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掘探讨悟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掘探讨悟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考点诠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能力要求如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F级。

【题型解析】

1.文本研讨式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主要依据文本,考生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及要求,或拓展或借助已有知识或材料的要点作答。

示例:(2013年四川卷《负重的河流》第18题)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你的思考。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探究的题目,在思考时应紧紧抓住探究的主要方向即“河流与文化的关系”,同时要紧紧把握探究的出发点即“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此,考生可就“河流与文化源头”“河流与文化传承”“河流与文化魅力”“河流与文化繁荣”等方面进行探究。同时一定要谨记“结合文章”进行探究,不断挖掘,言之成理,力争探究有深意。

参考答案:示例一: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示例二: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塔里木河的率直坦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文化人格的写照。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存的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的文化意义。

2.知识积淀式

高考是对考生所学知识、能力、态度、方法及其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全方位检测。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检测的重点。探究性试题达到了对二者考查的有机统一。此类试题探讨的对象常常是考生在课本中接触得比较多且较为熟悉的,但如果仅有课本知识,又很难写出有分量的答案,还需考生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示例:(2013年北京卷《浙江的感兴》第20题)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具体阐述。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即文本用来塑造形象,表现主旨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就是分析文本运用了什么样的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可以从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人称使用、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渲染、烘托、对比、抑扬、衬托、虚实)、修辞方法等方面入手。就本题来看,考查的主要是对表达方式的探究。

参考答案:“一切景语皆情语”,指对景物的描摹都是为了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抒情才是目的。作者书写的是对浙江的追忆和游历,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文章其实就是为了抒发对故乡浓重的赞美之情,赞美这里的山水风物,人文情韵。如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严谨、素净,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鲁迅的艺术素描朴质,温情。他用笔经济,勾画实在处境,有抒情气氛。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严格而宽厚,充满深情,是魅力之源。浙江人杰地灵!洗涤红尘,让人感到清爽。西湖多变,明媚,更显清幽,西湖淡雅天然,素描淡妆。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同样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社会、生活探讨式

这类题目不光考查考生的知识,还考查考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考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转变考生的学习方式,使考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示例:(2012年北京卷《心灵的篝火》第19题)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犹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解析:本题首先要联系原文,谈谈对殉难登山者的身份性质的感受,然后再联系现实,对“当代社会悲剧英雄”进行一番理解,由此,我们可以将二者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题干中的“有人认为”只是一种观点,考生可以选择支持也可以选择反对,只要通过上文的二者比较能够言之成理地得到自己的答案即可。同时,在解答此类题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参考答案:在殉难的登山者和夸父身上都体现出人类强大的意志力,即使失败,他们也是英雄。因为他们为了梦想,挑战极限、顽强奋战的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永恒,不断激励人们前行。就如布鲁诺挑战教会权威,为真理而被活活烧死。而今的我们都懂得社会风气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一己一人之力能行,但依旧有人不遗余力,打假揭贪,常遭打击报复。但他们的失败就是悲剧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能看到这些人的奋斗迎来的胜利曙光,人类总会继续前人未竟的事业。

4.创新发掘式

创新发掘式题目实际上彰显的是学生的思维个性和独特理解,充分体现了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当然考生在面对此类题目时切不可一味求新,求奇,信口开河,同样需注意从文本进行生发解读,把握作者隐含在文本中的情感倾向,把握其内在的规定性。

示例:(2013年天津卷《胡杨人家》第20题)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解析: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

参考答案:不应删去。这样细致的描述更能体现出额济纳荒漠历史的悠久及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读者的心中不自觉地升腾起对它的敬重和景仰之情。

【热身演练】

我想融进秋天里

依 芳

雨,像要赶赴一场秋天的盛会,又像是要祭奠着夏去的忧伤,急急的,惶惶的,毫无条理地从上面倾泻而下,一下子便湿了尘土,润了空气,冷了衣衫。我像一个被邀请参加盛会的见证者,在这雨和大地亲吻的一刹那,突然从睡梦里醒来,听着它们亲昵的诉说,看着它们热烈的拥抱,竟有着与它们一样的惶恐与感慨――又一个夏天过去了呀!又一个雨季过去了呀!又一个旺盛的青春过去了呀!

