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家岗地区沙三段成藏规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家岗地区沙三段成藏规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针对王家岗地区沙三段勘探程度低的特点,本文在对该区沙三段烃源岩特征、储盖特征、圈闭条件以及油气成藏过程的综合分析,确定了该区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为下步该区滚动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烃源岩;圈闭;成藏模式

中图分类号:B811.1

王家岗地区沙三段截止2012年底,在通61等5个区块上报探明储量368万吨,占王家岗油田总探明储量的8%,是一个勘探开发程度都很低的层系。该区北邻东营凹陷的主要生油洼陷――牛庄洼陷,西北以纯化油田与博兴洼陷相隔,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并可能接受不同方向、的油气。该区是下步滚动勘探的主要目标区。

1、油气成藏条件

1.1、烃源岩特征

研究区邻近各洼陷只存在沙四上、沙三中下亚段两套有效油源岩。

沙四上亚段生油岩以灰质页岩、灰色白云质泥岩、深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油页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膏岩,富含生物化石。这套生油岩系有机质丰富,可溶性烃含量高,干酪根类型有利于生油,生标主要表现在沙四上生油岩具有较强的植烷优势,姥/植比均小于0.5;具有丰富的伽玛蜡烷,伽玛蜡烷/C30藿烷均大于0.5,部分样品达到1.0以上。

沙三段生油岩中,姥鲛烷占优势,姥/植比均在0.5-1.0之间,具有微弱的伽玛蜡烷,伽玛蜡烷/C30藿烷均小于0.2,且自下而上三个亚段的姥/植比依次递减,伽玛蜡烷/C30藿烷依次变大,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

凹陷南部的博兴、牛庄洼陷沙四段烃源岩伽玛蜡烷含量较北部高,T m/Ts总体也较大,反映了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差异;对于沙三段烃源岩来说,博兴洼陷的伽玛蜡烷含量较其它洼陷的低,反映了各洼陷在沙三时期沉积环境中盐度的变化。

1.2、储盖特征

沙三上孔渗相对较高,以中高孔和中高渗储层为主,储层物性对含油气性没有明显制约关系。沙三中上部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坝砂体属于中孔、中深储层为主,储层物性对含油性影响也较小。但沙三中中部及下部的薄层砂体物性相对较差,对含油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前面分析可知,本区沙三下至沙三上的7套四级层序中,沙三上砂岩发育程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储层条件,但泥岩盖层条件相对较差。沙三中、下地层中砂岩发育程度较弱,泥岩盖层条件相对较好。

1.3、圈闭条件

受T-R型层序沉积的控制,该区沙三段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河口坝沉积的细、粉细砂岩为主要储层,滑塌砂体为沙三中下部、沙三下靠近洼陷区储层。三角洲前缘支流间湾灰色泥岩为沙三上有效盖层,前三角洲深灰色泥岩、半深湖深灰色泥岩为沙三中、下有效盖层。西部通4、王56、北部王29、通3、中部王23、官1、通10、东部王斜128大断层以及南部的王109等规模较小的局部控块断层的活动在该区形成了鼻状为主的构造,并对油气运移、聚集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从而在该区形成了以断鼻为主要构造背景的构造岩性圈闭。

由于沙三段中上部砂层相对发育,而大断层延伸规模有限,同时断层两侧岩性配置关系多样。另外,构造线平直且与断层斜交,形成断鼻圈闭的区域又主要分布在王家岗中隆带上。综合认为,该区沙三段没有形成大规模油气聚集的断层封堵条件,所以有效圈闭只发育于局部区域,难以形成大规模油气聚集,油气成藏一定程度上受控于宏观构造背景下砂岩的分布范围。

2、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2.1、油气成藏模式

2.1.1、沙三上油藏模式

通61块沙三上油藏与沙二段油藏基本上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即均为逆牵引滚动背斜特征,控块断层下降盘被调节断层切割复杂化,分割成屋脊-断块-断鼻三个油气成藏单元,形成以构造为主的油藏分布,包括屋脊式油藏、断块式油藏、断鼻式油藏

2.1.2、沙三中油藏模式

根据东营南坡东段王家岗地区中隆带西坡、中隆带、中隆带东坡以及八面河地区沙二段-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沙四段的油藏发育及分布特征,建立适合该区的油藏模式图,图中显示,该区沙三中形成的油藏以断层与岩性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为主。

本区沙三中下亚段以及沙四段烃源岩的成熟度指标较低,即生油潜力较小,油源主要来自洼陷带生排烃运移的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成为制约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断-砂组合在该区联合输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靠近大断层尤其是油源断层附近或者骨架砂体构造脊附近的圈闭成藏的可能性较大。

2.2、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综合以上研究认为,沉积微相因素在该区沙三段油气成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藏的井钻遇的沙三段微相类型多数以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微相、冲刷水道微相为主,个别的微相类型为席状砂或河口坝侧缘。

根据统计的17个成藏井点统计,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①断鼻圈闭型,代表区块为通61块。②冲刷水道被断层切割型。③前缘砂体被断层切割型,代表区块为王541块。④其他类型,包括王19块、王1块、王90块、王斜114块等

2、结论

(1)通过构造、圈闭及油藏叠合研究,本区发育以构造控制的油藏以及断层与岩性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

(2)明确该区沙三段四种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思田.含能源盆地沉积体系.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2. 冯增昭.沉积岩石学(上、下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3. 黄蓉. 东营凹陷南坡东段骨架砂体发育特征与油气显示的关系.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3月Vo l. 17.No. 2。

4. 李阳、蔡进功、刘建民.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沉积学报.2002. Vol. 20 No. 2。

5. 姜在兴、操应长等.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亚段T-R层序特征及成因.2003. Vol. 27 N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