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流域经济产业生态化范式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流域经济产业生态化范式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自然资本稀缺的前提下,依托江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要素禀赋的产业布局的范式选择是产业生态化,流域经济产业生态化不仅微观层面的产业技术要求生态化,而且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和体系也要求生态化;微观层面的产业食物网构建与宏观层面的生态产业结构提升是流域经济发达区的当务之急,而产业生态园构建是流域欠发达经济区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范式;流域经济;产业生态化;产业食物网;产业生态园

一、发展范式选择

“范式”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是“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念”,科学首先在“范式”支配下,为解决“范式”所提出的“疑点”的高度定向的研究活动,当已有“范式”不足应付新的问题挑战时,科学陷入危机,最终导致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的科学革命(美: 托马斯 ・ S・ 库恩)。借鉴科学发展的范式理论,针对经济全球化与生态全球化这两种全球化观点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高桥润二郎,2004),可以探索和总结出不同的发展范式,一种是传统的经济增长范式,即是莱斯特・R・布朗(美)归纳的A模式。该发展范式是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强物质化模式,强物质化模式表现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稀缺同步发展,在GDP做大的同时资源环境压力也变得更大。另一种是生态化经济范式,即是莱斯特・R・布朗归纳的B模式。生态化经济范式要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大规模的减物质化,即在经济持续正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压力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生态化经济范式不仅强调生态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内生性,而且更强调制度、体制、管理、文化、道德伦理等因素的生态化观念和系统协同。当前,传统的高资源、高环境污染的强物质化经济增长范式在人均资源稀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肯定不可行,但是,生态化经济范式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绝对“脱钩(De-linking)” 的减物质化范式太理想,从我国当前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资源生产率来看,实现这个减物质化模式难度很大。资源环境的约束和技术管理的滞后迫使我国既不能继续延用传统的经济增长范式也很难实施理想的生态化经济范式。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生态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十一五”规划下,选择我国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流域经济区来研究产业的生态化问题既能克服传统经济增长范式的缺陷又能为实现理想的生态化经济范式打下基础,不仅可行而且必要。“生态学主要是关心技术系统自身的运作,而产业生态学关心产业生态系统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集中研究人类这一物种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美:T.E.Graedel)。我们认为,产业生态化,就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以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综合运用生态经济规律,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利用一切有利于产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从宏观上协调整个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系统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确保系统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微观上,通过综合运用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各种手段,大幅度提高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产业物耗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水平。可见,产业生态化是生态学的生物学原理在产业上的仿生与泛化应用,不仅微观层面的产业技术要求生态化,而且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和体系更要形成一个产业共生生态系统。

二、实证研究对象的概括性描述

皖江流域经济区的规划范围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巢湖、宣城七市以及滁州市的东部地区,区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约40.3%,区域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33%。皖江地区地处省境中南部,古代称为“吴头楚尾”,西与湖北、江西接壤,东与江苏、浙江毗邻,长江横贯东西,流程400多公里,京沪铁路穿越其东部,是连结江浙与首都以及北方各省的要冲,是长江上下游交通的枢纽。该流域旅游资源丰富,巢湖烟波浩渺,天柱山、九华山自然人文景观俱佳,闻名遐迩的黄山离芜湖、安庆仅几个小时路程。该流域矿藏资源中以铁矿、硫铁矿和铜矿最为丰富,马鞍山铁矿总储量约占全省60%,马钢公司在全国10大钢铁企业中,铁矿石产量列第五,金属量列第四;该流域铜矿及其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居皖之首;该流域石灰石的储量最负盛名,安庆储量达8420.75万吨,铜陵高达6.9亿吨,马鞍山也有8087万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皖江地区依托资源优势, 确立了以冶金、化工、建材、汽车、机械电子为5大支柱产业的皖江开发战略,目前,马鞍山市有年销售额200多亿元的马钢集团、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纺织集团、跨入全国最大的原磁性材料生产和出口的磁性材料集团、耐磨材料集团、金属制品集团和煤化工集团;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皖江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区内已形成了新型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群。海螺公司年产10万吨PVC型材、华亚公司年产6万吨PVC管材和可耐福公司2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规模在全国都位居第一。2005年,奇瑞全年共生产汽车185588辆、销售189158辆,实现产值83.8亿元,产销量位居全国汽车生产企业第八位,轿车行业第七位,安徽省第一位;安庆市“十五”期间基本形成了以纺织、石油化工、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建材工业的产业布局;铜陵市是全国重要的铜工业基地,在铜工业的带动下,形成了矿山开采、化工原料、农用肥料、塑料型材的产业链。总之,皖江流域经济区特别是位处长江南岸一线马芜铜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全省最高,已超过江苏平均水平,与浙江基本接近,是皖江地区的精华。然而,沿江布局的重化工业的发达是以牺牲该流域的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皖淮流域经济区是安徽沿淮河流域的城市群,包括亳州、宿州、淮北、 蚌埠、阜阳、淮南和六安7市。该流域土地面积占全省约41%,人口占全省约55%,人口密度615人/ km2,是全国的4.6倍,居各大流域之首, 该流域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3.5%,“三农”问题突出;该流域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煤炭、电力、化工、纺织、烟草是其支柱产业。该流域2005年三产比为26:36:38,一产比全省高8%,二产低5.4%,所辖22个县有17个县以一产为主,2005年其工业增加值占比仅为28.5%,低全省5.6%。该流域经济区产业层次低,工业化程度在整个淮河流域水平最低,流域内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该流域与上游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强度大,自然地理环境脆弱,旱、涝灾害接二连三,且该流域粗放增长特征明显,沿淮布局的造纸、纺织、印染和化工业对淮河污染严重,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又造成大面积的地面塌陷,经济危困,资源环境问题严峻。

