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垄断 垄断必被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六公司结盟遏制日企独大
2000年前后,从显像管到液晶时代,彩电企业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与此同时,面板企业也面临着一次技术转型。其中,2005年前是新技术大规模投产的时期,当时日本在新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居于垄断地位。作为彩电军团的强者,日系军团直到平板彩电市场的初期,还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技术、资金、经验和口碑的传承、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这些无一不显示出咄咄逼人的霸气。然而,强者并非没有弱点。不合作,或者合作不真心,已经是日系军团内部不团结的表现;而内讧则是更为严重的“自我毁灭”。就像自负的夏普拒绝向其他业者出售夏普液晶面板,原因是夏普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液晶面板。而日立、松下、东芝,合资建造了一条IPS技术的液晶面板六代线也是貌合神离。在2004年到2007年间,作为液晶和等离子两大阵营的王者——夏普和松下,就两大技术及其产品谁优谁劣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实实在在地展现出了各大巨头的高傲自负。同时,这也将日系军团的不团结暴露了出来,也为后来被韩系、中国台系厂商赶超埋下伏笔。尽管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系军团还是以老大的姿态傲立于液晶面板业。
有句老话叫做:同行是冤家。不可否认,所有的面板厂商之间均存在着竞争,但由于日系过于强大,自然引起了包括韩系、台系在内的其他面板企业的不满。恰逢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厂商作为产业龙头有所顾虑,又逢技术更新换代,对于一个产业来说是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当时大规模投产的面板主要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他们趁着日本厂商在新一代技术上的投资不够大胆,加之日系厂商之间的合作不力,一举成为世界面板业界的第一和第二。与此同时,为了打破日本的垄断,防止日本厂商独大,欧盟、美国等对于韩系和中国台系厂商的价格操纵都是一种默许的态度。这又应了另一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杀鸡儆猴,冷眼看“首罚”
对于“结盟”企业来说,似乎是一件共赢的好事。然而对于整个业界或者再放大到整个经济圈中,势必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2001年至2006年期间,六家涉案企业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共召开53次“晶体会议”,针对全球市场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掖晶面板时,“结盟”企业依据“晶体会议”协商价格或互相交换的信息,操纵价格,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个所谓的“晶体会议”说得直白一点其实就是一次价格垄断的约定。“结盟六兄弟”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的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利用优势地位,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在中国大陆实施价格垄断行为,涉案液晶面板销售数量合计514.62万片。其中,三星82.6575片,LG高达192.70万片,奇美156.89万片,友达54.94万片,中华映管27.06万片,瀚宇彩晶0.38万片,违法共计所得2.08亿元。于此对应的发改委开出的详细罚单分别是:三星1.01亿元,LG1.18亿元,奇美9441万元,友达2189万元,中华映管1620万元,瀚宇彩晶24万元。经济制裁总额达3.53亿元。
3.53亿元,咋看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如果对于国外尤其是欧美反垄断的罚单来说,则算不上什么大手笔。针对这些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同一违法事实,欧盟于2010年12月进行处罚,调查历时4年多;最早开始此案调查的美国2012年9月21日才完成对全部6家企业的审理与处罚,历时6年以上。结果是美国罚金12.15亿美元、欧盟罚款6.48亿欧元,韩国罚款1940亿韩元(注意:美国用的是美元,欧盟用的是欧元)。不用细算也可以看得出,欧美等国家开出的罚单是国内的数十倍。
对于同一案例,为什么差异会这么大?官方给出的答案是,美国、欧盟对本案是依据该国《反垄断法》进行处罚,罚款标准是“相关企业前一年销售额的1%到10%”,因此金额较大。而中国《反垄断法》2008年才正式颁布施行,按照法律不溯及既往,以及新旧法间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发改委只能依据《价格法》对此案进行处罚。显然,又是法律的滞后,导致罚款的轻微。
其实对于“首罚”,媒体认为国内政府出手极为慎重,不但历经6年地调查,而且罚款也比欧美国家少,其标志意义和警戒作用大于惩罚意义。也就是说,我国今后将不允许企业垄断在大陆横行,台湾类似企业未来在大陆的发展都将受到一定的制约。市场调查机构“WitsView”副总经理张小彪说,虽然此次罚款金额并不重,不至于构成台厂太大财务负担,但此举背后的政治意义更值得注意。这一张罚单将打开闸门,中国监管部门像欧美的同行一样,对全球垄断企业不会再有零容忍的态势了。
反垄断后国内企业如何崛起
垄断是良性经济发展的一颗毒瘤,从2004年开始,随着我国消费者对液晶电视的迅速认可和接受,中国市场对液晶面板的需求大幅提升。但由于缺乏自主生产能力,到2008年,中国已经是液晶面板最大的全球采购基地。而面板在彩电生产成本中占比接近七成,2001年至2006年期间更是占到80%左右,在下游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LG等上游面板企业的价格垄断对中国彩电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其中主要有三点:第一、几家面板企业产品价格涨跌的幅度、频率和时间高度趋同,让你无可选择,只有任其宰割。第二、在价格之外,这些企业一般会延迟两年向中国企业提供新产品并经常随意停止供货,花同样的钱,也买不到最新的产品。第三、质量保证一向是结盟企业说了算。譬如,2004年间,他们卖给中国企业的面板没有任何质量担保协议,直到2010年,三星、LG也只愿意执行18个月的保修期,远低于彩电企业对消费者36个月的保修承诺。可以说,没有上游液晶面板生产能力的国内彩电制造商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苦不堪言。
