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业板的未来在哪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业板的未来在哪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一些支持创业板的人士,动辄说是为了鼓励企业创新,这和当年发展资本市场是为了搞活国企一样,忽视股东利益,只不过更没有道理

近来,内地建立创业板市场的舆论渐热。不过,对创业板的投资者而言,十有八九都会受到伤害。

在2008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大会上,有位股东提问:“在过去几年里,我有一家优秀的小企业,但我不能使它成长到下一阶段。看起来,我忽略了一些要素。我希望能得到您的建议。”

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的一席回答颇堪玩味。

“你需要记得,事实上,大部分小企业不会变成大企业。同样,大部分大企业会持续地变成中等或更糟。所以,这是艰苦的比赛。而且,所有的参赛者都会死去。这就是游戏规则,你必须适应它。我们只是抓住了一个变成了大企业的小企业,那就是再保险部门。阿吉特杰恩和沃伦,还有其他人,从空气中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有价值的企业。”

我们早已知道,伯克希尔从小变大,实施了无数次收购,但是,芒格提醒我们,在他们投资的小企业中,真正由小变大的只有一家,这不发人深省吗?

是啊,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案例,都是在大企业的股价遭到低估时买入而已,如《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和中石油等。

如果连巴菲特和芒格这等成功和专业的投资人,投资“创业板”的成绩也是如此糟糕,我们一般的投资人会更好吗?

除了考虑到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概率很小,我们尤其要注意所谓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中的企业对投资者的杀伤力。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100年,飞机、汽车和电脑等发明,为消费者创造了极大的方便和福利。我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投资这些产业的股东一定大获其利。很不幸,事实恰恰相反。

在当年科技和网络热潮中,巴菲特几乎不在高科股上投1分钱,引来一片质疑。一般人可能对巴菲特多次提到“不熟不做”的投资原则印象深刻,却很少注意他以汽车和飞机产业经验为例,证明涉入高新产业的股东是“冤大头”。

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人为汽车的发明激动不已,竟然出现了2000多家汽车公司,但最终只留下了三家大公司。如果不是政府支撑,这三家现在也该玩完了。也就是说,如果是长期投资的股东,他们会血本无归。

上世纪另一项伟大发明是飞机,投资者的境遇同样惨痛。早在20世纪50年代,巴菲特的恩师格雷厄姆已在《聪明的投资人》中提到了投资飞机业的危害,而巴菲特虽然一直声称《聪明的投资人》是促使他走向康庄大道的决定性的一本书,后来却仍以优先股方式大举购买了“美国航空”股票。巴菲特深陷其中,几乎不能自拔,最后是凭着运气逃了出来。真的,巴菲特仅仅是运气好而已。

巴菲特不得不自嘲:如果有时光机器,让他回到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时代,他一定把那架“小鹰号”给打下来,让前赴后继的飞机投资人幸免于难。

那么,有人一定会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私募和创投仍在趋之若鹜地“投资”呢?搞错啦。他们只不过是“二道贩子”,是要把所谓的“创业板”的股票卖给投资人而已。不信的话,如果没有二级市场的“出口”,世上还有几家创投或私募?

现在一些支持创业板的人士,动辄说是为了鼓励企业创新,这和当年发展资本市场是为了搞活国企一样,忽视股东利益,只不过更没有道理。中国有多少家“创新企业”啊,而创业板的容量又有多大?让少数的企业上创业板,不过是仅仅富了极少极少的人而已。还有,就是提供具有极度投机特点的泡沫产品,让更多的投资人失去财富。

更何况,玩上市游戏,只会让更多的创业企业不务正业。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就批评有些内地地产公司成功上市,筹集到惊人的资金,同时却把业内公司的经营方式引上了“邪路”。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疯狂的地产经营者,他们不管分号开了之后有没有生意,也四处开分号。有些连员工也招聘不到,也一样租铺装修,把招牌挂上去再算。有很多商铺,虽然灯明火猛,但里面只有一名接待员,完全不可以提供正常的服务。打开门面,全无收益,只是不断烧钱,但一样有人乐此不疲。”

施永青无可奈何地写道:“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这样的可以不计成本的公司之后,铺租被抢高了,工资亦被这样抢高了,他们最终或许无法生存下去,但在他们未退出市场之前,很多正统的经营者都给他们害死。中原的情况好一点,我们最多只是赚少一点,但一些中小型的同行,已被他们逼迫得走投无路。”

这些野心勃勃者不仅害了同行,而且一旦最终不能上市,也会害了自己。类似 的报道比比皆是,这儿就不细谈了。■

作者为《科学与财富(Value)》(www.省略)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