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教学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行训练和提升;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的沟通和心灵上的碰撞。教学中,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见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学生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获益。

【关键词】课堂;学生;思维;碰撞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行训练和提升;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的沟通和心灵上的碰撞。

教学中,我不断努力要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见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学生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获益。具体做法如下:

一、思维碰撞,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在提高人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协调学生的思维活动,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维、肯动脑筋、力争有所“突破”,使之放射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一组除法算式:8÷2=4,80÷20=4,800÷200=4,8000÷2000=4然后提问:从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很自然地学生会通过观察,验证得出: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得出这两个结论后,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我并没有马上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而是给学生留出思维碰撞的时间,问:“还有其他的发现吗?”片刻后,有个学生大胆猜想:“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也不变吗?”顿时班里炸开了锅,有的说商肯定会变,有的说商不会变,还有好多学生已经迫不及待进行验证了。最后通过验证得出这个猜想只适合用于商等于1的除法题,所以猜想不成立。像这样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猜想,并且我坚信全班学生在经历了这样一个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对商不变的规律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二、思维碰撞,擦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异议,争论不休时,我会让学生进行自由争辩,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在针对问题的积极探讨中,通过思维碰撞,能不断擦出智慧的火花,最终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体育中的数学》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全班有48名学生,排列长方形队伍,一共有几种排法”。本来以为是挺简单的题目,没想到在课堂上大家给出的答案不统一。有些学生认为“每行1人,排出48行”和“每行48人,排1行”是一种排法,而有些学生认为它是两种排法。于是课堂上开始了辩论赛,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各自说着他们的理由。

生1:这两种排法都是长48,宽1的长方形所以一样。

生2:如果坐在评委的角度看每行1人,排出48行队形是一列,而每行48人,排出1行队队形是1行,所以当然不同了。

生3:不对呀,当已知了长方形的周长,要求我们画长方形时,只要长和宽相同的都属于同样的长方形啊,因为形状,大小相同。为什么排队形就不可以这样说呢?

……(学生们都在努力地想着)

突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比如说表演《千手观音》的时候,如果按48人站一行就不能表演出所要表达的效果,而按照每行1人,站48行(也就是48人站1列)那样才能达到千手观音的效果,所以是两种不同的排法。话音刚落下,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都从这个例子中明白了“每行1人,排48行”和“每行48人,排1行”的确是两种不同的排法。我对这名学生竖起了大拇指:“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解释,真棒!”我想:如果没有交流、讨论、争辩,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思维碰撞,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即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产生尽可能多、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策略,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受到一种方法的启发而想出更多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数据告诉我》时,解决节约用水的问题。首先出示题目如果你每天刷牙两次,每次从刷牙开始打开水龙头到刷牙结束关闭水龙头大约用180秒,假设每10秒流失的水是500毫升,那你每天因刷牙流失的水有多少呢?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交流。在我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中指导时,

他们正在交流各自的算法及每步表示的意义,生1:180÷10=18(个),18×500=9000(毫升)9000×2=18000(毫升)我先算180秒里有几个10秒,再算一次流失水多少毫升,最后算每天流失水多少毫升。生2:500÷10=50(毫升)50×180=9000(毫升)9000×2=18000(毫升)我是先算1秒流失多少毫升水,然后算一次流失多少毫升水,最后算每天流失多少毫升水。生3:180×2=360(秒)500÷10=50(毫升)360×50=18000(毫升)我先算一天流水多少秒,再算1秒流失多少水,最后算一天流失多少水。这时生1突然激动地说,我又想出一种方法了,刚才生3是先算一天流水多少秒,那第二步可以算360÷10=36(个),表示360秒里面有几个10秒,最后用36×500=18000(毫升)就算出一天流失多少水了。听了他

们组的交流活动,让我深信教学中设计的小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碰撞,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大舞台,让他们在思考、讨论、交流、争辩中突破思维的定势,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数学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