首罚之后,涉案的六家企业也提出三点整改措施:一是承诺今后将严格遵守中国法律,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承诺尽最大努力向中国彩电企业公平供货,向所有客户提供同等的高端产品、新技术产品采购机会;三是承诺对中国彩电企业内销(国内销售)电视提供的面板无偿保修服务期限由18个月延长到36个月。保证得是不错,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反垄断是件好事,但仅凭罚款还无法对国内液晶面板业产生实质性地改变,毕竟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那几家大型面板生产厂商手中,中国彩电行业对于液晶面板在终端市场的价格控制依然还是力不从心。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内液晶电视企业还是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唯有掌握核心部件——液晶面板的技术,才能在“不见硝烟”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杀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当然,国内的一些企业也早已看清这一形式,蓄势待发。近年来,以京东方、TCL为代表的国内面板企业投入数百亿现金,直接带动我国面板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四大平板产业集群,拥有4.5代及5代以上面板生产线各8条,此外在建、拟建面板生产线8条。2012年中国内地彩电面板的产量达到2400万片,占全球总份额的10.5%;预计2013年规模可达4400万片,占全球总份额的17.6%。这些正处产量和质量爬坡阶段的中国内地面板企业就是国内未来液晶面板发展的希望,掌握了核心技术也就在全球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大环境也在支持国企的发展。自2012年4月1日起,我国也将进口32英寸及以上不合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板的关税税率,由原先3%的暂定税率,调整为执行5%的最惠国进口关税税率。进口关税的上调,对国产大尺寸面板企业构成实质性利好。
终极之争——产业链的竞争
在手机、电脑、电视等一些技术密集型领域,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一次次的价格剿杀和技术封杀后,国内一些企业在产品更新换代上被远远抛在身后,无法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与前几年相比,如今的IT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电视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性能。对于厂商而言,竞争也从成本、营销等“低层次”方面的竞争,拓展到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中。
就手机行业而言,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激增,各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间以及各大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愈发惨烈。而苹果模式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意识到,打通整个产业链,建立自家的智能版图在竞争中的重要性。苹果拥有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以及电视机等一系列产品,iMac、iPod、iTulies、iPhone、iPad百花齐放,形成自己独特的、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苹果帝国越来越繁荣。
相比之下,国内的彩电企业长期以来,过分依赖液晶面板的进口,在本身产品中都很难形成一个国产化的完整产业链,只能进行成本,营销方面的竞争。很多中国企业的投机心理比较重,市场上流行什么产品就去做什么。但他们始终不愿意踏踏实实地,从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去入手,反而比较喜欢在市场的终端进行强劲的广告战、促销战。而这种竞争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企业利润不高,很难大资金投入新技术的研发,反复地受制于人。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近期,一些深谋远虑的国内厂家在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上游材料等领域都已取得技术突破,整个液晶电视上游材料产业链逐步走向国产化,整个液晶面板产业链在国内也已慢慢成熟。而信心和勇气更是至关重要,进军上游液晶面板产业是国产彩电品牌的唯一出路。能力够不够是另一回事,但是,如果没有勇气的话,那只能坐以待毙了。
创新无止境,面板技术的升级换代突飞猛进更要引起国内厂商的注意,传统的TFT-LCD显示屏已经开始向OLED显示屏演进,特别是从2013年起,凭借先进的OLED面板技术,三星和LG将陆续推出OLED电视,人家又抢得先机。不仅要警惕两者在OLED面板领域继续操纵价格的可能,而且国内厂商也有必要进行前瞻性技术布局,超前形成自己的OLED产业链。
除了面板的技术之外,其实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现如今的电视已绝不只是一台简单的以及用来追求卖点的电视。或许,在其背后将是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即从内容到电视机再到用户,它们之间孕育着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彩电厂家有可能去涉足最具利润价值的“内容”环节,挖掘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与此同时,据业内人士分析,在2013~2014年间,LED行业整体将处于恢复年,LCD面板行业同时也面临快速崛起的大好机会。而国内彩电企业也不妨借助2013年“首罚”的东风,进一步挖掘市场,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局面,信心满满地迎接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