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文,“一题多解”思路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一题多解”思路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采取哪一种人称写,取决于作者观察、叙述事物的角度。合适的角度更利于作者的叙述和抒情,也更易于表现文章的主旨。为了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对同一首古诗分别采用第一、二、三人称进行改写练习,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感悟经典深度和广度,还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材料与写法选择的空间,有效地提高了作文的教学效率。下面我以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小学生由于观察力、抽象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常常只知从单一的角度进行观察。因此,我在改写前花了大量时间让全体学生参与编排课本剧,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亲身经历、感受古诗中描述的生活画面。

学生们在表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本剧时,将“李白”与“孟浩然”的送别活动,分别安排在“楼旁话别”和“江边送别”这两个场景中。在“楼旁话别”场景中学生首先是在画有黄鹤楼的黑板前摆上了一排花盆,纵然时值深秋,然而盆中正怒放着的花朵,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阳春三月。“李白”与“孟浩然”坐在桌前一边饮酒一边说话……在“江边送别”场景中,“李白”和“孟浩然”相互挥手告别。“李白”依然久久站立在讲台上,目送着“孟浩然”渐渐消失在教室门外……

看完课本剧,然后让学生分别从观众的角度、“我”(李白)的角度以及李白和孟浩然对话这三个角度对剧情进行叙说。

二、作前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

作文不能像拍照那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分主次、原封不动的全盘实录,必须根据写作的目的,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提炼、取舍、加工合成,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题鲜明,形象突出。但叙述方式的选择又得如同照相角度的选择,只有恰当的角度才能让景物更完美的展现。因此在指导学生用不同的人称进行改写时,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明确自己在文章中的观察点和立足点,从而剪截出最精彩的生活片断来叙写。

1.设计题目。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作文的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不仅能吸引读者去阅读,还能让作者产生创作的灵感,文思泉涌。因此,我为了让学生很快进入不同叙述角色,我在每次作文前都会根据三种人称,设计了三类题目。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我就为学生设计了三个题目①再见了,孟兄(用第一人称写),②李白致孟浩然的一封信(用第二人称写),③李白与孟浩然(用第三人称写)。

2.指导写法。由于小学生想象能力有限,生活的阅历不够深,因此老师的作前指导尤为重要,要帮助学生弄清在不同人称的文章中自己(作者)所处的相应位置。在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再见了,孟兄》这个题目采用第一人称比较适宜,它要求作者以“我”(李白)的身份讲述自己在与友人送别过程中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以及心里所想。《致孟然的一封信》根据书信的行文要求,必须使用第二人称写李白向好友说心里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作者站在观众的角度,以第三人称将李白和孟浩然依依话别场景中人和事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下面是我们班的柯清清同学用不同的人称改写的三篇文章。

再见了,孟兄

我在黄鹤楼为孟兄摆酒饯行,因为孟兄今天就要去扬州了,虽然楼前花红柳绿,蜂飞蝶舞,桌上摆放着美酒佳肴但丝毫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们只是默默地看着对方,谁也没说话。

眼看太阳已经西沉,我站了起来,慢慢地为孟兄和我自己斟满酒,然后举起酒杯说:“哎!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来!让我俩干了这一杯。”说完,我俩一饮而尽。孟兄背起行囊,说:“贤弟,我要走了。”“让我再送你一程吧!”说完,我和孟兄一起走下楼去。来到了江边,船早已经来了。在船家的催促声中,孟兄一步一回头地走上了船头。眼看着船渐渐地划向了江心,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说:“一路顺风!一路顺风!”。我呆呆地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向我挥手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孟浩然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江南名楼黄鹤楼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然而坐在窗前的李白和孟浩相对无言,任凭桌上的美酒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可是谁也没有动筷子。原来今天是孟浩然下扬州的日子,李白特意摆酒为他饯行。

太阳已渐渐西沉,李白站起来为自己和孟浩然倒上酒,然后端起酒杯说:“哎!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来!让我俩干了这一杯。”,孟浩然端起酒杯一干而尽然后背起行囊,说:“贤弟,我要走了。”“让我再送你一程吧!”说完,李白和孟浩然兄一起来到了江边。在船家的催促声中,孟浩然一步一回头地走上了船头。李白久久站立在江边,看着孟浩然的船渐渐在天边消失了,于是拿下笔写下了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致孟然的一封信

孟兄:

别来无恙。自从去年的今日我们黄鹤楼一别转眼间已经一年了。今天我又独自登上了黄鹤楼,窗前的花又像去年开得正旺,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风景依旧,可同来登楼的您却不在了。您还记得去年临别的那一幕吗?那天看着那无情的船儿载着您慢慢离我远去,我的心真比刀割还难受,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那天目送着您渐渐地消失在了天边,我不禁写了这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作后品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叙述角度在作文中的妙用

在作文讲评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创作的作文进行比较,更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文章采用不同的人称进行写作,不仅使文章摇曳生姿,达到的表达效果也全然不同。如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文章中,以第一人称改写的作文,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李白”亲历亲为的,这样读者读来倍感真实。第二人称改写的作文,全篇都是李白对孟浩然所说的相思之言,让人读后更觉亲切。第三人称改写的作文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表达的内容更加灵活、全面。学生在写与评的过程中,渐渐懂得了选择角度也是作文构思的内容之一,养成了为了增加文章的表现力,而选择恰当的角度的作文习惯。

引导学生分别采取不同人称改写古诗,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经典,又培养了学生多角度作文的能力。它不失为一种有趣、教学有效的学习经典的方法。当然,由于小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生活知识的积累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在要求学生用不同的人称对同一件事进行叙述练习时,必须要循序渐进,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眼多角度地观察,用笔多角度地叙述,用心多角度去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