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疗体系“地方粮票”制约人才流动“医疗联盟”何时连全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疗体系“地方粮票”制约人才流动“医疗联盟”何时连全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0多岁的机械工程师吴先生两周前刚刚从家乡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家国企辞职,到上海张江的高科技企业担纲。

吴先生跳槽成功的喜悦很快被一系列繁琐的事情淹没―8月7日,在从镇江开往上海的列车上,他还在孜孜不倦地向人打听如何办理医保、公积金等的转移手续。“麻烦死了。”吴先生忍不住向记者抱怨,“我的医保卡是在镇江办的,在上海不能用,总不能以后每次都跑回镇江去看病吧。”

浙江省嘉兴市驻沪办的老马也在为类似的事情发愁。嘉兴和上海地缘相近,随着近几年嘉兴与上海的经济交往不断紧密,两地互派的工作人员也日益增多,如何解决这些人员在异地就医的问题,一直是有关部门的心事。“人民来信都写到市长那里去啦,这可是人家的后顾之忧啊!”,老马显得很着急。可是,他上个月又一次去跟上海市医保局沟通,仍然是无功而返。

异地医保尚难互通

其实,嘉兴方面很早就有促进沪嘉两地医保互通的想法了。2003年,嘉兴市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推出了一个新楼盘“江南太阳城”,目标人群就是邻近的上海的老年人。总经理金建民设想得很美:“嘉兴人居环境很好,适合老年人养老,如果再能够实现医保体系的联动,这个楼盘一定能够打动众多的上海老人。”他的想法当时得到了嘉兴市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两年多过去了,楼盘的开发和销售红红火火,医保互通的想法却难以实现。

老马告诉记者,这其实不光是房地产商的促销新招,更是许多在沪嘉两地穿梭的“双栖人”的实际需要。在得知市民关于医保体系不同造成异地就医困难的反映后,嘉兴市市长陈德荣当即批示,让市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去和上海沟通。自今年年初以来,老马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为此而努力,但始终没能取得进展。

上海市医保局外宣人员向记者证实,嘉兴方面确实和医保局有过“初步接触”,但也仅止于此。“不是我们不想和嘉兴合作。”她向记者叹起了苦经,“牵涉的问题太复杂了。”结算系统的硬件投入将是首先面临的难题。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初给上海市所有加入医保体系的医院安装刷卡的终端设备就花去了好几个亿。可以预见,异地联网结算的投入更大,而且两地之间不同的医院因异地就医而获得的收益并不一样,安装新的结算系统的费用如何分摊,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早在3年前,上海和无锡两地实现了公交IC卡的互通,但是这种模式在医保领域并不具备可复制性。上海市医保局的人士指出,医疗服务的消费和交通服务还不一样,医疗服务个体差异很大,这也是医保异地互通的另一大难点。此外,医保互通还有可能引起病源向其他地区的流动,从而影响到多方面的利益格局。一位长期观察医疗行业的人士对记者断言,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要实现医保互通、一张卡异地就医“是不可能的事”。

组建医疗集团统一运作

老马对现状也有心理准备。他提出了两个变通的设想,一是让一个小区(比如江南太阳城)的业主把异地就医的单据集中起来,每隔一个时期由物业统一派人去医保卡投保所在地报销;或者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协调,申请医保卡的异地使用。

这样做的麻烦是显而易见的。上海医药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梅博士说,目前情况下区域医疗一体化,最为可行的是某些专科领域的资源共享,其途径就是组建医疗集团。上海瑞金医院集团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例。据介绍,自1999年组建至今,瑞金医院集团已基本完成了基本框架的构建,整个医院集团的管理和运作趋向成熟和规范。

日前在南京挂牌的鼓楼医院集团,也是改革目标直指产权的一次集团化运作。在经历了近9年的磨合后,南京市四家知名大型公立医院―市鼓楼医院、市儿童医院、市口腔医院和市胸科医院于近日正式重组。重组后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在体制上将发生质的变化:医院举办人由市卫生局改为南京市鼓楼医院集团,为事业性质法人,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政负责制,集团内四家医院的人、财、物最终由集团统一调配,医疗行为受南京市卫生局监管。

然而,国家新一轮医改的思路,早已显现产权暂缓、管理先行的倾向。有关专家、卫生部官员曾多次明示,产权制度不是改革的核心。在今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将今年确定为医院管理年,预示着投融资改革逐渐降温,医院管理将成为新的一年发展的主流。

涉及产权的医疗集团改革也确实存在难以逾越的困难。王玉梅告诉记者,上海某些医疗集团就遇到成员医院分属不同区县,医保挂账、报销难的现实问题。南京鼓楼医院外宣负责人刘宁春接受电话采访时也表示,虽然集团已宣称产权改革,但是还得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进行相关整合,真正实现统一运作。

王玉梅认为,从长远看,国内的医疗改革必然要涉及产权,但在现阶段条件尚不成熟。目前上海仁济医院的托管模式更值得推广。他们对集团所属的10家医院(其中8家是长三角地区的二级医院)实行标准化管理,统一品牌和管理模式,并由集团旗下的医院管理公司代为培训人员,为集团所属医院输送职业化的医院管理人才。这种做法绕开了产权这一棘手问题,又可在集团内部实施市场化运作,是推进区域医疗一体化的一条较为平稳的路径。

医疗人才交流未雨绸缪

医域医疗一体化的动因之一,则是对医疗资源、尤其是名医资源的共享。这从暗流涌动的医生“走穴”就得窥一斑。然而根据上海市的有关规定,本市医生去外地巡诊,不得超过一周一次的频率,这显然不能满足周边地区的需要。

区域医疗人才的需求缺口,显示了其地域分布的不均,而这一问题几乎是从医学教育这一源头产生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沈晓明就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2004年二医大计划招收350名本科生,上面规定70%必须是上海本地生源。当这些学生学成毕业之际,就很可能出现上海医疗界消化不了这么多人就业、而外地医疗人才又相对匮乏的矛盾状况。

沈晓明指出,从医学教育这一源头抓起,推动区域医学人才的流动,是更为长效和根本的解决之道,而人才的一体化,也肯定是区域医疗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沈晓明一直建议,长三角地区应该建立医学教育共同体,实行区域内医学教育院校学分互认、师资互聘、联合办学、共同攻关。

沈晓明认为,如果沪苏浙三地的户口问题能够解决,三地医疗人员行医资格能够得到互认,医学人力资源的共享应该是看得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