我在窗前静静地听着,竟像是一个听房的人儿心中有着丝丝的窃喜,那叶子的劈啪声,那雨的滴答声,那风儿的呼呼声,依旧掩不住秋虫的鸣叫。仔细听,真的有一只秋虫躲在哪里鸣叫呢,它是为雨的到来欢心吗?还是唱给另一只秋虫的情歌?那雨声和着虫声,听起来真是惬意得很哦,难怪古人听到了都要把手中的书放下,要细细倾听着秋天的吟唱呢!

雨,起起伏伏地下着,秋虫却是一声接一声地鸣着,风透过纱帘来到屋中,不由得让我这个偷听者感到一阵阵的凉意。一场秋雨一场凉啊,我真的闻到了寒冷的味道呢。

对于秋天的到来,我是喜欢的,也是感慨的,但我又是说不出什么的。我只能用笔,用我笨拙的笔记录下当时的情景,可是我发现我的笔越来越滞涩了,我常常对着昏黄的灯发呆,眼见着那时光由左边到右边,由白天到夜晚,由春天到冬季,又由青春到白发的移动,我却只能这么看了它,由了它。可是我心里真的是好急啊,我希望能够留住时光的脚步,哪怕只是片刻也好啊!我希望能够做一些事情,比如像风那样尽情地舞一次,比如像花那样尽情地开一次,比如像鸟那样在蓝天里飞一次,比如像……或者,就像云那样地飘飘也好啊,远离喧嚣,远离凡尘,无忧无虑,无欲无求……

于是,我就使劲啊!努力啊!拼搏啊!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只想有个很好的工作,等我有了顺心的工作就想有个美满的家庭,有个知我疼我的爱人;有了爱我的丈夫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后,我又想要事业成功,想要汽车洋房,想要金钱;现在我又想成名,想当作家,拼命地迷恋上了文字。

我的文字是为什么写呢?我不知道。我总是问别人,我的文字好吗?喜欢我的文字吗?说喜欢我就兴奋,说不喜欢我就难过。那颗贪婪的心啊,总是让我无休止地忙碌、追逐,而那些永不满足的欲望,总是让我患得患失,感觉抑郁。若这些我都拥有了,我果真会满足吗?果真就快乐了吗?可我除了一身病,到现在仍然一无所有。没有汽车,没有洋房,没有功名,没有金钱地位。到目前我的文字也没有一篇上过大报纸大文刊,仍然只静静地躺在我的博客里。

可是,你看我的家多么地温馨啊!夜深人静,丈夫在梦中呢喃,女儿在梦中微笑,我可以坐在心爱的电脑前打字,也可以安静地站在窗前欣赏夜色,陪伴我的有丈夫的酣声、女儿的笑声,还有那热热的加了红糖的茶。

外面的雨多好啊!痛痛快快,淋漓尽致。那秋虫唱得多好听啊!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九月了啊!朋友,九月啦!金色的秋天到了呢。叶子要变红啦,山川要换色啦,果实要熟透啦,那些玉米啊,高粱啊,花生啊,红薯啊都要收获了。很多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不去管啦,我们的字也可以暂时不去写啦,赶紧到大自然中去吧!到田野里去吧!到乡下去瞧瞧吧!城市只会带给我们忧伤,只会带给我们欲望,哪里寻得见秋天的美丽呢?

雨下得更欢了,秋虫唱得更好听了,我不由得站起来,走出门,走到它们中间去,成一只虫,成一场雨,成一个灿灿烂烂的秋季……

1.请根据文本,探析“对于秋天的到来,我是喜欢的,也是感慨的”这句话的涵义。

答:

2.作者说“城市只会带给我们忧伤,只会带给我们欲望”,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1.秋天的到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独特而美妙的风景及音响,如雨的滴答声,风的呼呼声,秋虫的鸣叫声,让我身心愉悦而惬意,这是一种独特而非凡的感受,但与此同时,秋天的到来也意味着岁月的年轮又转过了一圈,时光已在我生命中悄悄溜走,在逝去的年华中陪伴我的是无休止的忙碌、追逐和那些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都让我的内心感到有些迷惘和遗失。

2.观点一:同意这种看法。城市生活繁杂、喧嚣、势利。城市让人无休止地忙碌、追逐,使人忧伤、抑郁。大自然则与之不同,它能让人像风那样尽情地舞,像花那样尽情地开,像鸟那样自由地飞,远离喧嚣,远离凡尘,无忧无虑。

观点二:不同意这种看法。作者之所以这么绝对地说,是站在某个角度来说的,带有某种感情的个人意见而已。城市有城市的特点,我们不能只看到不足,而忽视它的优势。城市的发展,是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英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