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入浅出教语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入浅出教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深”与“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语文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理解教材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握课堂中的种种深与浅,在教学中寻找“深”与“浅”的契合点,做到:深入而浅出。

一、教材挖掘要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要上好语文课,必须要钻研教材,深入文本,占有资料。

首先要深入教材。只有对教材内容钻研得比较深入,准备得比较充分,课上才可能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对于教材的探讨,如果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话,才可以使教师心里有底。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把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

其次语文教学还要占有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在日常生活的读书、阅报、上网、看电视、听广播中有意识地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整理、归档、保存。还可以购买相关的书籍,认真阅读,开拓视野,举一反三。

我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为了更好的把握课文内涵,认真分析了教材,特别是《教师参考用书》,此外还大概阅读了《骆驼祥子》的相关篇目。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引用了一段课文中没有的内容,来反衬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从而很顺畅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我想这就是占有文本深广之后所带来的好处吧。

二、主题挖掘要透

语文是文学,更是人学。深透的语文课应当在语言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明理陶情。课文主题挖掘要深透就要深思熟虑、深情厚谊,更多地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些语文课堂表演盛行、平移明显,学生的学习只浮游于文本表面的现象,一堂课下来学生所获无几。当然,我们不能把“深透”简单地理解为深奥,这里指的是相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的,是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人曾经听过一所名校的语文教师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该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后作了有机的课外链接,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课内走到课外。教者最后展示一段文字“信史·传说·一个没有发生过的故事,却永留史册;一个不存在的人,却在历史上留下他的身影。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有时会在忽然之间陷入黑暗。光明并非不来,只是被恶意的延迟。向信仰借一点光亮。”

这些问题的设计,使浅显的文字有了咀嚼的价值,让学生从平淡中发现了奇崛,从简单中发现了深邃,人物形象也从平面走向立体,大大丰富了文本内涵。

三、新知切入点要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低起点”.教学活动低起点,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选择的材料要简洁,呈现的问题要明了,要能使学生都“动起来”.低起点的核心是思维起点比较低,课堂的切入点要浅易,设法让平面的文本立体化,白纸黑字色彩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惟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分享到语文的快乐。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开始有效的思考.切入点浅显不等于要求低,因为思维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高要求是逐步实现的.

我在教学《看山老人》一课时,着眼于“看”字的读音分析,通过看kàn和看kān读音的不同,展示了两个不同的问题1如果读kàn,那么老人看到怎样一座山·2如果读kān,那么老人是如何看山的·这样一来就很好的把我的教学目标里的分析写景手法和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中,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了课文的重点,这也许是得益于本课切入点的浅易吧,学生很容易懂得从哪些角度分析课文。

四、活动形式要显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古以来就有合作学习的倡导,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和宽容,学会协作和分享,达到精神的熏陶和审美的共享。

然而,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活动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课堂上同学们互动不够,缺乏积极性;有时候部分成员不认真思考,依赖别人作答。有时对要讨论的话题没有太多兴趣与看法,或者根本不了解话题的实质,觉得无从下手,无从开口。另外,有时会很肤浅地去思考,始终停留在话题的表面,没有太大意义。有时候问题不够具体,答案无从下手,或者答案隐晦。小组讨论的内容通常不是讨论问题,都是闲话。有时候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会漫无目的地闲聊。。因为知识有限,阅历有限,很难深入到教学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亟待进一步地研究探索。

究其原因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有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提出的问题和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往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一下子就把学生给难住了。所以课堂小组活动形式要浅显,所谓浅显,就是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的要求应当是浅显直率的、易于操作的,提出的问题要体现层次。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培养合作能力,加强学生之间交流;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了发言机会,大胆自由发表意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总之教学中的浅入深出,是从平淡的语言中挖掘出深邃的意义来;深入浅出,是用浅易的切入点和浅直的活动形式去把握文章的内涵。一个教师就是一门课程,采用什么教材是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但教师怎么处理教材、理解教材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怎么把握课堂中的种种深与浅,这个主动权却在始终教师自己手里。