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孩子生活的镜像 农村学校教育的缩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在梁庄》,作者梁鸿,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记述了河南穰县梁庄近30年的变迁,以近似纪实手法呈现了梁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流于“形式”。在书中,梁鸿通过口述实录、现场调查等方式讲述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人生故事,他们的情感和所面临的问题传达出了乡村内在的生存状态。
随着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国农村的每一个村庄的强壮农民都卷着行李进城了,或是因为当年农业税的不堪重负,而弃地进城务工谋生;或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让一家子的苦日子早日从那种泥沼地里滚爬出来;或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有钱上学,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一辈子生活在土多、山多、石多的农村,期望通过自己的辛苦换来孩子们像城里孩子一样的无尘幸福生活……于是,大批的农民工进城了,随之留守儿童出现在了农村巷口;于是,农村人口迅速锐减,田地荒芜,村庄凋敝;于是,部分随迁子女进城上学,乡村学校生员大幅减少,大多数学校空闲下来。也许正因为此,国家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出台了撤点并校的学校管理政策。于是一些地方就开始理直气壮地、名正言顺地、大刀阔斧地执行国策——撤点并校了。也并不考虑实际情况,简单直接,一刀切地撤并了学校。又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在梁庄》中的现象:学校变成养猪场;成绩优秀的孩子了82岁的老太太;大批年幼儿童留在村里交给爷爷奶奶看守;一些孩子因照顾不周而溺水身亡;多数孩子不愿意上学……
一、乡村的留守儿童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梁庄人大规模地出去打工”的情况下,村庄出现大批留守儿童。“有三十多个少年在镇上读初中、高中,基本上是寄宿在学校,星期六、星期天回家。三十多个儿童在镇上小学读书,爷爷奶奶照顾起居,每天接送。”
建昆婶,皮肤微黑,生有三男一女,现住在大儿子万中家里,带俩孙子上学,万中一家在深圳打工。
芝婶,乡村里难得一见的面容光润、皮肤白皙的妇女,看起来很有富贵相,说话谨慎。
芝婶说:“孙儿不到十个月的时候,儿子在新疆校油泵需要人,就把媳妇叫了去。我和他爷爷就一直带到现在(孙儿5岁),一年也就春节回来住十几天。……可这又有啥用,农村不都是这样?咱们这村里几乎家家都是这样,全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都在养孙儿。……爹妈都不在家,不光是爷爷奶奶的负担,对娃们的学习影响那真是大得很。”
一个老太太,娃儿们都出去打工了,屋里撇下五个孙娃。自己还种地。
……科子家小孩儿老打游戏、上网,星期六、星期天在镇上租来动画片连续剧,在家能看一整天,连饭都不吃。只因奶奶将这事告诉了他爹妈,他为了报复奶奶,竟然反过来告奶奶的状,说奶奶不管他,出去“斗地主”,不给他做饭,还不给他钱。……不是不管了,根本管不住。你说,六七十岁的老两口又当爹,又当老师、校长,能当好吗?村里上小学、初中的孩子,没几个学习好的,在校不好好学,回家没人管,一放假就跑到爹妈打工的地方去,住到那儿,也是啥也不学,光看电视。
……
这就是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从文中的所述,我们看到了这些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在家不听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撒谎骗人,上网、打游戏、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所以才会有科子家小孩儿虽然已经上学,在校学得了一定知识,但是却用离间计的方式向爸妈反告奶奶不管他,以此来报复奶奶向父母告发他只打游戏不学习的不良习惯;所以才会有五奶奶的孙女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一点也不淑女,会骂出一句“要你个头不要”这样本不该女孩子说出口的粗话……我们看到了这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性格孤僻,自卑心理严重,逆反心理强。所以才会有芝婶的孙子虽然仅仅是五岁,但竟用“跳坑”这样自杀的方式来威胁自己的亲人,作为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我们看到了这些留守儿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所以才会有光亮家的孩子,11岁了溺水身亡;才会有“老两口照顾四个孙娃,热天到河里洗澡,四个娃儿淹死了,全没了,老两口最后服毒死了……”这样悲惨的事情发生。
之所以在这里让我们看到种种心里震惊的现象,就是因为这些孩子过早地离开了自己的父母,由于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虽然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们不晓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学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致使家庭教育缺失。正是由于得不到正常的父爱母爱,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得不到正常的教育,才使这些孩子萌发了种种消极因素。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孩子内心中蕴藏着无法说出的痛苦。他们心中所期盼的那种快乐生活、辛福生活,所期盼的仅仅是每天能和自己父母共进午餐,仅是这么简单的要求也是距离他们那么的遥远,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这样的生活环境,这样的学习途径,能有一个健康的人生吗?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但是缺乏父母在情感上的呵护和关爱,也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毛病在于隔代管教,溺爱多。随着生活的富有,孩儿父母都留有生活费,从小花钱儿也把小学生的习惯弄坏了。义衡家儿子都上高中了,天天逃学,上网、打游戏,要么就是在家里看碟。爷爷奶奶气得浑身抖,他反过来骂爷爷奶奶。个个家里放有一二百张碟,大人要是不在家,小孩能看上一天碟。”梁万明(以前的民办老师)激动地说。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教育,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孩子产生抑郁症,也可能导致情绪暴躁、冲动易怒,乃至对一些事情他们不能明辨是非,走上犯罪道路。
也正如梁鸿言道,在这样一种矛盾、撕裂及缺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能健康、快乐、幸福呢?是的,孩子没有了正常的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力量的合力教育,怎么会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呢?但是,对此,他们更多是重复一句:“那有啥门儿,大家都是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