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渐江绘画的师承渊源考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渐江绘画的师承渊源考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王霞(1986.10-),女,甘肃省金塔县人,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摘要:师承作为考察渐江绘画渊源的重要方面,不但是对渐江生平中交游和经历的梳理,也是解开其画风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文献记载和对绘画作品形质的分析两个角度对渐江的师承关系进行探究,为理解渐江画风的来源提供清晰的线索,也是了解他绘画中的独特性因素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渐江;师承;渊源

一、引论师承:传统绘画的承袭方式

一直以来,师承是中国绘画传统延续的一种传承方式,一般有直接的师承关系和间接临摹与仿拟前人的画作的师承形式。第一种直接的师承关系,除了少数宫廷画院的专业传习之外,主要是师徒相授:弟子通过跟随并摹写老师的范本来达到学习绘画的目的。第二种方式以间接临摹与仿拟前人的画作为主要学习手段。

二、文献记载

渐江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卒于清康熙三年,明末清初遗民画家,新安画派之代表人物,历来作为独创主义画家受到关注。历来谈到渐江,必提及倪瓒。

《图绘宝鉴续纂》曾记载:“僧渐江……善画山水,初师宋人,及为僧,其画悉为元人一派,于倪、黄两家,尤其擅长。”[1]其中总结渐江山水师法的源头在于宋人,后来承袭元代诸家的画法,特别是倪瓒和黄公望两位文人画大家对其影响巨大,以致渐江的画作可以明显看出倪瓒和黄公望的风格特征。高僧弘眉编纂的《黄山志》中形容渐江:“凡古今名家悉究其法,晚岁尤爱云林笔意”。[2]在明末清初,众文人画家喜仿倪瓒的时代,渐江属于传承倪瓒“简淡”风格至佳,而又能够自得其境,形成自我风格的画家。尤其在新安画派,几位代表人物均以倪瓒风格见长的格局下,渐江以融倪瓒画风入自身表达,显得尤为突出,周亮工曾评价其仿倪瓒已达到至高的境地。

而对于与渐江同时代的一些著名画家之间的师承关系,它们更能够影响渐江绘画风格的形成。根据周亮工在《赖古堂集》中的记载:“黄山渐江上人绘事为世所重,然闻上人一水一石,皆脱胎于公云”。其中“公云”指的是孙无修,其名自修,常年居住于南京。据传,孙无修和渐江是同时期的人,渐江早期的绘画皆师法于他,由于时代的关系,无修的遭遇与渐江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明清之际,在安徽形成的两个相对较大的画派中,渐江为“新安画派”代表人物,萧云从为“姑熟画派”的开创者,其与渐江同籍。渐江曾在芜湖城居住过,与萧云从有过密切的交往,很可能拜其为师。曹寅曾在渐江1657年所绘制的《十竹斋图》上题:“逸气云林逊作家,老来闲手种梅花……渐师学画于尺木,而品致迥出其上”。曹寅指出,渐江学画于尺木(其中“尺木”便指萧云从),但又在画的“品格”上超过了萧云从,表达出了两人交往中师徒关系的确定。

另一位居住在芜湖的文人画家汤燕生,其在绘画方面造诣颇深,而且诗文、书法上也丝毫不逊色,与渐江有过至深的交往。此外,影响渐江的人物中还有程嘉燧等,此不赘述。

三、形质分析

以往对渐江的师承研究,都是从文献的记载中寻找来源,对其与仿作之间的关系并未有详细的作品分析,以致于出现许多对材料的简单堆砌,或者一笔掠过的现象。探究渐江绘画面貌真正的来源,除了对文献记载中师承关系的描述,更为重要的是从他的画作当中去窥见其传承的因素,需对渐江绘画作品进行必要的形质方面分析。

