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四个方面将学生情感融入认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四个方面将学生情感融入认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掌握、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主观努力,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情感的运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四个方面入手将情感融入认知,在认知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形成。

[关键词]兴趣;自信心;情感;习惯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使观察鲜明、思维积极、联想活跃,从而强化记忆,使各种智力因素都处于全面的竞技状态。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属无意识;而间接兴趣则属于有意识的,指本来并无兴趣,但通过教育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或与自身的联系,学习兴趣随之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学习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之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独立帮妈妈买东西,在实际的购物情境中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自信心的树立

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心理因素,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是在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决定了其自信心的不稳定、不持久。同时,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对于困难和失败的耐挫力不强,经不起反复、连续的打击。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成功,形成良性循环,反复体验成功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乃至人格的养成。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视困难与挫折。

三、情感的运用

学生的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认知与情感协同活动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许多认知障碍往往可以从情感因素中找到根源。记得笔者在教学一年级“比较两种物体数量多少”时发现,尽管再三强调,学生常常还是说漏“谁和谁比”。后来经过认真分析,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引起学生要说“谁和谁比”这句话的注意和需求。所以,出示两种物体的数量图后,学生以为“谁和谁比”已经很清楚地表示出来了,似乎没有再说的必要。情感因素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于是笔者针对原因调整了教学方案,先只出示一种物体的实物图,比如:5个苹果。问学生:“苹果的个数怎样?是多还是少?”学生说:“一堆苹果不能比多少。”笔者再出示3个梨的实物图,问学生:现在苹果的个数是多还是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举手说:“苹果的个数比梨多。”然后,笔者在苹果和梨的图下出示6个橘子的实物图,仍问学生:“现在苹果的个数是多还是少?”学生脱口而出:“苹果和梨比,苹果的个数比梨多。苹果和橘子比,苹果的个数比橘子少。”由于注意创设认知情景,激起了学生的认知需要,使学生对认知重点体验深刻,在认知与情感的交融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训练学生要学会听教师说,还要会听同伴说,更要会听自己说,不能只听,在听中思考,在听中质疑。总之,“听”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

2.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注意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进行抽象概括,在复杂的问题情景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3.养成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学生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教师可通过整理单元知识这一途径进行培养,每学完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布置学生自己把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也就是阅读课本的过程。

4.养成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习惯。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训练学生看着情境图用完整的话编数学故事,表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用完整的话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