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端理财市场“主导权”生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端理财市场“主导权”生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集合”这个被寄予太多希望、背负了“特殊使命”的理财产品,其问世,以及从当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它必将对国内的理财市场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一直以来,券商理财的处境都十分尴尬,从整体规模和产品数量上相对难以撼动公募基金,而在渠道优势等方面又明显落后于银行理财产品。而现在,“小集合”这个被寄予太多希望、背负了“特殊使命”的理财产品,其问世,以及从当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它必将对国内的理财市场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资产管理新路径

事实上,“小集合”也属于国内刚刚起步的财富管理业务的一类,受分业经营管理限制,国内券商能够提供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范围内。今后,券商在立足于经纪业务的同时,将重点挖掘财富管理市场,建立高端和私人业务服务体系,其核心是培养一批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判断准确的财富管理专家。

而财富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使券商收入从传统的佣金模式过渡到服务收费模式,目前国际通行收费标准是按客户资产规模的2%收取年费。专家指出,基于收费模式的财富管理对券商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使得券商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使券商不再只是依赖于短期交易的佣金收入。

那么,与备受市场诟病的公募基金单纯依靠收取管理费为主的盈利模式相比,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的转变,比如东方红4号、5号计划等产品已在试行单纯收取盈利提成的盈利模式。如此以来,被公募基金行业视为生存根本的基于资产规模的管理费收入,也将逐步退出券商资管业务的核心舞台。

不仅仅是盈利模式的转变,“小集合”的优异表现或将促使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走“品牌化”和“精品化”的路线。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斌就曾表示,公司将走“精品战略”和做“受人尊重的企业”,即在保证每只理财产品品质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在控制产品规模的情况下,保障产品业绩,为投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

随着东方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两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在的成立,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纪元。过往由公募基金专户、阳光私募主导的中高端理财市场,开始进入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争夺高净值客户

去年,券商资产管理凭借“小集合”的优异表现,赚足了眼球。这也让很多投资者按捺不住,想要跃跃欲试,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在投资理财上,多了一条选择的大渠道。

由于目前阳光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专户理财的门槛基本都在100万元以上,而券商资管的产品有10万元起步,这将有效填补10万元到100万元这一市场份额的投资需求,而这部分市场目标客户人数众多,无疑将成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在规模上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筹码。

业内人士指出,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其机制灵活、产品设计约束小、风控机制严格的优势,相比同台共舞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从而有望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市场蛋糕逐步做大,在新的平台上开创理财的新时代。也正是看好这块市场蛋糕,除了东方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之外,其余各大券商也在积极筹备各自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如光大证券等。

据了解,目前券商普遍成立财富管理部门,主要就是盯住百万级别高净值客户理财业务。从长远看,券商“小集合”产品的发行将加剧高净值客户的争夺。

布局人才资源战

除了对高净值客户的争夺,随着券商理财的崛起,或将带来一场对人才的争夺大战。

由于薪酬水平远低于公募基金,激励机制又不如私募,多年来,生存在这种“夹缝中”券商资管业务在着实留人乏术。也因此,券商资管被业内戏称为基金与私募的“黄埔军校”。

然而,这种状况正在被逐渐改变。近三年来,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受重视程度在逐年升高,各家券商新增产品数量都一直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去年券商成立资管子公司的制度“破冰”,券商在发展资管业务上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许多券商在业务投入尤其是人员薪酬上加大了力度。

从薪酬水平上看,资产管理业务的人员年度现金收入的增长率达到27.3%,这个数字虽然低于券商整体的平均薪酬增长率,但与其业务收入增量相对而言,它的增幅是相对较高的。

而作为资管核心人才的投资经理,“身家”自然也是直线攀升。上海某中型券商的资管部门负责人透露,公司投资经理的平均年薪已经过百万,“国内一线券商的相同岗位还要更高。”

据太和顾问调查数据显示,资管业务总监的年总薪酬平均值在145万。显然,百万年薪已不是基金经理的“专利”。

“目前国内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对企业的财务业绩贡献还处在非常有限的水平,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券商已经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争抢这块人才资源了。”太和顾问金融行业HR数据咨询业务负责人蒲世林告诉记者。

事实上,券商资管薪酬的快速提升,除了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高流动性下的行业人才紧缺。券商资管薪酬的看涨,或许将加剧行业人才的争夺战。

“一对多”扩容受阻

同样针对百万级别客户,同样主打绝对收益,券商“小集合”无形中成了基金“一对多”最大的竞争对手。据了解,未来券商“小集合”有望从审批制转为备案制,基金业人士认为,一旦实施,将对基金“一对多”发行造成很大的压力。

“券商有数量庞大的理财顾问人员,可以随时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目前‘一对多’客服刚刚起步,基金发行意味着分享别人的资源,所以基金在高净值客户资源方面不占优势。”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告诉记者。

这位市场总监认为,以往银行与券商的高端客户之间,风险承受能力泾渭分明,但是近几年出于资产配置的考虑,参与证券市场的银行高端客户越来越多,它们彼此间的客户重合度在增加。“高净值客户比例增长不快,券商产品发多了,基金拓展势必难度增大,可能大家都在五六千万规模左右徘徊。”这位市场总监说。

而据了解,竞争对手的增多,或会令一些“一对多”业绩不佳的公司减小发行的频度,目前一些公司已经调低了对“一对多”部门的发行规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