(一)、仿作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渐江作了一幅仿王绂笔意的扇面,名为《仿王孟端山水扇面》(孟端是王绂的字),藏于香港刘均量虚白斋,上题:“偶见王孟端小册,用拟其意,寄龙超居士。乙未蒲月,时客区湖。渐江僧”。一般认为,王绂以学云林为主,兼有吴镇和王蒙的笔法。细读王绂的佳作《乔柯竹石图轴》,可看出他的基本笔法来自于倪云林,但较之倪瓒,线条更加凌厉舒展,舍弃了倪画中模糊松散的笔法。王绂的构图虽仿自倪瓒,但他是在其基础上作简化:倪瓒似乎总是围绕一个母题作饶富兴味的变化;而王绂呈现的却只是母题本身。渐江在自己的《山水梅花图册之二》中,枯木的画法与王绂对同一母题的描绘有着颇为类似的关系。王绂与渐江同师法于倪瓒,但两人却在画风上更为接近。

渐江的《子久笔意图》是以黄公望的山水结构为范例所创作的一幅长卷,其另一幅名为《仿大痴富春山图》的扇页,也是以黄公望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富春山居图》作为蓝本进行创作。在《子久笔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公望典型的风格,只不过在渐江的画作当中,复杂而系统的山石所组成的山体脉络被简化为以线条勾勒为主的山体组合。渐江被人熟知的:“天地是吾师”一贯被看作是他师法自然的“实证”,当自然提供了绘画的母题而未解决绘画构图的形式问题时,这句话的涵义便发生了变化:渐江心中所希望的是“师造化”,而在实际创作当中,不可能将眼睛所观察到的景色全部毫无遗留的描绘出来,因而借助成熟的构图形式,或者前人较为成功的造型模式与自己对自然的观察领悟能力,加以对自然地改造,从而形成独特的绘画面貌。

(二)、笔墨、图式、风格

在渐江的作品当中,亦有对宋人绘画作品的摹仿,如作于1662年的《宋人画意图》册。文献记载中,大多提到渐江的绘画摹仿的对象来自于宋画,但均未作详尽的分析。而现存的渐江真迹当中,构图呈现全景式面貌的绘画作品,其章法都与北宋大行其道的“巨嶂”式山水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在游历黄山的过程中,渐江绘制了许多以黄山奇峰为母题的作品,其中的代表作为1660年为去疑居士作的《天都峰图》,此画表现的是较为复杂的黄山一峰体结构,代表了渐江成熟期对复杂结构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在他的著名作品《秋景山水》之中,所表现的并不是对宋人所作山形的忠实模仿,而是作了大胆的新的形式探索。在其作品当中,新旧技法相互补充,运用恰到好处。渐江所掌握的技巧中,高挺的松树与随着地势而行的河岸、土石绝壁、隐于山涧的屋舍、以及纤细而若隐若现的溪流,都是他能够熟练表达的母题形式。

此画将渐江一贯的以线为主的造型结构与巨嶂的形体之间矛盾化解。画中山水所体现的除了高超的技巧以外,还有一种人为秩序与自然秩序的对等。在这种理想山水造型之中,自然秩序得到了完美体现,山水严格尊崇这“理”法,是一种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也是“天人合一”及儒家“礼”对自然秩序之间规范化的要求。在这种“理”的统御下,中国古典绘画的发展似乎与深刻的哲学思辨潮流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与理想中的山水找到了契合点。

四、结语

师承作为考察渐江绘画渊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对渐江生平中交游和经历的的一种非线性的梳理。要全面了解渐江绘画面貌的来源,仅限于对文献记载的材料进行分析,往往是得不到全方位的视角,对渐江绘画作品形质上的分析可谓更加直观和有效。通过从文献记载和对绘画作品形质分析两个角度入手,解析了渐江的师承关系,考略了渐江绘画的师承渊源,为理解渐江作为独创主义画家,其画风的来源提供了清晰的线索,更为了解他绘画中的独特性因素奠定了基础。(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清):渐江.画偈,见:汪世清、汪聪.渐江资料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182.

[2]汪世清、汪聪.渐江资料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