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述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与辨证论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述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与辨证论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组以无力、疲劳、睡眠质量差、认知功能下降及一些躯体症状,如反复咽痒、肌肉痛、头痛、关节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疲劳是健康的人在长期的高压力、紧张、快节奏工作后,时常出现周身疲软、困乏与精疲力竭之感,被医学专家们称为“健康的隐性杀手”。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明确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使该病病因、病理及治疗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精确、更深入的阶段。

近年来,常被提到的一个新名词“亚健康”,按照医学界的认识,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与我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相似。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和平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中医学对医学目的的认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健康标准的认识等方面,都涉及亚健康的内容。

1 诊断标准

1994年,美国提出仍用慢性疲劳综合征名称并明确其诊断标准[2]:病史不少于6个月,且目前患者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较患病前明显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同时至少具备下列8项中的4项:①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②咽痛;③颈部僵硬或腋窝淋巴结肿大;④肌肉疼痛;⑤多发性关节痛;⑥反复头痛;⑦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⑧劳累后肌肉疼痛。

要明确诊断除具备以上主诉外,还需作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促甲状腺素,这些结果必须未提示异常。如患者具备如下情况之一,也不能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①具有可解释慢性疲劳的活动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睡眠无呼吸综合征、发作性睡病;②具有已经确诊且目前还未治愈的疾病,如恶性肿瘤、乙型或丙型肝炎;③既往或目前有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妄想、痴呆、神经性厌食;④发生慢性疲劳综合征之前有酗酒或其它药物依赖史。

2 发病机制

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空气的污染、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医学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也就是说,致病因素已由单一的生物因素增加到三个: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人类由于参加社会的群体交往,产生心理活动,因而是具有生物与社会双重属性的有机体。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必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必然是形神统一的整体观。形神统一是中医心身医学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心理与生理、精神与躯体关系的最准确、最完整、最精辟的学说。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人必须全力以赴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人们希望长时间精力充沛地工作和生活,然而,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人达不到这种境界。相反,许多人都有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意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有人甚至长期或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可到医院检查却找不到原因,出了医院依旧难受。医学上将这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和“灰色状态”。亚健康状态常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表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是由于心理、社会、生物三者因素导致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主要表现:精力下降、食欲不振、疲劳无力、心慌、气短、失眠、多梦、抑郁、惊恐、身体虚弱等。这些症状往往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3]。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的有机的整体,表现在脏腑之间是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表现在阴阳方面是互根互化、消长平衡的。而慢性疲劳综合征则属于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失调,其病因有内伤七情、劳倦、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睡眠不足、缺乏锻炼等。此外,外感六淫、邪毒也是病因之一。

人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保持着机体内部及其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协调,保持着正常的生理及心理活动过程,机体就呈现健康状态,即“阴平阳秘”。但如果由于外感、情志、饮食、劳逸及其它致病因素作用下而破坏了这种平衡,临床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此时病人可以表现为头晕、头重、胸闷、乏力、四肢倦怠、精神欠佳、食欲不振、少寐多梦或多眠、心悸、汗多、小便清长、腰酸等症状,但临床并未见有阳性体征及理化检查异常。

现代医学认为:疲劳可使机体内在循环和各个代谢系统一时紊乱,以至它的代谢物如乳酸等物质在血液中积累,使肌肉,以致神经活动不正常。俗话说“积劳成疾”。换句话说,疲劳源自人们在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后,大脑皮层异常兴奋,消耗过多的能量,包括各类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内的营养物质,造成体内能量供应短缺,营养环境失衡和代谢产物堆积。如果疲劳得不到恢复,就会使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一直处于低效工作状态。从而直接影响到人体对氧气和养料的利用,导致体内环境失衡的持续和加重,妨碍体内各种器官的正常工作,长此以往就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事实上,各类疾病都有可能产生于长期疲劳之后。而心脏病、肝病、肾病、胃病等,及致衰老的主要诱因之一就是疲劳。合理的休息是消除疲劳的好办法,但当工作和学习十分紧张,即使感到疲劳,但又不能丢下工作或学习去休息时,必须及时地补充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给大脑提供充分的养分。要避免疲劳的产生,劳逸结合才是紧张和有节奏的工作前提。

迄今,现代医学对CFS进行了广泛的医学研究,但其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系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其发病前常经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极度紧张、精神负担过重)等情况,部分患者病初有类似流感样症状。多数人认为,其发生可能是病毒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的结果。病毒感染或应激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一种较合理但未被证实的假说,即一种慢性的免疫系统的激活状态造成细胞因子的产生,这能够破坏神经递质,从而产生慢性疲劳的症状。应激状态下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另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为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简称HPA轴,正常情况下此轴处于负反馈循环中。而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HPA轴被活化,导致皮质醇和其他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进而影响免疫、中枢神经、运动、消化等多个系统,从而引发CFS[4]。

