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语学习者语码转换现象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语学习者语码转换现象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真实语料对语码转换这一现象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发现:语码转换具有保全对方面子、顺应对方话语和语境化暗示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及确定社会身份、社会距离以及顺应社会文化规约与道德标准的外部社会动机等作用。

关键词 真实语料 语码转换 内部心理机制 外部社会动机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Code-switching Phenomenon Exploration

――Take Psycholinguis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for example

CAO Zhiyo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epartmen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inguis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through real corpus of code-switching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covery of this phenomenon: the preservation of code-switching with each other face, the other words and contextualized conform intern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implied and determining social status, social distance, and conform to the cultural norms of social and moral standards such as the role of external social motivation.

Key words real corpus; code-switching; intern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external social motivation

0 引言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具有双语或多种语言变体的人们经常会在谈话或者语言交流中进行两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这种社会现象称之为语码转换。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句子之间或者句子外部。社会语言学家还认为,谈话者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变体,由于每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一样、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的差异等原因,谈话者经常会在标准语和非标准语、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之间进行灵活变换,使自己的语言更适合交际的社会环境,从而使交际得以成功进行。

1 概念界说

语码转换是语言交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20世纪以后得到快速发展。笔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的研究角度有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

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将社会因素成功引入了语码转换研究的视野,并且这些研究将语码转换看作是语言学习者内部心理机制主导的一种社会行为,这种对语码转换和社会因素之间宏观关系的探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本文致力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弥补他们研究的不足,通过从日常语言交际中收集大量的真实材料,着重对普通话和地区方言两种语言变体之间的语码转换的内部心理与社会动机进行分析研究。

2 内部心理机制

2.1 语码转换与“面子理论”(face theory)

面子,指的是人们在大众交际中的自我形象。一般来讲,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都不希望丢掉面子,同时也希望自己不损害他人的面子,他人也能照顾自己的面子。国外语言学家Brown& Levinson(1987)认为,日常交际中很多言语行为蕴含着的一个共同点是能照顾对方的面子。这其中的面子既包括积极的形象(positive image)也包括消极的形象(negative image)。积极的形象就是对自己方建立联系,消极的面子就是尽量不强加于人。在和他人交流时,说话者与听话者应该坚持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为了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说话者应该采取礼貌(politeness)的策略,这就要求说话者尽量与对方的语码保持一致。

2.2 语码转换与“语言顺应”(speech conformity)

同一语言社区(speech community)的人语言往往也相似,但是语言的相似性是其经历相似性的基础。R.A .Hudson(1996)认为,人们通过语言来判断是否与对方同属于一个言语社区。我们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一方会使自己的语言努力向对方靠拢,以减少双方在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从而巩固自己与对方的社会关系。Giles(1997)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说话者为了获得对方的赞同、批准或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常常会调整自己的口音(accent)、讲话速度、手势等言语风格,以便与对方的话语风格一致;说话者也会有意强调自己与对方不同的言语风格以拉开与对方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表明自己与对方属于不同的言语社团,显示自己优越的社会背景与社会地位。

2.3 语码转换与“情境化暗示”(contextualization inference)

Wardhaugh(1998)提出“情境化暗示”,指出说话者在谈话的过程中,有意通过语码转换的手段向听话者传递隐含信息。听话者通过个人的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对方给予的信号加以推断,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3 社会影响因素

语码转换受交际背景、交际话题、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信息交流渠道、交际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语码转换象征着说话人的受教育程度、种族、社会地位、双方的社会关系等。语码的选择实际上是身份、社会角色、权势和态度的协商与选择。

3.1 语码转换与身份认可(identity acceptance)

Wardhaugh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谈话者的场景因素,体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教育水平、政治观点等许多方面的社会阶层的特性在长时期内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行为。比如在2013年的武汉知名高校硕博相亲会中,留学美国的一名男嘉宾在一名心仪的女生面前是这样自我介绍的:“你好,我是 Andy Zhang,张文冰,我是doctor,在美国,doctor有两个办法可以达到:medical doctor和professor,我两种都有拿到,所以念了好久才到这个程度 。”这里,男嘉宾反复将自己的名字、职业转换到英语主要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海外教育经历,同时突出自己的身份和职业。

3.2 语码转换与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交际语言学家 Dell Hymes(1974)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努力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交际双方通过语言来明确相互的社会关系,将自己归为某一社会集团的一部分,最终促成交际双方都参与的言语事件。这说明语言既有表意功能,也有人际意义。人们常常使用语码转换来表明或确认与交际方的社会关系,靠近或疏远对方。

3.3 语码转换与社会规约(social conventions)

笔者发现,说话人从使用一种语码转而使用另一种语码是有社会意义的。Myers Scotton(1993)用标记性模式来解释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功能。她将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符合规范的语码称为未标记的选择,这表示说话人愿意维持现有的身份;而将偏离未标记的选择成为标记的选择,这表示说话人要改变在谈话此刻所处的位置。Dell Hymes(1974)认为在交际行为的深层存在着隐含的谈话规则和社会文化规范,用以构成民族或群体的文化。

4 结语

这篇文章通过真实语料对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作了浅显的探析。研究结果表明,语码转换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交际策略与社会行为。语码转换具有确定社会身份地位、表明社会距离以及顺应社会文化规约与道德标准的社会因素以及保全对方面子、顺应对方话语和语境化暗示的心理情感动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码转换既是扩充语言交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消除交际中的隔阂和障碍,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进而使交际成功进行。

参考文献

[1] Brown,P.&S.Levinson.1987.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Hudson, R.A. 1996.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