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健康教育之小儿发热的家庭护理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健康教育之小儿发热的家庭护理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健康教育小儿发热家庭护理

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也是小儿急诊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略有风吹草动即可引起家庭紧张,甚至无法等到药物起效,即反复就诊或一味要求医生快速给予退热,致使部分医生为了减少医疗纠纷,迫于家属的压力只得加用激素类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而达到退热目的。为提高家属对发热的认识及家庭护理能力,我科对住院发热患儿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指导现汇报如下:

1 指导方法

1.1 住院指导 责任护士在住院期间反复多次进行健康指导:教会家长正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正确判断小儿发热;初步分析发热的原因;如何观察高热惊厥;合理有效的物理、药物降温方法。

1.2 出院指导 把发热家庭护理内容打印成文字发到出院患儿家长手中。

1.3 文字指导 把家庭护理内容打印成健康处方放到门诊大厅、儿童计划免疫科、儿童门诊候诊厅等。

2 正确判断小儿发热

最简单的判断是用我们的前额与小儿前额对抵当感觉小儿前额温度高于我们时有可能发热,即用体温计测量腋温。小儿腋温36~37℃为正常,>37.4℃为发热。但要排除因衣被过厚、室温过高、进食、哭闹、运动等原因引起的体温波动。

3 分析发热的原因。

大多数小儿发热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如感冒、流感、麻疹、幼儿急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其次,是细菌感染,如扁桃腺炎、腥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等。非感染性发热有中署、脱水、白血病肿瘤、外伤或手术后等。还有些散热障碍的疾病,如鱼鳞广泛性皮炎、汗腺缺乏症等。把情况弄清后,可提供医生参考。

4 观察发热的程度

正确测量体温,并作好记录。测体温前先擦干腋窝,体温计水银端夹在腋下测量5分钟后取出读数,36~37℃以下正常,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同时注意观察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的症状等。

5 观察高热惊厥。

高热39℃以上,婴幼儿可能出现惊厥,表现为意识丧失、口眼歪斜、颈项强直、面部、四肢肌肉抽动、屏气、面色发青等,是由于3岁以前的婴幼儿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尚不健全、应激性偏高造成的。

6 教会家长合理退热

家庭退热可选物理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药物降温应有明确的原则,要根据药物特点及小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易得的药物。用药前应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决定用药。《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基本规范了小儿高热的合理处理原则[1]①物理降温 3个月,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采用退热药交替使用。③高热时推荐退热药与物理降温联合退热,不推荐使用安乃近和阿司匹林,反对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小儿退热药。

6.1 物理降温

6.1.1 头部冷敷 将湿毛巾敷于小儿前额,每2~3分钟更换1次。

6.1.2 冰枕 将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内,排去空气,拧紧袋口,放置小儿枕颈部。

6.1.3 温水浴 关闭门窗将患儿衣物放入42~43℃左右(没有水温计可用手试较平常沐浴水温略高1-2℃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盆中沐浴15~20分钟,小儿全身皮肤微红,前额微汗立即抱起小儿擦干汗液穿好衣服并多饮温开水。避免对流风或吹空调。有热性惊厥者慎用。

6.1.4 擦浴 用25~30%的30℃酒精或温水浸湿纱布,洗擦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腹股沟及腘窝等大血管走行处,动作轻柔擦至局部皮肤略发红以增加散热。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酒精擦浴禁擦枕后、耳后、阴囊、胸前区、腹部、足心,以防受冷刺激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房纤颤、一过性冠脉收缩、腹泻等不良反应。

6.2 药物降温

6.2.1 扑热息痛﹙对乙酚氨基酚﹚代表药:泰诺林、对乙酚氨基酚栓。该药是WHO推荐的>2个月婴儿和儿童高热的首选用药。儿童常规用法:每次10~15mg/ kg ,每4~6小时1次, 3~12岁的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天。该药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min内产生退热作用,但控制体温时间相对短约2~4h。

6.2.2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代表药:美林等。儿童常规用法:1~12岁儿童:①混悬液: 5~10mg/kg口服,每日不超过4次。②缓释混悬液: 推荐剂量为20mg/kg/d 分2次服用,儿童每日最大剂量210g,使用前摇匀。

6.3 药物降温的注意事项

6.3.1 退热药量应遵医嘱或说明书使用,服过一次后,热仍不退要隔4~6小时才能再服,每天用量不超过4次。以防短时间内使用多种退热药,使小儿降温幅度过大、过快,造成小儿体温不升或虚脱。另外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酚氨基酚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也可增加婴儿哮喘的发病率[2]。过量服用布洛芬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痈发作等副反应[3]。

6.3.1 退热药宜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反应,布洛芬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和加重溃疡的报道[4]。

6.3.2 积极去除病因。退热药使用2-3天体温没有明显下降应到医院就诊。不管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病因未去除,降温均为暂时的。一旦病因去除,体温会降至正常。

6.3.3 用退热药后,如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汗湿及时更换衣服防着凉。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

6.3.4 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评估降温效果。>39℃1~2小时,

7 合理喂养 发热小儿消耗及需要量均增加,应给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无法进食应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艺, 万朝敏.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发热诊断处理指甫[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 6 :449-457

[2] 李文红.哮喘可能与滥用扑热息痛有关[J].国外医学: 内科学分册,2001,28 1:20

[3] 苏华, 周晓东, 马爱华.常用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预防[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 1 :321

[4] 娄丹, 李巧珍, 张灵珍.儿科常用几种退热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 9 :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