3 辨证论治

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包括社会、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使得现代医学不能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相反,中医的医学模式建立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上,以人为本,注重改善个体脏腑功能及症状,通过四诊合参,司外揣内等方法探询求诊者整体的阴阳偏颇,以确定治则治法,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自始至终贯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判断和治疗。具体而言,用四诊八纲辨证和理论来描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诊断中借助望闻问切、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等传统方法,可以说,阴阳是中医辨证之灵魂,也是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治的总原则。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中医关于证的研究表明,同一种证往往存在多个器官的功能异常,证与全身性的调节网络有关。有人认为“证”是一种状态,反映的是人体的总体特征,现代医学认为机体的整体调节功能是由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执行的。从中、西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理解的叙述中可看出,两者虽属不同体系的医学哲学思想,但在对待慢性疲劳综合征问题上有极大的相似性;而中医的辨证论治也是建立在对整个机体状态偏离程度判定基础上的整体性治疗,用“阴阳五行”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相合。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长期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长期贪饮生冷,饮食失调或不慎等都可导致阴阳失衡,出现气阴两虚,经络不通,肝气疏泄失常,继而引起脾胃功能异常。脾主肌肉四肢,主升清降浊,为胃行其津液。人之功能,皆懒于气,四肢肌肉亦必得气之充养方可行动如常,脾虚则精气不得输布周身,则倦怠欲卧。《素问・太阳阳明论》说:“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虚则胃肠的摄纳及传化功能失常,饮食之水谷精微不得胃之腐熟,脾的运化亦不能正常,机体失养,也可出现疲劳倦怠之征[5]。肝主筋,乃“罢极之本”,而筋是引起肢体运动的重要结构,肝脏功能失调是产生疲倦乏力、运动减少等疲劳症状的重要原因。肺主营卫之气,“惟肺也,外统皮毛,为一身之护卫”,属机体的屏障、“藩篱”,与现代医学所谓人体非特异抵抗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出现身体疼痛,微热,咽痛等。心主血、司神,心气虚则神明不用,易出现睡眠异常等。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津之根本,肾阳对全身的功能起着温煦、推动作用。总之CFS多由积劳内伤或久病不复,或气郁日久,阴阳失衡,损及气阴,致气阴两虚,经络不通而成。故五脏尤其是肝、脾、肾与本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4 健康教育

在多大数情况下,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非特异性疾病前状态,从轻度心身失调状态到浅临床状态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则是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措施之一。开展健康教育,不仅符合医学科学实践中正确价值取向(即病者不贵于求医心切,而贵于未病先知,防患于未然;医者不贵于愈病,而贵于预知先防,测变于未萌)。同时,也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中医学认为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提高生命质量、预防亚健康和疾病的根本方法,所主张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条畅、劳逸适度等养生之术是其思想的高度概括。《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告诫人们应注意生活起居,保持良好的心态,则可以防病保健。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重视人体自身调控,激发潜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达到祛病修身、保健康复、延年益寿的目的。

5 研究前景

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与治疗,中医学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中医对情志致病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强调形神合一和天人合一,临床诊断中,借助望闻问切、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等传统方法,仔仔细细地寻找求诊者所表现的偏离健康的蛛丝马迹(阴阳偏颇),从《黄帝内经》时代起积累了大量的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如方剂、针灸、食疗、推拿等自然疗法,因此应当从中医心理疗法的规范化研究、躯体治疗方法的研究(药物、针灸、食疗、推拿等)、中医自控疗法的研究(包括气功)等方面入手,在CFS临床诊治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CFS的治疗方面有很大优势。首先是能调节整体内在机制,本病的关键在于脏腑生理功能不协调,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化机制遭到破坏,而中医治疗恰恰注重整体,可以实现调节整体内在机制,调整激素水平,激发神经、体液诸系统自主配合互用的因素,从而使人体生命活动过程协调发展。其次是辨证论治,疗效可靠。由于现代医学对CFS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认识比较模糊,故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比较被动、刻板,主要是对症治标;中医学则不然,根据CFS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随证施治,遣方用药灵活,且能标本兼顾,突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当然,中医药对CFS的治疗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提高。近来关于中医药治疗CFS的报道渐多,但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取得的疗效也缺乏客观化的评价;临床辨证分型较凌乱,缺乏规范性;治疗方法相对较少,缺乏临床上公认的治疗CFS的特效方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结合CFS的临床特点,建立起中西医结合的规范的CFS诊察指标及疗效判定体系,掌握发病规律,研究防治措施是目前的重要任务。

6 参考文献

[1]FukudaK,Straus SE,HickieJ,et al.Thechronicfatiguesyndrome:acomprehensi veapproachtoit sdefinitionandstudy[J].AnnInterMed,1994,121(12):953.

[2]孔德娟,杨学辉,安胜军,等.李恩学术论文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3.

[3]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4]王天芳,王琳,张翠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8):1006-1008.

[5]刘继芳.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分析[J].中医杂志,2000,41(2):124.

收稿日期 200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