越来越少,积极向上真实的声音越来越多。所以,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引导教师和学生干部成为舆论先锋,借助校园网络平台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引领校内网络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

3.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

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如何避免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道德通过内心信念和舆论发挥作用,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约束方式,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约束个人行为。高校需要增加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其次,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性,激发他们的内在精神动力形成自我规范,来约束自身的网络行为。目前,倡导自由的网络世界,道德规范很难强制性实行,“他律”功能还很难实现,如果没有自律意识,将很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突破道德底线。总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

3.4建设网络工作队伍,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与监督

网络中学生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想法和心态,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不满往往会通过网络来倾诉和发泄。学校应通过网络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意见,把他们的网络言行还原到现实中,疏导学生情绪,切实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网络工作队伍来关注学生网络动态。在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辅导员老师应该是网络工作队伍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大多都是刚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本身就是互联网的忠实使用者,具有通过网络了解监督学生动态的技能和能力,应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网络管理与监督工作中来,结合学校实际,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网络工作队伍。网络工作队伍应关注学生个人空间、微博等,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疏导,为他们答疑解惑,积极参与到学生网络互动讨论中,关注网络舆情,通过正确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结语

高校是学生意识形态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阵地,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和教育符合时展的需要。在Web2.0时代,应当有效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EB/OL].http:///wiki/Web2.0.

[2]百度百科[EB/OL].http://.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

[4]沈楚.web2.0时代加强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6669.

[5]郭钟琪.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空间行为引导策略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