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理引领生成 构建有效动态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理引领生成 构建有效动态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教师是采取巧妙回避?还是合理引领?又该如何合理引领呢?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随机的开发,适时的合理引领:避虚就实,截取有用生成;善于抓错,争鸣疑难生成;对话交流,接纳正确生成.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

课堂生成是在课堂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知识、方法、能力、情感、习惯等在一定条件、因素的作用下(包括: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学生投入状态等)的动态形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新课堂的明显特征.强调课堂生成的意义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得到保证,课堂的原汁原味、真实性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出来;也因为有生成,课堂才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同时生成性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状态.如何正确引领课堂生成?这是广大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1避虚就实,截取有用生成

课堂上出现的生成资源,有些是没有利用价值的,我们教师不能在此大绕圈子,但有些是有利用价值的,虽然,表面上看去,它和你所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是无效的,可它们却有相通之处.此时教师要做高明的花匠,砍枝丫,留主干,截取有用生成,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容量,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情景1]在《高度的测量》这一课题学习中,当笔者出示旗杆图片后让学生自己寻找旗杆高度的测量方法,几分钟后学生的成果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有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原理,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利用镜子的反射,利用照片中旗杆与人的比例,有利用氢气球或用一根绳子随国旗上升,再降下来量出绳子的,有利用小孔成像原理的,有利用标杆测量的…….当学生出示了这么多方法后,笔者并不是对所有的方法加以讲解,而是对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几种方法作出评论,并且把他们的方法归纳成两类:利用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这样引领的好处是回归正常的授课轨道,控制教学的容量,增加有效教学的时间.

2善于抓错,争鸣疑难生成

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教师应予以宽容,并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情景2]在《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上,笔者出示几个图形(如图1所示)让学生回答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说出对称轴的条数.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是12条,并且几个平时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差不多说是12条,我不假思索地说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是12条,随即转入下一个图形的讨论.

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应该是6条.”

“不,是12条!”

“6条!”

……

霎时,课堂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

好吧,既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何不让出现的问题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由学生主动探究呢?

师:“请大家安静,刚才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究竟是6条还是12条,你们能想办法说明一下吗?”

生:“能.”(几乎是异口同声)

师:“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

过了两分多中,有学生叫起来:“老师,真的只有6条.”

“是6条!”

师:“怎么知道它的对称轴是6条呢?谁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1:“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

说完,她当场演示了一番.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解释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既然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应能完全重合,因此.对称轴或过顶点平分这个角,或者过边的中点,与这条边互相垂直,虽然6条边有6条对称轴,但其中一组对边的对称轴重合,这样过边的对称轴实际上只有3条了;同样,虽然有6个顶点,但每一对顶点上实际上只有一条对称轴,所以过顶点的对称轴也只有3条,于是,一共有6条对称轴.”

学生的确是会明白的,只要仔细思考.

3对话交流,接纳正确生成

新课程在教学关系上特别强调师生对话,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要求师生的人格平等,更强调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平等,学生的正确观点也是重要的课堂生成内容,教师此时要做学生,要有虚心学习的胸怀和勇气,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情景4]在《从自然数到分数》一堂课中笔者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在3,6,8,9,18这5个数中,哪个数与其他4个数不同?写完题目,笔者想:这个题目太容易了,答案是8,马上会有学生答出来,不必在此多花时间,得把精力花在后面几个题目上.当我在写其他题目时,已有很多人举起了手,不少学生的表情显得轻松自如,于是我叫了最早举手的学生回答.

“这道题的答案是8.”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因为3,6,9,18都是3的倍数,而8不是,所以当然选8了.”

“说得对.”

就象自己刚才预料的一样,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笔者打算讲解第二道题目,这时平时学习不太好的一位学生把手高高地举起.

“×××,你有什么事吗?”

“我…我…老师,我想对刚才的题目谈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行吗?”

“当然可以.”

“我选了3作答案.”这位学生怯怯地说.

顿时,下面有了一些讥笑声.

“你能说说自己选3作答案的理由吗?

“我觉得其他4个数,它们都是合数,而3是质数,所以选3.”

讥笑声没有了,只有一些惊讶和疑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对呀,这不也是一种规律!笔者忍不住对他说:“你其实脑子挺灵活的.你说得很有道理,连我都没有想到呢!同学们,大家要学习他这种敢想敢说的精神!

也许是刚才的表扬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求异思维,随后又有同学举起了手.

“×××,你有什么要说?”

“老师,我认为答案应选18,因为3,6,8,9都是一位数,只有18是一个两位数.

……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了.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进行合理、有效的引领,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一切皆有可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是课堂的理想,也是理想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