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本体美学的研究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本体美学的研究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朱志荣(以下简称“朱”):成先生,您好!很高兴能与您围绕本体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进行一次对话。您作为新儒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致力于将哲学的本体诠释学方法具体运用到美学中,倡导中国的本体美学。能否谈谈您的中国本体美学的思想?以及您认为本体诠释学方法研究方法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成中英(以下简称“成”):一般人认为美学是对美的欣赏或一种直觉。那么什么是美?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我们说美学不只是美的学问,它是艺术的基础、甚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这里的原因何在?另一方面,有人说美学在哲学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学科。比如形上学,本体学,或者是知识论、伦理学等,这些都是最根本的。我们一般都有一种真善美的认识,作为一个哲学学科来说,它是一种比较边缘的学科。但有另外一点需要指出,在中国汉语系统里,对美的强调,尤其在哲学中,比西方要强调得多,把美学当做主要的、重要的学科来看待,是什么原因?在深度思考上,美与其他价值,尤其跟真、善这两个有密切关系。在英文系统中,倒不一定把美(beauty)与善连在一块。我指出这个现象,这是什么道理?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本体美学这个概念呢?为什么要把美学建筑在对本体的认识基础上呢?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学科来说,我们应该有一个自觉的对本体的了解,但作为一个人类经验的现象来说,我个人认为,在自觉的对本体的认识中会看到,其实美学是可以、应该而且事实上也有一种本体论的基础,但这不太为人们所特别强调。

在英文系统中,美的对象的系统性,说它的存在性,用现象学的眼光,美的现象有它存在的一种本质。我说的是本体,还是要从人类对美的基本的感受说起,这跟西方强调这种美的ontology 或aesthetics,基本是在讨论aesthetic objects,就是美感,审美对象,对美的存在物的认识。柏拉图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认为就有美的形式、美的对象,美是一个理式(Idea),一个essence,是一个完美的理式(Idea)。柏拉图对话录中追求美的理想,其实是一种本质的存在。本质和本体差别在于,本质是对象化的,本体是基于人对对象化的感受,它有客观意义,因为在我对本体的认识里面,我们看到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有内在一种感受能力,透过经验,透过反思,形成一种可以用来描述经验的语言或符号,来达到对自己经验的描述。其中有一部分是美的经验,那么美的经验显然更是属于人的存在的内涵的。所以这里我觉得应该将本质论美学和本体论美学分开来,西方比较强调本质论美学。中国是本体论美学。这个本体论概念我认为由来甚久,从《周易》开始,从元亨利贞,是宇宙本体论,涉及到人的,基于价值的概念,它既是成就,又是发展,又是价值的状态。人可以享有这样的状态,那么人的行为、人的处境、人的想法所珍贵的就是所谓本体的存在。《易经》《文言》中的一句话,在《坤卦》中的“正位居体”、“黄中通理”、“畅于四支”、“美在其中”这句话可能受的是孔子的启发,你在宇宙的位置很对,你能够感受一切,然后你又能够跟宇宙沟通,能够和天地上下交流,然后你的四肢就能感到一种宇宙的活力和生命力,就是“美在其中”了。美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身心的体验,双方都很放松,都很畅通,身心一体又与宇宙万物畅通。这只是一种更形象的、理想的说法。当我们畅通,我们看着美景,看良辰美景,看春花秋月,宇宙中每个人都能通过那个感通点,我就感到和宇宙有一种沟通,而且宇宙就在我的心中表达出来,我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那种感受是一种知觉。这种身心和谐、内外整体和谐,又好像与当前的一种情景能够融合。这就是本体的美。本质的美是要通过理念把它当做一个对象。而本体的美是从内发射出来,成为一种身体和生命存在的状态。这就是本体的美和本质的美的区别。

我想本体美学有两点特别突出,一是强调一种从人的内在深度感受发展出来的一种知觉和情感。至于是哪一种知觉、哪一种情感,可以继续研究。而这并不一定是主观的。本体论是指人的本体和宇宙的本体在深处是一体的,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至于宇宙通过什么机制创出来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人是宇宙创出来的。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人。宇宙的本就是人的本,人的本就是宇宙的本。那么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有一种深刻的感受显然也不只是主观的吧。主观只是局限在表层的一种知觉上,没有超越知觉。事实上,有时也不需要超越。知觉上内外打通,人与宇宙的贯通,感觉宇宙为你而感,那么那种美的感受我们就叫做美感,有高度和谐感和高度欣悦性的感受。美的感受不是纯粹主观的,是宇宙本身的表达,在这一点上就是客观的。

康德说每个人都有人性,每个人在主观上都可能一致,基于对人性的判断和信任,我们说它们也可以共通。这也可以说是知识论的说法。我们说的更深一点,我们在与宇宙的共通中达到一种深度,当然也可以说也许没有达到这样一种深度,你当然就不能打动人。那你的本体感还没有这样的深度,并不是说你在理论上不可以找到这样的深度。所以可以这样来解释,为什么美感还有这样大的差别,为什么主观的比如说趣味、情趣、志趣、风格等,那是从经验背景的特殊性来说的。这是很清楚的,因为即使万物都生于宇宙,但只有人对宇宙的感受,我们认为是一种美的感受。假如说鸟类、鱼类,以及猫狗等动物,它们有没有美的感受?在我们认为美的环境中,它们有没有感到这是一种美?显然它们的感受跟我们不一样。它们没有一种感觉的机能,它们没有达到一种可以和宇宙沟通的深度。动物之间有差异,鸟类、鱼类的感受,也有这样的差异。我们说鱼感到快乐,也是庄子说的。如果真的能和鱼对话,它们听得懂庄子的话,也许它们会说这是对的,我就是快乐的。所以动物有这样的差异,人和人之间也有这样的差异。你感受没办法掌握住人的纯粹性,某种美的境界、某种感受,或细致的、精密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在这方面会有不同的体验。如日本人对樱花有一种体验,樱花之美在于它是一种哀愁。中国人对梅花、桃花、牡丹花,就像周敦颐说的,这种人的不同的感受,作为一般的人会喜欢牡丹,因为一般人有对富有的追求、对生活舒适的追求;还有一种清高的人欣赏竹子的美,竹子有节,所以是一种高风亮节;还有人欣赏幽谷的兰花,那种清高和孤芳独赏。甚至有人喜欢,是君子,有一种幽香、深沉的美。中国人对梅花情有独钟,梅花是不是我们的国花?但中国人对梅花的确是有感情,中国人喜欢在坚韧的情况之下,还能够挺拔起来,创造出灿烂的辉煌。这样的话,可见本体的感受一定是多元的,美有层次和深度的差别,那么也反映出志趣和生命的理想。我觉得本体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但我们在美学的修养上没有去谈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