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梧桐意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梧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李清照词作中有五处使用了这种意象。梧桐见证了李清照细腻多变的情感流程,同时也铭刻了女词人点点滴滴的情感印记。在这些词作中,梧桐无一例外地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李清照词作;梧桐意象;古典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082-03
“古人言情,喜托物言志。得意幸福之时多是杨柳春风,忧伤寂寞之时则是雨打芭蕉。”其中,梧桐这一秋日早衰植物多被用作寄托寂寞之象。如“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锁窗寒》),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晏殊《清平乐》),又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苏轼《卜算子》),再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最显工巧的则属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文学创作非常丰富。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李清照著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但这些著作都已失传。现在我们看到的李清照著作,都是后人辑录重编的。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纵观易安词,梧桐并非偶见意象,《漱玉词》中有五处都使用了梧桐意象。在这些词中,梧桐见证了女词人细腻多变的情感流程,同时也铭刻着女词人点点滴滴的情感印记。下面,笔者将一一作以分析。
词作一: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请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念奴娇》
此词一本调名作《壶中天慢》,选本题作“春情”或“春日闺情”。根据词意,属早期词作,应作于南渡之前。李清照18岁时嫁于赵明诚,婚后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由于当时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赵明诚不得已长期出仕在外,与李清照聚少离多。李清照独处深闺,每当春秋闲暇,离愁别绪便常常涌上心头。这首词便是这种心绪的集中体现。词作使用白描手法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生活场景:丈夫出仕在外的一个春天,风雨连绵,阴晴不定。词人独守深闺,离情万种。她欲饮酒赋诗,又怕招来闲愁;欲寄万千心事,又恐传递无人;欲倚栏远眺,又觉娇慵无力;欲拥被独卧,又感到被冷香销。词作中情感的流程始终与天气的变化相适应,融情入景,浑然天成。从“清露晨流”开始,词中的情绪开始发生变化,词境为之一变,显得清空疏朗、低徊蕴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一句虽引自《世说新语·赏誉》,此时却与词人的心境完全一致,仿佛“景由情设”,与《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道君曲》“中庭有树,自语梧桐,推枝布叶”有异曲同工之妙。寥寥数语,描绘出庭中梧桐怡然自得之态,好似一位翩翩美少年,立于中庭,同顶盖天,青色的树干虽稍嫌纤细却挺拔向上。我们仿佛看见了它新抽的叶芽,听见它在微风中轻轻地吟笑,毫无媚态的气骨足以与魏晋名士相媲美。它如同女词人心中的一种思念,不停地长大,而且挺拔向上,充分体现了易安词早期的轻盈妙丽。
词作二:
草际惊蛰,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
这首词《历代诗余》中题作“七夕”。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在七夕佳节夫妇不得团聚的难言苦衷。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又别称为“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春神姿于月夕”直接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星期”与“月夕”是一年四季中与亲情、爱情相关联的最美好、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就是在这样的夜晚,词人更加思念求仕在外的丈夫,她借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隐隐抒发自己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词作从七夕着笔,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夸张地认为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因为“惊蛰”而“惊落”。此处的 “惊”字,使梧桐具有了诸多生气,它仿佛成为诗人灵敏心境的外在表象。不同于秦少游在《鹊桥仙》中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现出的理性之思念,李清照意欲最直观地展现自己的内心: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夜晚,长时期的两地分居使她对丈夫的思念是如此强烈,她无法入睡,因而“清晰”地听到 “草际惊蛰,惊落梧桐”。梧桐飘落之轻,反衬出词人睡意之浅。因此,本句虽写梧桐惊落,实则是词人为惊蛰所扰。此处的梧桐,俨然成为词人的化身,淡淡的哀由此渲染开来。
词作三: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幕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
这首词作于南渡之后。当时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文物遗散等种种打击,又目睹了敌兵入侵、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故在词中表达出深深的忧患意识和满腹的惆怅凄迷。这首《忆秦娥》可以说是李清照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人生命运的巨变,引起了李清照心境的巨大变化,她的词作也由前期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变为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也由明快轻亮变得灰冷凝重。这首词上阕写景:登上高高的楼阁,凭栏远眺,映入眼帘的是绵延起伏的群山和平坦广阔的原野以及笼罩一切的薄薄雾霭。在这样一种情境中,词人听到远处军营中隐隐传来的阵阵号角,国家的危难、民族的危亡又一次使她感到沉重。下阕,词人的情绪更加低沉,具体表现为“情怀恶”。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一切美好烟消云散,国破家亡、背井离乡,如今连人身安全都无法实现,尊严更加遥不可及。无尽的辛酸一并涌上心头,此人看见阵阵秋风吹落了梧桐硕大枯黄的叶子,这阵阵秋风吹落的何尝不是词人对已逝美好的深深怀念。因此,这个梧桐在词作中就有了特定的意义:它如同词人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可以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事物,追求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然而,这样的境界追求与现实社会产生了种种冲突并转变为磨难一并倾泻在女词人的身上,它来得是那样急,来得是那样快,来得是那样猛,使人难以承受,如同秋风之于梧桐。因而,“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梧桐落叶在词人精神、感情上产生的共鸣。同时,落叶后的梧桐更显清疏,也蕴藉了词人孤标傲世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