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日语学习中的母语干扰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日语学习中的母语干扰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母语的干扰是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障碍之一,本文从语音、书写、语法、文化涵义四个方面来研究汉语给日语学习带来的干扰,以求利用中、日两种语言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克服母语的干扰,给日语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健词】干扰;日语;汉语

日本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目前,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仅次于学习英语的人数。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受着母语的影响,那些有碍于日语学习的母语影响若不有意识去克服、改正,就很难在早期形成良好正确的读、写等日语学习习惯,某些日中文化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与日本人人际交往的失败,这一切都将成为日语学习、运用的绊脚石。本文拟从语音、书写、语法、文化涵义四个方面研究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时存在着的母语干扰。

一、语音问题

正确的语音是学习外语的语言表达基础。

汉语普通话字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上声的音拍时间较其它三调长一些,而日语的语音单位是假名音拍,每个假名的音拍长度均是相等的,在读单词、说句子时,学生易受普通话的上声影响,将高声调的假名错读成长音。比如,将本该是“叔叔”的发音读成“爷爷”的发音,将本该是“女子”的发音读成“上司”的发音。

拨音,也是令人头痛的读音。汉语中的“森”、“新”等一些带有鼻音的字均是一个音拍,而日语中的鼻音―拨音,却要独自占一个音拍,与前一个假名一起合读成两个音拍。初学者易像汉语的鼻音字一样,把拨音与上一个假名约音成一个音拍,是不正确的。如“新年”一词汉语中为两个音拍,而相同的这两个汉字在日语中却要读成四个音拍,唯有这样,发音才纯正、自然。

促音也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语音现象,汉语中每个字与上一个字、下一个字之间没有间隔,而日语中的促音却要有意空出一拍,并且下一音要发成爆破音。这一点若不留意,依照汉语习惯,就会将日语的“夫”(丈夫)的读音错读成“音”(声音)的读音。

二、书写方面

文字表达的方法是书写,正确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书写不规范,日本人看起来就如同看天书。日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有假名和汉字两种,虽平假名、片假名分别缘于中国的草书及楷书偏旁,汉字也是从中国传人的,但均不可掉以轻心。片假名虽缘于中国汉字楷书的偏旁,但是在形态上也有不同,这就要求中国学习者不要依靠汉字书写习惯而想当然,而要仔细察看,认真模仿。

汉字方面更是复杂。中日两种语言字形同而词义不同的例子已被许多人认识到,比如,日语汉字“手纸”译为汉语的“书信”;日语汉字“丈夫”译为汉语的“结实”;日语汉字“大丈夫”译为汉语的“没关系”等等。单从字面上看日汉相同,但若将日语从汉语的角度去理解运用,天知道要闹多大的笑话。因此决不可恃中国人佳汉字而去随意曲解日语。

字体上来说,虽然有些日语汉字或与汉语中的简化汉字相同、或与繁体汉字相同,但是相当一大部分汉字却是看似相同,实则有别,有些甚至是秋毫之别。比如,汉语中的“舍”、“口”上面是“干”,日语中却是“口”上面是“土”;汉语中的“步”、“纸”,日语中分别把下方改为“少”、把右边改为“氏”。再如,汉语中的“机”,在日语中简体、繁体都存在,但却意思不同,表达法也不同。由此看来,写法上必须谨慎汉语汉字长久以来形成的印象,马虎不得,混淆不得。难怪有些中国学生说,之所以写错日语汉字,是因为懂中国汉字。

另外,书写汉语时,每个汉字均是相同大小,而在日语中,促音、拗音的写法却要比正常假名小得多,它们均位于上一假名的右下方。如若依照汉语写法,将促音、拗音假名写大了,那么“病院”等词的假名就要与“美容院”等词的假名相同了。故此,日语假名书写规则有一条是“该小不可大、该大不可小”。

三、语法方面

日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相比差别也不小。最为常见的成份在句子中的顺序,汉语中一般是主谓宾顺序,日语中却是谓语在后,汉语中否定句时,否定词放在动词前,而日语中却是否定词位于整个句子的最后,有数量词修饰动词时,汉语是数量词位于动词后作补语,日语却是数量位于动词前。比如,“我看书”、“我不去”、“我拿了三块蛋糕”三句的日语句式应是“我书看”、“我去不”、“我蛋糕三块拿了”。这类日汉句式结构的不同,需要中国学生花些精力,有意识地去克服母语干扰,因此,要适应下来决非一蹴而就。

日语中的助词、虚词是不胜枚举的。句子的各种成份、时态的表达主要靠这些助词、助动词来表达出。比如,日语中动词、形容词的各种时态都是运用不同的助动词来表现;主语后面、宾语后面、时间状语后面、地点状语后面接上不同的助词,语气就不同,这种多变、复杂也是汉语助词所不及的。真可谓“日语的助词、助动词多如牛毛,最难掌握。”

四、文化涵义方面

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不同,中文和日文在表达上也有很多差别。

一些词语日汉指代意义相同,但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却不同。比如,汉语中第二人称词“你”,中国人之间频繁使用,日语中却只用在恋爱中的少男少女之间的互相称呼,以及妻子偶而对丈夫的称呼。否则,对听话人来说是不礼貌的,日本人习惯是以听话人姓名之后加上敬称的方法,来代替第二人称代词的作用。再如,数字“四”、“九”在汉语中带有“事事如意”、“长久、永久”等褒义色彩,但在日语中却是“死”、“苦”的谐音,属于不吉祥数字。

日本人的讲话方式多采用暖昧语气,尽量不与对方争辩,当有些话如果考虑到说出来会令听话人难堪时,往往只说上半句,留有余地,让对方去推测、说出后半句。故此,日本人多用推测词代替断定词,拒绝时采用婉拒。这与中国人的坦诚直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话不拐弯抹角等美德迥然不同。因此,在交际中如果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讲日语,日本人听起来就会感到虽合乎语法,但却不快。

在某些成语、惯用句的表达上,文化干扰现象更为普遍。比如,中国的“洗手不干”、译成日语时,就变成“洗脚不干”,大概是因为中国大陆多早田,农耕后洗手,而日本水田多,农耕后要洗脚的原因吧。所以,成语、惯用句若单从字面去讲、去理解是行不通的,中国学生应撇开自己的母语习惯表达,去寻找对象国最贴切的习惯表达,只有这样,语言才不失其韵味。

中、日两国虽一衣带水,具有悠久的文化交往史,但是语音习惯、文字表达及格式、文化现象等方面的差异还是甚大的,中国学习者只有有意识地去克服母语的干扰,认真仔细地深人日语中去认识、理解、掌握日语的特征、特点,才能学到自然、纯正的日语。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仁田羡雄.文の研究(上、下)[M].くろしお出版,1995.

[3]亨奎.日本の条件表の研究中国者の日本学者の立から「日本教育(日本教育会),1993.

[4]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5]刘月华.现代中国语文法总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6]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