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说的“标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说的“标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力求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样客观上导致了教师的“上场”时间被大大压缩。因此,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说清过程”、“讲出效果”无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怎么“说”才是“标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1.科学严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历史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都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严谨、规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的知识信息。这也是教师的教学基本任务。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我们必须力求做到以准确的语言.用词严谨地讲清楚各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学生正确无误地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做到言之有史.言之有据。比如:秦灭六国之前.赢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秦灭六国后,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时的赢政,应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

此外,做为历史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尊重教材,又要不唯教材,要随时学习,注意收集史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以丰富、修正、甚至否定教材之述,给学生以科学的解释.还历史以公正评价。

2.生动形象。我们知道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还未成熟,较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感染。这就要求教师像作家一样,要突出语言的文学色彩,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位教师在讲“三大战役的伟犬胜利”一段时加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曾是一个多战之国,战争如影随形地紧跟历史的步履。从传说中的黄帝大战蚩尤以来,中国的历史充满了血与火的战争。战争,仿佛是两面神;它是死亡之神,也是新生之母,不义之战使百姓生灵涂炭,而正义之战则使人们获得新生。公元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展开的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最为壮观的战争,它是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殊死之战。辽沈战役以其宏伟磅礴的气势.壮烈豪迈的情怀展现了这场决战‘三部曲’的第一乐章。”这段富有文学色彩的引言,有议论,有抒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讲述作好了充分的铺垫。”教师在课堂所表现出的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声请并茂、激隋四溢的教学语言.必将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必然会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这不仅会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也会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受到强烈的震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历史认同感和使命感。

3.机智灵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生成性因素,是老师上课前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恰巧可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反应的脉搏,随时根据教学中的情况,及时地作出反应,通过灵活机智的语言.化解和处理生成性的教学问题。我们的课堂是以预设为基础的动态课堂,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教师要紧紧抓住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教学资源,不失时机地利用我们的教学语言,因势利导,妥善处置,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诙谐幽默。幽默诙谐是一种语言风格.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素材,运用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将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变为浅显易懂,让学生在笑声与顿悟中牢记知识、受到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讲到马克思的时候,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他出生于1818年5月5日,我们就可以这样介绍: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讲到《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反映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次受到压制时,套用歌曲名《涛声依旧》形容其发展的现状。讲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实质,可以形容“19世纪末地大物博却腐朽落后的清王朝,对帝国主义而言犹如一桌丰盛的满汉全席,英、法、俄、德、日等国都是不请自来、穷凶极恶的强盗,美国是一个迟到的强盗,佳肴已被分抢完毕,它当然不甘落后,于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它承认各国所抢的佳肴归各国所有,尽可以慢慢享用,但作为承认的条件,必须允许美国在各国抢得的佳肴中分食一杯羹。结果美国菜盆中的菜肴是最多最丰富的一个了,真是‘高明’的强盗!”这些体现诙谐幽默特点的比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的幽默诙谐要服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需要.它是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使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既要注意把握分寸、尺度、火候,还要考虑学生接受幽默的能力,不能教师狠“幽”了一下,但学生却一片沉“默”,或自己哈哈大笑,学生却奠名其妙。这样的结果是事与愿违、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作者单位 天津市静海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