三、流域经济产业生态化实践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资料,我国的河流、河段已有近1/4因污染而不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全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中国社科院2005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显示,从1998年以来,重化工相关产业以年均18.5%的速度增长。由于重化工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明显,目前在珠江流域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化工沿江布局,甚至在环境敏感区分布的现象。在中部,涉及全国六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带给流域四省特别是中部两省河南、安徽不仅仅有旱涝自然灾害,还有沿河布局的化工、造纸业带来的更严重的水质污染。上世纪90年代初,淮河水污染不仅对流域水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严重影响全流域居民生活。2004年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由地上波及地下,直接影响1.3亿居民生活。鉴于此,流域经济产业生态化在实践上要做到:

(一)微观层面的产业食物网构建与宏观层面的生态产业结构提升是流域经济发达区的当务之急

皖江流域经济区以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2005年三产比为10:50:40,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产业生态化在宏观层面上要求该区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三产比三二一的次序, 减少重化工业对资源与环境的毁坏。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充分利用黄山、九华山、河流峡谷、人文景观、古民居等无数名胜,从而形成特有的天然生态旅游产业。通过食物网分析,我们认识了物种的相互联系以及物种间的能量和资源转换。同样我们可通过对产业食物网的研究,揭示产业组织间、不同行业间、不同企业间的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等)和废弃物(如各种废料、残渣)的再循环与再利用。如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以甘蔗制糖为核心,形成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和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两条主线的工业生态链以及多条副线工业生态链。皖江流域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微观技术层面的产业食物网构建就是各重化工企业不仅要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必须回收再利用各种废弃物,做到清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如马钢的炼铁矿渣和铜陵有色的炼铜矿渣,两家公司可构建矿渣造有机肥的产业食物链,变废为宝,既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有利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从而保证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生态园构建是流域欠发达经济区的最优选择

淮河流域经济带是我国沿江沿河经济带的“谷底”,而皖淮流域经济区则是“谷底”的“谷底”。2005年,皖淮流域经济区三产比为26:36:38,工业化程度低,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生态化在宏观层面上要求该区域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只要能减少对资源的依赖、能节能、环保,能够以需求为导向,不管重化工业与否,招商引进,大力发展,增加存量。在此基础上,当存量足够大规模效益递减出现时,才有实力和条件去转型发展技术含量、附加值、竞争力高的、自主创新为主的、以现代服务业支撑的先进制造业!而产业生态化在微观层面上的要求就是如何使第二产业能减少对资源的依赖、能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园的设计和建设是最佳路径。皖淮流域欠发达经济区的工业化一大半是“白纸”,但这“白纸”有“白纸”的优势,通过细致科学的规划,在“白纸”上更容易描画产业生态园!共生是经历长时间进化而形成的生态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产业生态学中的产业共生区别于生态学中的共生在于前者既可自然发生也可通过规划形成,而通过规划形成的产业共生系统称为产业生态园。丹麦卡伦堡产业生态园值得煤炭资源丰富的皖淮流域经济区借鉴,卡伦堡产业生态园是没有围墙的生态园,坐落在该市6km直径区域内的多家企业之间进行蒸汽、热、粉煤灰、硫和其他资源的交换,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共生系统。目前,资源丰富的皖淮流域欠发达地区一定要改变“资源全国共用,风险损失独享”的现状。皖淮流域的煤炭城市群承载着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煤供应和电力供应,而廉价的资源使得皖淮流域的煤炭城市群不仅不富反而牺牲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涸泽而渔式的开采,送走了光和热,留下了烟和渣,污染了自己的蓝天碧水。因此,只有通过产业生态园的构建,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开采的霍特林法则可充分运用,即耗竭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产,可以将它开采转化为货币资本而获取资本的市场利率,也可以让它在地下以市场利率的速度而自然增值,从而才有可能实现青山绿水与经济增长齐飞。

[参考文献]

[1]莱斯特.布朗(美):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东方出版社,2003.

[2]T.E.Graedel 等著,施涵 译:产业生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